第十回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西游记》的作者,写了一本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书。看起来作者描绘了一幅幅快乐有趣的场景,可是在作者的心中,却是心如死灰,只有无尽的忧伤,无处话凄凉。孙悟空是老祖最大的儿子,他却为了皇位,把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给杀害了。老祖的小老婆,悟空的母亲,又把他的大儿子给杀害了。他的小老婆,又自残身亡。他心里有多凄苦,谁也无法想象。因为发生的这一切,让老祖感到自已是多余的存在。如果没有老祖的存在,这一切都极其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然而这一切,在老祖面前,却是无尽痛苦的深渊。有谁能明白?这一切为何会发生?第十章就是这么一个章节,把这个景象描绘得凄凄惨惨,让人不忍直视。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们到底想要什么?人们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何都要苦苦相逼,不给别人活路?
问世间还有爱吗?问人生的意义只是为了相互残害?想不明白。还是来读书吧。
却说太宗与魏征在便殿对弈,一递一着,摆开阵势。正合《烂柯经》云:博弈之道,贵乎严谨。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在角,此棋家之常法。法曰:宁输一子,不失一先。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有先而后,有后而先。两生勿断,皆活勿连。阔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之而取胜;与其无事而独行,不若固之而自补。彼众我寡,先谋其生;我众彼寡,务张其势。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凡敌无事而自补者,有侵绝之意;弃小而不救者,有图大之心。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诗》云:“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此之谓也。诗曰,
棋盘为地子为天,色按阴阳造化全。
下到玄微通变处,笑夸当日烂柯仙。
这一段,看似作者在抄书,其实不然。作者描绘了这个世界的形成原因。太宗与魏征是两个棋手,他们在便殿对弈。试想一下,这个世界之先,有围棋吗?没有。这个世界之先,有对弈吗?没有。为何有对弈?只因两人无聊,对弈了起来。
棋盘是地吗?棋子是天吗?皆不是。只因下棋的人规定了棋盘是地,子是天。子一定要落在棋盘之上吗?不一定。然而对弈必须要落在棋盘之上。这样子这个天就被棋盘这个地所拘,不得妄为。若妄为,这棋没法下。你能理解吗?不是天必须被地所拘,而是若天不被地所拘,这游戏就玩不下去。
试想想?灵为混沌之初所生,超然于万物之上,却被地所拘,就象一枚枚棋子。人们入戏太深,不能自拨,而变成了一枚枚棋子。是谁让人们变成一枚枚棋子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已。若人们能超然物外,岂会被棋盘所拘?岂会有高中下之分?岂会有淫术巧技?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已。一旦入局,就受阴阳造化的羁绊,不再有自由自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无法解脱。
据说佛陀涅盘时,他的母亲摩耶夫人的灵魂从天下降,在棺木前涕泪悲泣。佛祖为尽最后孝道,自棺中而起为母留下五句偈语: 世间空苦,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佛祖已经出了棋局,他已解脱。然而这世间,最不能解脱的,却是老祖。他深陷棋局之中,不能超然于物外。他虽然明白,这一切都是虚幻的。然而他开天辟地开了棋局,却无法关闭它。他只能顺势而为,随波逐流。因为这棋局,已经不是他能掌控的了。棋局的变化,在于棋手,而不在于他。
很多人一定会说,他能开天辟地,怎么可能掌控不了局面?但是你想一下,他若能掌控局面,这些悲伤的事,怎么可能让它发生?
这世界没有救世主,一切靠我们自已,就是这个原因。修行人若看到这里,你就必须要明白,修行的意义就在于此。修行的意义是为了求得解脱,而不是其它。不要指望棋局会关闭,因为棋手对弈正酣,你叫不醒梦中人。你只能叫醒你自已。千变万化的棋局,既是快乐之根,亦是痛苦之源。
再来看看天地之间的结构。这个天,如棋子,有一部分,受地之约束,而另一部分并不受地之约束,同理,地亦是如是。那么受约束的天与地,产生了交媾,而形成了变化无常之棋局。所以无常在阴阳变化之棋局中,而不在天与地之中。所以宇宙之结构,为天、地、阴阳三界。天靠近宇宙的中心,而地则远离宇宙的中心。
人体是个阴阳杂合之体,处于阴阳界之中,处于无常之中。众灵在阴阳界中轮回不止,乐此不疲。你想叫醒他们?老祖都没有办法,你有办法?你的办法只是妄想而已。
下到玄微通变处,笑夸当日烂柯仙。人们在争斗之中,酣畅淋漓之时,他们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空间,这时你只能在旁边默不作声。
君臣两个对弈此棋,正下到午时三刻,一盘残局未终,魏征忽然踏伏在案边,鼾鼾盹睡。太宗笑曰:“贤卿真是匡扶社稷之心劳,创立江山之力倦,所以不觉盹睡。”太宗任他睡着,更不呼唤,不多时,魏征醒来,俯伏在地道:“臣该万死!臣该万死!却才晕困,不知所为,望陛下赦臣慢君之罪。”太宗道:“卿有何慢罪?且起来,拂退残棋,与卿从新更着。”魏征谢了恩,却才拈子在手,只听得朝门外大呼小叫。原来是秦叔宝、徐茂功等,将着一个血淋的龙头,掷在帝前,启奏道:“陛下,海浅河枯曾有见,这般异事却无闻。”太宗与魏征起身道:“此物何来?”
