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07.张熜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24-11-22 17: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页地址:
张熜-04.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原文:

正饮酒欢会间,有人来报道:“大王,门外有两个独角鬼王,要见大王。”猴王道:“教他进来。”那鬼王整衣跑入洞中,倒身下拜。美猴王问他:“你见我何干?”鬼王道:“久闻大王招贤,无由得见;今见大王授了天录,得意荣归,特献赭黄袍一件,与大王称庆。肯不弃鄙贱,收纳小人,亦得效犬马之劳。”猴王大喜,将赭黄袍穿起,众等欣然排班朝拜,即将鬼王封为前部总督先锋。鬼王谢恩毕,复启道:“大王在天许久,所授何职?”猴王道:“玉帝轻贤,封我做个甚么‘弼马温’!”鬼王听言,又奏道:“大王有此神通,如何与他养马?就做个‘齐天大圣’,有何不可?”猴王闻说,欢喜不胜,连道几个“好!好!好!”教四健将:“就替我快置个旌旗,旗上写‘齐天大圣’四大字,立竿张挂。自此以后,只称我为齐天大圣,不许再称大王。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此不在话下。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24-11-22 17: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饮酒欢会间,有人来报道:“大王,门外有两个独角鬼王,要见大王。”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七月初三,新科进士张璁上疏支持明世宗,认为明世宗即位是继承皇统,而非继承皇嗣,即所谓“继统不继嗣” ,皇统不一定非得父子相继,而且汉定陶王、宋濮王都是预先立为太子,养在宫中,实际上已经是过继给汉成帝和宋仁宗,“其为人后之义甚明”。张璁建议明世宗仍以生父为考,在北京别立兴献王庙。明世宗见此奏章后大喜说:“此论出,吾父子获全矣!”当时杨一清居家见张璁疏说:“张生此议,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嘉靖三年正月二十一日(1524年2月24日)(《明史》作嘉靖二年(1523年)十一月),桂萼上书说:“据考订宋朝范纯仁曾对宋英宗说‘陛下过去接受仁宗皇帝的诏书,亲自承认过您是他的儿子,至于给您的封爵,用的也全是皇子的惯例,与从他途入继皇位的天子不一样’,这样说来宋朝大臣当时的议论和今天的情形自然不同。现今陛下遵循祖宗的教导入继皇位,又不曾接受孝宗皇帝的诏书收您做儿子,这样说来陛下不是给人做后裔,而是入继皇位的天子,这是很明显的。以兴献帝为父考,以兴国太后为母亲,又有什么可迟疑的?古人常说非天子不谈论礼制,天下有道,礼乐制度应由天子制定出来。我很早就想这样奏请了,而今又看到席书、方献夫的两篇奏疏。我恳请陛下果断地裁决,把我和他们俩的奏疏一起发给礼官,让我们当面和他争论看!”明世宗大为高兴,亲自批示予以讨论、实施。
由上面的史料可以看出,张璁、桂萼这两个人,是支持明世宗的。所以这两个鬼王,就是张璁与桂萼。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24-11-22 18: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猴王道:“教他进来。”那鬼王整衣跑入洞中,倒身下拜。
这个时侯,朱厚熜能依靠的,或者说朱家能依靠的,就是几个蕃王。就是与大圣饮酒的那几位。
在朝庭中,多数朝臣站在了朱厚熜的对立面。而这时,张璁的“继统不继嗣”,正合明世宗之意。明世宗见张璁的奏章后大喜。
桂萼虽然说的意思与张璁相同。但是他是嘉靖二年(1523年)十一月说的,而张璁是正德十六年(1521年)七月初三说的。
这两个人,都是支持明世宗“以兴献帝为父考,以兴国太后为母亲”的。所以明世宗召见了他们。
从此,张璁与桂萼,成了世宗的心腹,得到了世宗的重用。这个衣,就是官职。明代以衣冠禽兽来表示官职有大小。整衣是说明官职的逐步升迁。
倒身下拜,则是指随着官职的升迁,张璁与桂萼对世宗更加忠心耿耿。