叔宝、茂功道:“千步廊南,十字街头,云端里落下这颗龙头,微臣不敢不奏。”
这段写的是泾河龙王被杀的经过。泾河龙王指的是宁王。宁王之乱,指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由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的叛乱,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今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南部),仅过四十三天,最后由赣南巡抚王守仁(王阳明)平定。十二月,武宗在通州处死朱宸濠,除宁王之藩。千步廊南,十字街头,指的就是通州。通州在北京的东南方向。
作者写这件事,对于佛学来讲,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佛学部分,作者在写苦集灭道。那么作者写这一段到底是为了记载什么?这个就要看魏征这个人了。魏征授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李建成,献策平定刘黑闼。玄武门之变后,归于唐太宗李世民麾下。魏征是太子的人,其次是秦琼秦叔宝,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的坚定支持者;徐茂功则是玄武门之变的中间实力派。作者安排这三个人上场,就是暗指玄武门之变。这颗龙头,则指的是李建成。
从《西游记》上来看,李世民是天圣转世。李世民在人间干了一件弑兄囚父的事情,就是玄武门之变。前面已经解密过了,天圣被大圣所杀,这是天界的秘密,一直隐藏着秘而不宣。然而玄武门之变,则是世人皆知,闹出如此大的动静。这中间的因果,不妨来分析一下。
大圣为了一已私欲,为了抢夺天皇位,杀害了天圣。对于天圣来讲,他心里是无法接受的。他恨大圣自不必说了。自从大圣上天,天圣都是以礼相待,尽量满足他的要求。然而最终却遭遇大圣的毒手。而大圣的一身本领,却是其父菩提祖师教的。所以他也恨菩提祖师。这种心态在玄武门之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李世民杀了他的兄长李建成,囚禁了其父李渊。当然李建成不是大圣转世,李渊亦不是菩提祖师转世。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把他的记忆,写在了历史里面,永远无法磨灭。这是他在向世界诉说他心中无尽的苦痛,无处申诉的痛苦。他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事实,为了权力与利益,人们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然而,世界就应该是这样子的吗?宇宙这么大,人们为何要聚集在一起?聚集在一起为何要对弈?为何要苦苦相逼,以把对方杀灭为乐?人们因爱而生,因恨而死。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
从另一方面来讲,父子之爱,兄弟之情,却在世间流传。这才是世界的希望。阴阳虽然在诛杀博弈,然而阴阳却因道而生,受道之束缚。
唐王惊问魏征:“此是何说?”魏征转身叩头道:
“是臣才一梦斩的。”唐王闻言,大惊道:“贤卿盹睡之时,又不曾见动身动手,又无刀剑,如何却斩此龙?”魏征奏道:“主公,臣的身在君前,梦离陛下。身在君前对残局,合眼朦胧;梦离陛下乘瑞云,出神抖搜。那条龙,在剐龙台上,被天兵将绑缚其中。是臣道:‘你犯天条,合当死罪。我奉天命,斩汝残生。’龙闻哀苦,臣抖精神。龙闻哀苦,伏爪收鳞甘受死;臣抖精神,撩衣进步举霜锋。扢扠一声刀过处,龙头因此落虚空。”
这段作者揭示了一个秘密,就是天与地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心灵与肉体之间到底有多远?作者是一个修行的高手,对于天与地的描述,从这一段就说的明明白白。合眼朦胧;梦离陛下乘瑞云,出神抖搜。那条龙,在剐龙台上,被天兵将绑缚其中。有多远,只是眨眼之间便到了。为何说作者是个修行高手?因为《西游记》内隐藏着世间的完整的最高修行之法。内面有完整的儒释道的修行法。若作者不精通,何来三家顶尖的修行之法?是不是这个道理?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上天走的是心灵之路,入地则是行的人间之法。天与地是相向而行的。为何要这么说?主要是想纠正人们的一种错误的说法,那就是人生即修行。人生不是修行,人生是造业。看看这苦集灭道,那里来的修行的影子?只会越陷越深,夫妻反目,父子相残,兄弟相杀。何来修行的影子?释佛明确地说明白了,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不要再妄想着人生即修行了。作者已经明确地说明白了,人生即欲望,永无止境。一旦入凡尘,所有的善良与亲情,都化为乌有。这是修行吗?这人生就是释放了你心中的贪婪与恐惧,悲欢与离合,仅此而已。人在江湖,身不由已。老祖入人世,天公入人世,天圣入人世,这些都是顶级的灵,都做出了惊世骇俗的事情,岂有修行之理?更何况别的灵乎?
夫妻反目,看看老祖与紫霞,两个心灵相通,爱得死去活来之人,丢弃天皇天后尊荣之人,为了私欲而下界,结果如何?紫霞竟然杀了老祖,把老祖杀入死灵谷,他有多恨老祖,只有天知道。老祖也削了紫霞天后之位,贬她为妃,老祖是多么的恨紫霞?这是相亲还是相杀?再来看看大圣与天圣,为了皇位,兄弟相残。再来看看天圣,弑兄囚父。修为如此之高之人,一旦入世,为了利益,六亲不认,毫无善良可言。是何等的凄凉?
人生如梦,当大梦醒来之时,善良的本性才会展现在人们面前。解到这里你明白了没有?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入世为恶,出世为善。人心追求善,人生追求恶。天以善存,地以恶行。
这一段还揭示了一个秘密。魏征接旨斩龙,接的是谁的天旨?玉帝的旨。旨是天皇所下,故为玉帝下的旨。然而李世民却是玉帝转世,说明了什么?中医理论认为,人有天魂、地魂与命魂(游魂)。玉帝被杀,其实玉帝并没有死亡,他的游魂去了灵山求救于阿弥陀佛,而天魂则招待了阿弥陀佛。游魂即命魂。玉帝在被杀以前,三魂合一。而玉帝被大圣所杀,则三魂分离。命魂转世人间,但天魂仍在天庭下旨。天魂是善根,地魂是恶源,而命魂(游魂)则游走与天地之间,善恶皆方便。这也说明,游魂是天地二魂交媾产生的一种不稳定的中间态。为何游魂不稳定?因为游魂镇守人身,一旦人身消亡,则游魂无所归依。人们想修练成功,要走中庸的游魂之路,方可从善如流,返回天庭。走天魂之善路,与走地魂之恶路,皆不可能成功。游魂因交媾而成,故天魂与地魂的交媾,才是修行的正途。这就是人体的结构与修行之路。这种人体的结构,本人在医学之变中有详细的论述。这里就不再缕述了。人类科技如何去研究这些事情,不是本人所能为力的。
写到这里,也想奉劝一些人,打着上帝的旗号,到处恶行。你这是什么行为?你这是欺天。谁让你如此行事的?你的恶行,都记录在案,你是逃不掉的。为了一点带不走的利益,你竟敢欺天,你这是恶胆包天。因果轮回,报应不爽。当然你娃儿现在不怕,但你娃儿自会有怕的时侯。天上有剐龙台,纵使你是条龙,你也逃不脱,何况你连一条虫都还够不着呢?是不是这个道理?
太宗闻言,心中悲喜不一。喜者夸奖魏征好臣,朝中有此豪杰,愁甚江山不稳?悲者谓梦中曾许救龙,不期竟致遭诛。只得强打精神,传旨着叔宝将龙头悬挂市曹,晓谕长安黎庶,一壁厢赏了魏征,众官散讫。当晚回宫,心中只是忧闷,想那梦中之龙,哭啼啼哀告求生,岂知无常,难免此患。思念多时,渐觉神魂倦怠,身体不安。当夜二更时分,只听得宫门外有号泣之声,太宗愈加惊恐。正朦胧睡间,又见那泾河龙王,手提着一颗血淋淋的首级,高叫:“唐太宗!还我命来!还我命来!你昨夜满口许诺救我,怎么天明时反宣人曹官来斩我?你出来,你出来!我与你到阎君处折辨折辨!”他扯住太宗,再三嚷闹不放,太宗箝口难言,只挣得汗流遍体。
在历史中,李世民去世,并非如此起因,而是另有原因。这段取材于明代的朱厚燳。这个在儒学篇会讲到的。朱厚燳在处死宁王朱宸濠后不久就去世了。在去世前曾胡言乱语,与《西游记》内所描述的大致相当。宁王朱宸濠因为谋反,朱厚燳亲率大军去镇压,后闻王守仁已经活捉朱宸濠。后来朱厚燳执意把宁王放了,再捉一次。故有朱厚燳救朱宸濠又斩朱宸濠的故事。
作者是一个写实的作者,这一段所描述的,是阴阳两界之间的交互式的相互干涉事件。这个有待科学家去研究。在研究清楚以前,本人必须按照原文进行解析,而不能自作主张进行敷衍。这里明确说明了,此龙已经被斩,但是此龙并没有死亡。他找李世民理论来了。这个理论在梦中。这里有一句话是要特别关注的:“你昨夜满口许诺救我,怎么天明时反宣人曹官来斩我?”。这句的意思已经写的明明白白,是李世民宣魏征斩此龙的。然而,李世民根本就没有睡着,但此旨却是他发出的。这就说明了,要世民的天魂与李世民的命魂是一心的。但李世民并不知晓。不然就没有“太宗箝口难言”之说。而且命魂还很害怕,“只挣得汗流遍体”。这中间的信息量是很大的,有志研究其中的联系的人,可以以此为参考。这应该是一个科学的课题,不是本人能解决的。
正在那难分难解之时,只见正南上香云缭绕,彩雾飘飘,有一个女真人上前,将杨柳枝用手一摆,那没头的龙,悲悲啼啼,径往西北而去。原来这是观音菩萨,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此住长安城都土地庙里,夜闻鬼泣神号,特来喝退业龙,救脱皇帝。那龙径到阴司地狱具告不题。
作者这里写观音是女真人,亦是菩萨。真人是道人,菩萨是佛门中人。前面就讲过,观音是玉帝的大老婆,丈夫有事,老婆来救驾,说明他们之间的感情是挺深的。不象老祖,两个老婆都对老祖恨之入骨,非要置老祖于死地而后快,搞得老祖东躲西藏,没有宁日。这也说明,老祖太惯着他两个不懂事的老婆了。是好是坏,只有当事人明白。外人无从知晓。“救脱皇帝”,老祖的大老婆二老婆,是没有这种境界的。
却说太宗苏醒回来,只叫“有鬼!有鬼!”慌得那三宫皇后,六院嫔妃,与近侍太监,战兢兢一夜无眠。不觉五更三点,那满朝文武多官,都在朝门外候朝。等到天明,犹不见临朝,唬得一个个惊惧踌躇。及日上三竿,方有旨意出来道:“朕心不快,众官免朝。”不觉倏五七日,众官忧惶,都正要撞门见驾问安,只见太后有旨,召医官入宫用药,众人在朝门等候讨信。少时,医官出来,众问何疾。医官道:“皇上脉气不正,虚而又数,狂言见鬼,又诊得十动一代,五脏无气,恐不讳只在七日之内矣。”众官闻言大惊失色。正怆惶间,又听得太后有旨宣徐茂功、护国公、尉迟公见驾。三公奉旨,急入到分宫楼下。拜毕,太宗正色强言道:“贤卿,寡人十九岁领兵,南征北伐,东挡西除,苦历数载,更不曾见半点邪崇,今日却反见鬼!”尉迟公道:“创立江山,杀人无数,何怕鬼乎?”太宗道:“卿是不信。朕这寝宫门外,入夜就抛砖弄瓦,鬼魅呼号,着然难处。白日犹可,昏夜难禁。”
这段明面上是写的李世民去世前的景象。实际上这个景象是明代朱厚燳的。朱厚燳驾崩前,神志迷离,胡言乱语。这个就不必过多解析了。
这一章,两次提到了梦中与醒来。一是魏征梦斩业龙,一是太宗遇鬼。为何作者两次写这种景象?原因是作者要告诉读者,梦中与醒来,是灵魂与肉体的两个不同的时空。古人把梦中之境叫阴间,把醒来之境叫阳间。每个人都知道,醒来之境是真实的,却认为梦中之境是虚幻的。但作者并不这么认为。从那里看的出来?因为魏征梦斩一龙,扢扠一声刀过处,龙头因此落虚空。而叔宝、茂功道:“千步廊南,十字街头,云端里落下这颗龙头。”这里作者写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当然了,你可以认为作者是在胡说八道,但是,历史上却有这样的记载的。
南怀慬的一僧一道同赏花就说明了这一问题。有一个道士一个和尚,两个人都认为自己元神成就了,那个道士就说老兄我们一起打坐,同时入定。他们是唐末五代的时候,在西安这个地方。一个说现在扬州的琼花正开,我们到扬州的道观一起去看琼花。好吧!两个盘腿打坐走了,到扬州两个人也在一起,一僧一道,都是元神出窍离开身体。看了琼花喝了茶,回去时要留个纪念,每人采一朵琼花带回去。回到西安,彼此出定一笑,这个道士说拿花来,我们两个人各摘一朵的。走禅宗路线的和尚袖子一摸,没有啊!那个道士的袖子一摸,有花。这就是不同之处了,佛家那个出的是阴神,道家这个是阳神。总而言之,这个叫做元神出窍。
我们若撇开现象看本质,你就能看得更清楚。现代科技认为,这个世界的底层语言是一串串的字符,就是0与1 。这个我在《易观》那一部分有详细的描述。那里我已经说明白了,整个世界是一部精致的计算机。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对应的一串代码。若你有这个基础,你就不会认为梦境是幻境了。为何?因为梦境同样是一串代码,与现实无异。现实与梦幻有同一的代码特征。根本不存在梦境与现实的质的区别。之所以你认为有区别,是因为你能量不足而已。
从一僧一道两人摘花的情形来看,道士就把花带了回来,而和尚则没有。这是因为和尚能量不足的原故。并非其它。不过你若读的仔细,你会发现,他们两人意识是非常清醒与自主的。因为他们一同游玩,还在一起喝了茶,同时摘了花。与醒着的情形一模一样。你认为这是想象的,可是本人不这么认为。因为什么?实践而已。你若有实践,你并不认为这是假的。你一定会说,那你做给我看,我就信。我鸟你个处,你谁啊?你信不信与我有球毛的关系啊?