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张璁与桂萼,原本离世宗很远,无缘与世宗见面。后来在世宗的安排下,逐渐到了世宗的身边。这个过程也是有很多曲折的。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24-12-2 23: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一下:
张璁(1475年-1539年),字秉用,号罗峰,后因避明世宗之讳,改名孚敬,字茂恭,号罗山。浙江温州府永嘉县(今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人。明朝政治家、改革家,明中期改革的开启者。
弘治十一年(1498年)中举,历经八次会试,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取得进士资格,观政礼部。世宗即位初议大礼,张璁力折廷臣,迎合帝意,受信任。 嘉靖五年(1526年),历兵部右、左侍郎,再拜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嘉靖七年(1528年),加太子太保,乃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明伦大典》成,复进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此后虽因朝廷内斗或明世宗猜疑大臣擅权数度去职,但不久均复出。嘉靖八年(1529年),召还任为首辅。嘉靖十三年(1534年),进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嘉靖十四年(1535年),张璁因疾力请致仕,明世宗不允,为之亲制药饵,后因病情日重,乃许其致仕还家。嘉靖十八年(1539年)去世。
张璁为官清廉自守,勇于革新。执政后,坚决清理庄田,相对缓和了社会矛盾,为“嘉靖中兴”打下基础;还采用低调与循序渐进的方式,罢撤镇守太监,削弱宦官势力,有效地抑制了嘉靖朝宦官专权局面的出现;改革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用人上推行科举、举人、岁贡三途并进法;精通礼学,对嘉靖朝大规模的礼制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世人评价张璁功业居嘉靖朝之首,近年学界称其为“明代改革第一臣”。好学,撰著颇多,存世有《礼记章句》8卷、《周礼注疏》12卷、《仪礼注疏》5卷等。
明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年)二月,张璁应礼部试。次年三月十四日,明武宗朱厚照卒于豹房。遗诏迎取武宗从弟朱厚熜继承皇帝位。四月二十二日,十四岁的朱厚熜在奉天殿即皇帝位,颁诏大赦天下。五月十五日,张璁于奉天殿补行殿试,中二甲进士,观政礼部,从此进入仕途,时年四十七岁。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24-12-2 23: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猴王问他:“你见我何干?”鬼王道:“久闻大王招贤,无由得见;今见大王授了天录,得意荣归,特献赭黄袍一件,与大王称庆。肯不弃鄙贱,收纳小人,亦得效犬马之劳。”

张璁的最大功劳在于,他为世宗解决了继统不继嗣的理论依据。他从祖训中找到了理论依据:臣读祖训曰: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今武宗无嗣,以次属及。
同时指出世宗与汉哀帝、宋英宗继嗣的不同之处。
张璁指出:汉哀帝、宋英宗为定陶王、濮王之子,是因成帝、仁宗无子,皆预立为皇嗣,养于宫中,尝为人后。今武帝已嗣孝宗十七年(实十六年),“臣读祖训曰: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今武宗无嗣,以次属及,则皇上之有天下,真犹高皇帝亲相授受者也。故遗诏直曰:‘兴献王子伦序当立。’初未尝明著为孝宗后,比之预立为嗣养之宫中者,其公私实较然不同矣。” 世宗得张璁疏,说:“有此论,我们父子的关系可以保全了。”

张璁此论一出,世宗终于找到了名正言顺的理论依据。特献赭黄袍一件即此意。
收纳小人:
朝中大臣都认为张璁是个小人,靠着遛须拍马而一路升迁。但是呢,真实的情况是张璁表现出来的是坚持正义,并没有去欺负一个十几岁的小孩皇帝,而是仗义直言,讲出了实情,为小皇帝解困。而别的大臣,却是真正的趋炎附势之徒。