还是来看故事。看看那条龙,又见那泾河龙王,手提着一颗血淋淋的首级。他手中提着首级,说明首级被斩,同时首级已落于虚空,出现在大街之上。这里就有两个头了。说明三界内,在每一界中,都有一个首级。算啦,说多了你难以理解,你仔细去体会吧。
叔宝道:“陛下宽心,今晚臣与敬德把守宫门,看有甚么鬼祟。”
太宗准奏,茂功谢恩而出。当日天晚,各取披挂,他两个介胄整齐,执金瓜钺斧,在宫门外把守。好将军!你看他怎生打扮:头戴金盔光烁烁,身披铠甲龙鳞。护心宝镜幌祥云,狮蛮收紧扣,绣带彩霞新。这一个凤眼朝天星斗怕,那一个环睛映电月光浮。他本是英雄豪杰旧勋臣,只落得千年称户尉,万古作门神。
二将军侍立门旁,一夜天晚,更不曾见一点邪崇。是夜,太宗在宫,安寝无事,晓来宣二将军,重重赏劳道:“朕自得疾,数日不能得睡,今夜仗二将军威势甚安。卿且请出安息安息,待晚间再一护卫。”二将谢恩而出。遂此二三夜把守俱安,只是御膳减损,病转觉重。太宗又不忍二将辛苦,又宣叔宝、敬德与杜、房诸公入宫,吩咐道:“这两日朕虽得安,却只难为秦、胡二将军彻夜辛苦。朕欲召巧手丹青,传二将军真容,贴于门上,免得劳他,如何?”众臣即依旨,选两个会写真的,着胡、秦二公依前披挂,照样画了,贴在门上,夜间也即无事。
这段写了护国公秦叔宝、尉迟公胡敬德封门神的原故。门神,即司门守卫之神,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 作为民间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人们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中国民间深受人们欢迎的守护神。是典型的中华文明文化的一部分。在门神的传说中,神荼和郁垒二神的传说在民间早有流传,《山海经》、《风俗通义》、《重修纬书集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典籍都有记载。
后来,门神变发生了变化,这也说明中华文明文化的多元性。有的地方将门神分为三类,即文门神、武门神、祈福门神。文门神即画一些身着朝服的文官,如天官、仙童、刘海蟾、送子娘娘等。武门神即武官形象,如秦琼、尉迟公等,武将门神通常贴在临街的大门上,为了镇住恶魔或灾星从大门外进入,故所供的门神多手持兵器,如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爪、铛棍槊棒、拐子、流星等,民间多为平凡之命门户,贴门神所持兵器应背向以消减锋芒,大富大贵之命门户,贴门神所持兵器正向更增威严之气。祈福门神即为福、禄、寿三星。这些门神虽出现的时间区域背景不尽相同,但至今都被人们普遍信仰。
如此二三日,又听得后宰门乒乓乒乓砖瓦乱响,晓来急宣众臣曰:“连日前门幸喜无事,今夜后门又响,却不又惊杀寡人也!”茂功进前奏道:“前门不安,是敬德、叔宝护卫;后门不安,该着魏征护卫。”太宗准奏,又宣魏征今夜把守后门。征领旨,当夜结束整齐,提着那诛龙的宝剑,侍立在后宰门前,真个的好英雄也!他怎生打扮:熟绢青巾抹额,锦袍玉带垂腰,兜风氅袖采霜飘,压赛垒荼神貌。脚踏乌靴坐折,手持利刃凶骁。圆睁两眼四边瞧,那个邪神敢到?一夜通明,也无鬼魅。虽是前后门无事,只是身体渐重。一日,太后又传旨,召众臣商议殡殓后事。太宗又宣徐茂功,吩咐国家大事,叮嘱仿刘蜀主托孤之意。言毕,沐浴更衣,待时而已。
这里明确地说明白了,前门神与后门神是太宗李世民宣旨安排的的。前门神是秦琼、尉迟公,后门神是魏征。从前面可以看出,这是玉帝的旨意。本人是根据《西游记》解析的,不接受反驳。解析必须按原意来解析,尊重作者的本意,才是最重要的。
这里要声明一下的是,我在解密《西游记》,不要给我扣帽子。你若这样做,你也太让人失望了。你若认为我说的不对,你来解就OK了。你若解不了,还是劝你别读我的解密,因为我没有请你来看。我是闲的无鸟事,解着玩儿的,我一不想与你争辩,二不想与你讨论。好事者请你绕道而行,以此免责。之所以多此一嘴,实在是与好事者耗不起,也讲不明白,本人甘拜下风。
旁闪魏征,手扯龙衣,奏道:
“陛下宽心,臣有一事,管保陛下长生。”太宗道:“病势已入膏肓,命将危矣,如何保得?”征云:“臣有书一封,进与陛下,捎去到冥司,付酆都判官崔珪。”太宗道:“崔珪是谁?”征云:“崔珪乃是太上先皇帝驾前之臣,先受兹州令,后升礼部侍郎。在日与臣八拜为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现在阴司做掌生死文簿的酆都判官,梦中常与臣相会。此去若将此书付与他,他念微臣薄分,必然放陛下回来,管教魂魄还阳世,定取龙颜转帝都。”太宗闻言,接在手中,笼入袖里,遂瞑目而亡。那三宫六院、皇后嫔妃、侍长储君及两班文武,俱举哀戴孝,又在白虎殿上,停着梓宫不题。
如果前面是写的阴阳两界身体的不同的话,这一段则是在写阴阳两界的思维的同一性。前面讲过,人的思维是同一的,是因为摩尼珠而产生的。这颗摩尼珠上通天,下彻地,中通人,人人本有,个个不无,光明闪耀,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无论你是活着,还是死去,它从未改变过,亘古未变。原因为何?因为这颗摩尼珠来自先天。
有了这个基础,你才能懂得人心,懂得情谊,知道善待生灵是何等的重要。你才会懂得唐僧说的“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是何等的正确。
魏征给酆都判官崔珪写了一封信。崔珪已经去世,而魏征却是“梦中常与臣相会”。说明人死后,生命还在延续。而且人鬼之间,还是存在情谊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不仅人类有政权的存在,阴间亦是如此。这也 说明,孙悟空为何要强夺皇权的原因。人间天庭皆一样,众灵争名夺利从未停歇。那里有清静之地?寂寞即清静。可是你耐得住寂寞吗?你别吹了,你根本就不行。为何我这么说?因为你正在看我写的东西,不看你怎么会知道我在说啥?是不是这个道理?而我呢?若耐得住寂寞,我跟你写个球啊?是不是?大家谁也别笑话谁。再多说一句,老祖为何要开天辟地?众灵为何要跟随老祖开天辟地?还不是他娘的寂难耐啊?讲那么多高深的大道理干吗?老祖的任务就是解决宇宙的寂寞的问题,这是心佛交给他的任务。
最有趣的是,大家哭着喊着要在一起混,在一起后就风起云涌,相互残害。你说是不是吃饱了撑的啊?你说你是不是个不可名状的畜牲啊?是不是?
人们在一起,是结善缘还是恶缘,你自已看着办。你娘的你非要与别人在一起鬼混,你娘的又怕吃了别人的亏,斤斤计较,你娘的是个啥玩意儿东西啊?
魏征给崔珪写了一封信,太宗带着这封信进了地府。太宗闻言,接在手中,笼入袖里,遂瞑目而亡。太宗的肉身死了。去阴间,意味着肉身死亡。包括那道士与和尚去摘花,去阴间就是灵魂离开肉体,肉体即呈现死亡之现象。所以入定即死亡。明白不?
知道铁拐李的故事吗?铁拐李是如何瘸的?还不是因为入定后被他徒弟烧了啊?肉身不在,最后夺舍而成的?修练的人,是在生死线上挣扎的舞者,谁也不会为了你的愚蠢而去满足你的好奇心。
唉,我感觉我越来越罗嗦了,这样解下去,猴年马月才能解完。
却说太宗渺渺茫茫,魂灵径出五凤楼前,只见那御林军马,请大驾出朝采猎。太宗欣然从之,缥渺而去。行多时,人马俱无。独自个散步荒郊草野之间。正惊惶难寻道路,只见那一边,有一人高声大叫道:“大唐皇帝,往这里来!往这里来!”太宗闻言,抬头观看,只见那人:头顶乌纱,腰围犀角。头顶乌纱飘软带,腰围犀角显金厢。手擎牙笏凝祥霭,身着罗袍隐瑞光。
脚踏一双粉底靴,登云促雾;怀揣一本生死簿,注定存亡。鬓发蓬松飘耳上,胡须飞舞绕腮旁。昔日曾为唐国相,如今掌案侍阎王。太宗行到那边,只见他跪拜路旁,口称“陛下,赦臣失悮远迎之罪!”太宗问曰:“你是何人?因甚事前来接拜?”那人道:
“微臣半月前,在森罗殿上,见泾河鬼龙告陛下许救反诛之故,第一殿秦广大王即差鬼使催请陛下,要三曹对案。臣已知之,故来此间候接,不期今日来迟,望乞恕罪恕罪。”太宗道:“你姓甚名谁?是何官职?”那人道:“微臣存日,在阳曹侍先君驾前,为兹州令,后拜礼部侍郎,姓崔名珪。今在阴司,得受酆都掌案判官。”太宗大喜,近前来御手忙搀道:“先生远劳。朕驾前魏征有书一封,正寄与先生,却好相遇。”判官谢恩,问书在何处。太宗即向袖中取出递与崔珪。珪拜接了,拆封而看。其书曰:辱爱弟魏征,顿首书拜大都案契兄崔老先生台下:忆昔交游,音容如在。倏尔数载,不闻清教。常只是遇节令设蔬品奉祭,未卜享否?又承不弃,梦中临示,始知我兄长大人高迁。奈何阴阳两隔,天各一方,不能面觌。今因我太宗文皇帝倏然而故,料是对案三曹,必然得与兄长相会。万祈俯念生日交情,方便一二,放我陛下回阳,殊为爱也。容再修谢。不尽。”那判官看了书,满心欢喜道:“魏人曹前日梦斩老龙一事,臣已早知,甚是夸奖不尽。又蒙他早晚看顾臣的子孙,今日既有书来,陛下宽心,微臣管送陛下还阳,重登玉阙。”太宗称谢了。
二人正说间,只见那边有一对青衣童子,执幢幡宝盖,高叫道:“阎王有请,有请。”太宗遂与崔判官并二童子举步前进。
很有意思的是,这段写的李世民入冥府。李世民是玉帝转世,前面已经说过了。李世民又是人间的皇帝。这两个头衔应该没有人能达到。然而你看看,临终后他竟然入了冥府。是不是让很多人感到奇惊?名权利对人的修为有没有帮助?毫无用处。当然有人会说,你看魏征不是给崔珪写了信吗?哈哈,看你那点德性。不过从上面可以看出,冥府对天圣的待遇是不错的。首先是御林军马送驾,后是秦广大王接驾,还有魏征的书信。怎么说也没有失掉一个帝王的体面。但是你看过孙悟空入冥府的那一次吗?什么阵式?
这就是修行与不修行的区别。一个需要阎王降阶而至迎接,需要判官改生死簿,一个则把森罗殿掀翻,夺过生死簿直接一笔勾销。你选择那一个?你觉得那一个更牛掰?这不是一目了然的事吗?人生即修行是个伪命题,依法真修实练才是无上之法。不要认为你是天上的谁谁谁临凡,没用的,因为你是谁也大不过玉帝;也不要认为你官大钱多人缘好,没用的,因为你是谁也大不过李世民。然而你若得到菩提祖师的修练之法,你若依此修行成功,你能掀翻森罗殿,打到灵宵殿。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作者说的。白纸黑字,你眼又不瞎,不会看啊?
现代人很多东西都不懂的。比如人马随着李世民,走着走着为什么就不见了?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李世民已经去世,能越界,这些人马却不能越界。所谓的界,就是不同的时空。阴界亦如阳界一般,是讲规矩的。再有一点是,为何死去多时的崔珪能与死去的李世民对话?他们有嘴吗?他们能发声音吗?崔珪还能跪下接驾?觉得很奇怪。其实这些,只要你有一定的修行实践,这些根本不会奇怪。因为这很平常,仅此而已。作者精通修行,不会瞎说的。修行是个智者的游戏,愚人最好离得远远的,别以为你背诵了几本书,拿了几本烫金的本本,就认为你聪明,就认为你是个智者,不可一世。其实你差的远,根本不球行。
在人世间,就屁大点地方,你若不借助现代的仪器,你都会迷失掉。宇宙多么的广大?李世民都不认得路,你认得?这还是在地球上。若进入宇宙深空之中,你想想,你能认得路?不可能的。修行的人灵魂出游后之所以能回来,是因为肉体在。这是你的立足点,若肉体失去,你还认得路不?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你都搞不定,更别说别的事情了。人生就是修行?你确定你不是你脑壳里进水了?
为何这么多灵死皮白赖地赖在这个星球上不走?什么原因你不想想啊?谁也没拉着你,还不是你没有办法啊?还能有啥理由?
忽见一座城,城门上挂着一面大牌,上写着“幽冥地府鬼门关”七个大金字。那青衣将幢幡摇动,引太宗径入城中,顺街而走。
只见那街旁边有先主李渊,先兄建成,故弟元吉,上前道:“世民来了!世民来了!”那建成、元吉就来揪打索命。太宗躲闪不及,被他扯住。
李世民贵为天皇,再说低点,也是贵为人皇。然而你看建成、元吉就敢来揪打索命。你以为这些灵都是好惹的?那个都不好惹。你认为你逃得过因果,其实你逃不过。不是谁要审判你,实在是冤有头债有主,谁也逃不脱。但是修成后,比如孙悟空,把眼一瞪,棍子一挥,谁敢上前?谁也不想挨揍,是不是?什么因果不因果,去他娘的。你想算帐?看你有没有那本事了。没有那本事,还是一边凉快去,免得挨打。
有人说,我念阿弥陀佛,念上帝,念真主,我不就上天堂了。这就看你的悟性了。为何?三个圣人,阿弥陀佛、天圣、大圣全下界救人了。在地府的孟婆就是阿弥陀佛转世,李世民就是天圣转世,大圣也一直在转世,老祖也在转世。怎么说呢?他们不是不能走,是不忍心丢下众生不管。只有当众生都能修练成功,他们才会安心离去。现在还早。所以你也放宽心,阿弥陀佛与上帝与你同在。为何不提老祖与大圣?因为你们不喜欢他们两个,他们的脾气太暴燥了,动不动弄死你,你受不了。信不信由你,我只是说着玩儿的,不会对你负责的。以此免责。
幸有崔判官唤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脱身而去。行不数里,见一座碧瓦楼台,真个壮丽,但见:飘飘万迭彩霞堆,隐隐千条红雾现。耿耿檐飞怪兽头,辉辉瓦迭鸳鸯片。门钻几路赤金钉,槛设一横白玉段。窗牖近光放晓烟,帘栊幌亮穿红电。楼台高耸接青霄,廊庑平排连宝院。兽鼎香云袭御衣,绛纱灯火明宫扇。左边猛烈摆牛头,右下峥嵘罗马面。接亡送鬼转金牌,引魄招魂垂素练。唤作阴司总会门,下方阎老森罗殿。太宗正在外面观看,只见那壁厢环珮叮噹,仙香奇异,外有两对提烛,后面却是十代阎王降阶而至。是那十代阎君: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
这十王被人间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炒作得一塌糊涂。其实这十王,指的是嘉靖前面的十个皇帝。其中秦广王,则是开国之君。这里写了地府的街景与住宅。阴间到底有没有这些建筑?你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很多人最好奇的是,阴间有没有现代建筑?我说有你信不信?
时间与空间,在不停地轮转。我们只能活在当下,原因是我们有肉身。然而,时空轮转时,当下即现在。现在在时间轮转后变成了过去,时间轮转过后,未来就变成了现在。这个不难懂吧?你且说说,现在是不是实的?你若不信,自扇两个耳光实践一下,看痛不痛?不痛?你没用劲扇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前面说过,时间与空间是不同的轮转。由于时间与空间的轮转与交错,而形成了我们感知的当下。有了当下,就有过去与未来。过去是永恒,未来还未来。你懂了吗?在时间的长河中,有空间的掠过。过去是时空的杂合,你说阴间有没有现代的房子?当然有了。
那未来呢?其实未来已经存在你信不信?不信?后面作者就写了未来的确定性。
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一群百无聊赖的一群人,跑过来玩过山车。有的兴高采烈,有的吓得尿裤档。玩完了还说不好玩的一群人,仅此而已。你说你,有多大的丰功伟绩需要你一遍一遍地赶来投胎啊?是不是?人间是苦海,你却哭着喊着要来走一遭。快要断气了,你还不愿意走,还要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苦不苦,你自已知道的。
十王出在森罗宝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太宗谦下,不敢前行,十王道:“陛下是阳间人王,我等是阴间鬼王,分所当然,何须过让?”太宗道:“朕得罪麾下,岂敢论阴阳人鬼之道?”逊之不已。太宗前行,径入森罗殿上,与十王礼毕,分宾主坐定。
约有片时,秦广王拱手而进言曰:“泾河鬼龙告陛下许救而反杀之,何也?”太宗道:“朕曾夜梦老龙求救,实是允他无事,不期他犯罪当刑,该我那人曹官魏征处斩。朕宣魏征在殿着棋,不知他一梦而斩。这是那人曹官出没神机,又是那龙王犯罪当死,岂是朕之过也?”十王闻言,伏礼道:“自那龙未生之前,南斗星死簿上已注定该遭杀于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但只是他在此折辩,定要陛下来此三曹对案,是我等将他送入轮藏,转生去了。今又有劳陛下降临,望乞恕我催促之罪。”言毕,命掌生死簿判官:“急取簿子来,看陛下阳寿天禄该有几何?”崔判官急转司房,将天下万国国王天禄总簿,先逐一检阅,只见南赡部洲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崔判官吃了一惊,急取浓墨大笔,将“一”字上添了两画,却将簿子呈上。十王从头看时,见太宗名下注定三十三年,阎王惊问:“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阎王道:“陛下宽心勿虑,还有二十年阳寿。此一来已是对案明白,请返本还阳。”
李世民贞观只有二十三年,这里写他有三十三年。可能很多人看不懂。其实这个三十三年,写的是明代的事情。这个年限,另有所指。等解密儒学篇时再详解。不过这里作者对李世民是有不满的。为何?因为他在位二十三年,作者一十三年就把他推入到了地府,提前了十年。后来又加到了三十三年,结果李世民实际在位二十三年,还是差了十年。为何作者这样写李世民?前面就说过,老祖对阿弥陀佛、天圣、大圣都是心怀不满的。这三个人是他的至亲,他们却相互残害。李世民是个受害者,但他的玄武门之变弑兄弟囚父亲,隽刻他的不满。这是何苦?天道轮回,苍海沉浮,谁人又能作主?
这里多罗嗦几句。作者不仅对阿弥陀佛、天圣、大圣不满,对三清亦是如此。阿弥陀佛转世为唐僧,阿弥陀佛是个有大智慧的佛,但作者把他写成了个愚氓。孙悟空武力超群,作者把他写成了一个心急火燎猴精,天圣宽厚仁慈,作者把他写成了小肚鸡肠。释佛坐怀不乱,作者把他写成了一个好色之徒(猪八戒),天公贵为二代天皇,作者把他写得青面獠牙(沙僧),老子道家祖师,作者把他写成了个驮夫(白马)。这些人都是老祖的至亲,他却把他们写得非常不堪。这是老祖在泄私愤。
一个开天辟地的创世之神,心中有抹不去的苦痛无处发泄,孤独地四处游荡,没有办法,将就着看吧。
太宗闻言,躬身称谢。十阎王差崔判官、朱太尉二人,送太宗还魂。太宗出森罗殿,又起手问十王道:“朕宫中老少安否如何?”
十王道:“俱安,但恐御妹寿似不永。”太宗又再拜启谢:“朕回阳世,无物可酬谢,惟答瓜果而已。”十王喜曰:“我处颇有东瓜西瓜,只少南瓜。”太宗道:“朕回去即送来,即送来。”从此遂相揖而别。
那太尉执一首引魂幡,在前引路,崔判官随后保着太宗,径出幽司。太宗举目而看,不是旧路,问判官曰:“此路差矣?”
判官道:“不差。阴司里是这般,有去路,无来路。如今送陛下自转轮藏出身,一则请陛下游观地府,一则教陛下转托超生。”
太宗只得随他两个,引路前来。径行数里,忽见一座高山,阴云垂地,黑雾迷空。太宗道:“崔先生,那厢是甚么山?”判官道:
“乃幽冥背阴山。”太宗悚惧道:“朕如何去得?”判官道:“陛下宽心,有臣等引领。”太宗战战兢兢,相随二人,上得山岩,抬头观看,只见:形多凸凹,势更崎岖。峻如蜀岭,高似庐岩。非阳世之名山,实阴司之险地。荆棘丛丛藏鬼怪,石崖磷磷隐邪魔。
耳畔不闻兽鸟噪,眼前惟见鬼妖行。阴风飒飒,黑雾漫漫。阴风飒飒,是神兵口内哨来烟;黑雾漫漫,是鬼祟暗中喷出气。一望高低无景色,相看左右尽猖亡。那里山也有,峰也有,岭也有,洞也有,涧也有;只是山不生草,峰不插天,岭不行客,洞不纳云,涧不流水。岸前皆魍魉,岭下尽神魔。洞中收野鬼,涧底隐邪魂。山前山后,牛头马面乱喧呼;半掩半藏,饿鬼穷魂时对泣。催命的判官,急急忙忙传信票;追魂的太尉,吆吆喝喝趱公文。急脚子旋风滚滚,勾司人黑雾纷纷。太宗全靠着那判官保护,过了阴山。前进,又历了许多衙门,一处处俱是悲声振耳,恶怪惊心。太宗又道:“此是何处?”判官道:“此是阴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太宗道:“是那十八层?”判官道:“你听我说:吊筋狱、幽枉狱、火坑狱,寂寂寥寥,烦烦恼恼,尽皆是生前作下千般业,死后通来受罪名。酆都狱、拔舌狱、剥皮狱,哭哭啼啼,凄凄惨惨,只因不忠不孝伤天理,佛口蛇心堕此门。磨捱狱、碓捣狱、车崩狱,皮开肉绽,抹嘴咨牙,乃是瞒心昧己不公道,巧语花言暗损人。寒冰狱、脱壳狱、抽肠狱,垢面蓬头,愁眉皱眼,都是大斗小秤欺痴蠢,致使灾屯累自身。油锅狱、黑暗狱、刀山狱,战战兢兢,悲悲切切,皆因强暴欺良善,藏头缩颈苦伶仃。
血池狱、阿鼻狱、秤杆狱,脱皮露骨,折臂断筋,也只为谋财害命,宰畜屠生,堕落千年难解释,沉沦永世下翻身。一个个紧缚牢栓,绳缠索绑,差些赤发鬼、黑脸鬼,长枪短剑;牛头鬼、马面鬼,铁简铜锤。只打得皱眉苦面血淋淋,叫地叫天无救应。正是人生却莫把心欺,神鬼昭彰放过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太宗听说,心中惊惨。
进前又走不多时,见一伙鬼卒,各执幢幡,路旁跪下道:
“桥梁使者来接。”判官喝令起去,上前引着太宗,从金桥而过。
太宗又见那一边有一座银桥,桥上行几个忠孝贤良之辈,公平正大之人,亦有幢幡接引;那壁厢又有一桥,寒风滚滚,血浪滔滔,号泣之声不绝。太宗问道:“那座桥是何名色?”判官道:“陛下,那叫做奈河桥。若到阳间,切须传记,那桥下都是些奔流浩浩之水,险峻窄窄之路。俨如匹练搭长江,却似火坑浮上界。阴气逼人寒透骨,腥风扑鼻味钻心。波翻浪滚,往来并没渡人船;
赤脚蓬头,出入尽皆作业鬼。桥长数里,阔只三皻,高有百尺,深却千重。上无扶手栏杆,下有抢人恶怪。枷杻缠身,打上奈河险路。你看那桥边神将甚凶顽,河内孽魂真苦恼,桠杈树上,挂的是肯红黄紫色丝衣;壁斗崖前,蹲的是毁骂公婆淫泼妇。
铜蛇铁狗任争餐,永堕奈河无出路。诗曰:时闻鬼哭与神号,血水浑波万丈高。无数牛头并马面,狰狞把守奈河桥。”正说间,那几个桥梁使者,早已回去了。太宗心又惊惶,点头暗叹,默默悲伤,相随着判官、太尉,早过了奈河恶水,血盆苦界。前又到枉死城,只听哄哄人嚷,分明说“李世民来了!李世民来了!”太宗听叫,心惊胆战。见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上前拦住,都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慌得那太宗藏藏躲躲,只叫“崔先生救我!崔先生救我!”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又无钱钞盘缠,都是孤寒饿鬼。陛下得些钱钞与他,我才救得哩。”太宗道:“寡人空身到此,却那里得有钱钞?”判官道:“陛下,阳间有一人,金银若干,在我这阴司里寄放。陛下可出名立一约,小判可作保,且借他一库,给散这些饿鬼,方得过去。”太宗问曰:“此人是谁?”判官道:“他是河南开封府人氏,姓相名良,他有十三库金银在此。陛下若借用过他的,到阳间还他便了。”太宗甚喜,情愿出名借用。遂立了文书与判官,借他金银一库,着太尉尽行给散。判官复吩咐道:“这些金银,汝等可均分用度,放你大唐爷爷过去,他的阳寿还早哩。我领了十王钧语,送他还魂,教他到阳间做一个水陆大会,度汝等超生,再休生事。”众鬼闻言,得了金银,俱唯唯而退。判官令太尉摇动引魂幡,领太宗出离了枉死城中,奔上平阳大路,飘飘荡荡而去。毕竟不知从那条路出身,且听下回分解。
这段写的是地狱之景,何似在人间?就不在详解了。再解我太累了,你自个看吧。
不过这里要着重解一下的是,相良。很多人修了一辈子的佛,却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良。对善良二字,从来没有说清楚。作者则是说的一清二楚。什么是善?“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从此看出,真经是劝人为善的。“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那么什么是善?前面已经解过,出世为善,入世为恶。这里已经明说了,向佛成佛者为善,背佛者为恶。这个善信,就是孙悟空,因为孙悟空成佛了。当然有人会说,唐僧不是也成佛了吗?这是你没有眼力。因为唐僧是阿弥陀佛转世,她本来是佛。你也许会问,为何猪八戒、沙僧、白龙马,以及天圣没有成佛?成佛是西天的事,而且这些人本来就是佛,都有佛号。他们居住在天庭,不在西天。再说了,《西游记》写的是心猿成佛之事,与他们无关。
还有,这佛号是释佛封的。猪八戒为何是净坛使者?为何?因为供品都是供释佛的,归谁吃?当然是猪八戒啊?又不是供别人的,别人吃了是偷吃,对不对?沙僧本为二代天皇,本有金钢不坏之驱,功成名就,金身非他莫属。白龙马的八卦,对应八部天龙马。只是点出他们是谁而已。不过孙悟空成佛,意味着他将执掌佛教,为末世佛。作者点名了三个佛:过去佛阿弥陀佛,现在佛释迦摩尼,末世佛孙悟空。不信?你看最后一位佛是谁?是不是孙悟空?作者这样写,我就这样说,不关我的事。
以我的理解,取经队伍中,除了孙悟空以外,都有佛号。孙悟空为何没有佛号?因为他太顽劣,这德性比较象老祖。释佛封佛这事,可以这么理解:他向世人说明了西天之主是阿弥陀佛,他也向世人说明了末世之佛是孙悟空。
还是言归正传。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向佛成佛者为善,背佛者为恶。什么是良?敬天地鬼神者为良。
有人会说,那无神论者怎么办?无神论者都是老祖的信徒,你为他们耽心干什么?他们是老祖的救世队伍,身肩救世的重任。他们就喜欢跟着老祖混,你把他们有啥办法不成?你看老祖,把天地神祇贬了个遍,你以为老祖怕谁不成?无神论者崇尚科学,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跟着老祖他还会让他们吃亏不成?
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世传所谓的灭世之论。这是一种扯淡的说法。灭世就是掀棋桌了,掀桌子就是玩不起了。这种事不会发生的。因为掀了开开了掀,来来回回的谁愿意这么干呀?大家聚在一起只不过是寂寞难奈,玩个开心而已,谁会跟你搞得那么认真啊?有人会说,人生苦短,但你要明白,这就是你的选择。因为是你连哄带骗拱到棋桌上来的,你臭棋篓子怨不得别人。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切皆圆满,何须你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