从此,张璁深得世宗的信任。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24-12-3 00: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猴王大喜,将赭黄袍穿起,众等欣然排班朝拜,即将鬼王封为前部总督先锋。
猴王大喜,将赭黄袍穿起之意,就是世宗大喜过望,采纳了他的建议。世宗得张璁疏,说:“有此论,我们父子的关系可以保全了。”,这正是世宗想要的结果,所以立即将赭黄袍穿起。
由于有张璁疏,众大臣继嗣与继统并行之论立马失去了正义。所以众大臣只能顺从。众等欣然排班朝拜即此意。
这个变化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这就要说明一下这个赭黄袍之意了。
朱、绛、赭三种颜色是相邻的三种红色,但程度不同。
本来,大臣们认定的是朱厚熜是继承的朱佑樘的皇位,所以既要继统,又要继嗣。即绛在赭前。
但是呢,张璁说的意思是:世宗不是继承的朱佑樘的皇位,他的皇位是按祖训曰: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所以他的皇位是高皇帝亲相授受者也,不是朱佑樘相授的。
所以作者写赭色的意思是,这个黄袍,是跳过了绛色,直接继承的朱色。
作者写赭色,跳过了一色,表示继统又继嗣之论失势。朱家的天下,当然是朱色的了。是不是?
即将鬼王封为前部总督先锋。嘉靖八年(1529年),召还张璁任为首辅。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24-12-3 01: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鬼王谢恩毕,复启道:“大王在天许久,所授何职?”猴王道:“玉帝轻贤,封我做个甚么‘弼马温’!”
这个鬼王,指的就是张璁。张璁不仅仅只是献了赭黄袍,帮助世宗在大礼议中获胜。他还为世宗干了另一件大事。即从《大礼或问》始,至《明伦大典》成,完成了世宗从蕃王继位到正统地位的确立。
下面的这一须,就是写的这件事。
鬼王谢恩毕,复启道:“大王在天许久,所授何职?”,这就是张聪之问。即《大礼或问》。
大礼或问曰‌:
或问原文:今之典礼议者,必以我皇上宜考孝宗,而以兴献王为叔父,谓之崇大统也、割私恩也、汉宋之故事也。举朝无明其非,子独以为言者,何也?臣答曰:此璁甚不得已者也!盖礼之大者也、变者也!议之夫得万代瞻仰也!此璁甚不得已者也!子不求诸汉宋之故事者?成帝无子立定陶共王之子为嗣,仁宗无子立濮安懿王之子为嗣,则哀帝、英宗者乃是预立,素养明为人后者也。故当时师丹、司马光之论于事,较合于义似近矣。今孝宗皇帝既尝以祖宗大业授之武宗,但知武宗为之子也。武宗嗣位又十有七年未有储建,是武宗无嗣,孝宗未尝无嗣也;且孝宗宾天之日,我皇上犹未之诞生也。是孝宗固未尝以后托也;武宗宾天之日,我皇上在潜邸也,是武宗又未尝托为谁后也。其与汉宋之故事大不相类者矣!今者必欲我皇上为孝宗之嗣,承孝宗之统,则孰为武宗之嗣,孰承武宗之统乎?窃原孝宗既以大业授之,武宗矣。其心岂肯舍己之子,而子兄弟之子,以绝其统乎?武宗既以大业受之,孝宗矣,其心岂肯舍己之父,而不之继,而委叔兄弟继之,以自绝其统乎?兹议也。二宗在天之灵,果足慰乎?夫父子之恩,天性也,不可绝者也。知孝宗与武宗之心,则知兴献王与我皇上之心矣‌。


猴王道:“玉帝轻贤,封我做个甚么‘弼马温’!”,世宗虽然在大礼议中获胜,但他的蕃王继统的地位并没有改变。所以他并不满意这个‘弼马温’的地位的。

这个‘弼马温’的意思是,虽然他是皇上,但实质上还是给朱佑樘这一支在养马。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24-12-3 01: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鬼王听言,又奏道:“大王有此神通,如何与他养马?就做个‘齐天大圣’,有何不可?”
张璁的意思是,世宗你已经是皇帝了,为何还要给朱佑樘这一支养马?何不与他这一支平起平坐?
所以这个就是张璁为世宗做的另二件事。
齐天大圣之意,即张璁从《大礼或问》到《明伦大典》。确立了世宗正统的地位。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24-12-3 01: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猴王闻说,欢喜不胜,连道几个“好!好!好!”教四健将:“就替我快置个旌旗,旗上写‘齐天大圣’四大字,立竿张挂。
张璁的这一动作,甚合世宗之意。《明伦大典》成后,世宗名正言顺地挂上了齐天大圣的旗帜。
这里的四健将,其中其实也有张璁的。作者在写作中,经常将同一个人,在同一场合以不同的角色出现。这是他的常用手法。
张璁做了三件让世宗拍手称快的事,所以作者用了三个“好”字。
第一件:上疏:继统不继嗣。通过祖训,说明了世宗是“兄终弟及”,而非皇太子继统。为世宗解决了“继统不继嗣”的难题。
第二件事:大礼或问。对拥护世宗的人进行了嘉奖,对反对世宗的人进行了清算。为世宗巩固了皇权。
第三件事:《明伦大典》成。把世宗从蕃王即位,改成了正统的皇权继承。

从此,世宗的地位,与正德的地位相同。此时世宗的旗上是‘齐天大圣’四大字。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24-12-3 01: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此以后,只称我为齐天大圣,不许再称大王。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
《明伦大典》成就后,朱佑杬的皇帝地位确立。他虽然一天没当过皇帝,但最终还是成为了皇帝。
从此以后,世宗不再是蕃王继大统,而是直接继承的朱佑杬的皇位。
从此以后,世宗不允许别人再说他是蕃王继承的大统。

所以呢,张璁不仅仅为世宗办了一件大事,而是为世宗办了三件大事。从此确立了他在世宗心中的至高的地位。
自此以后以及不许再称大王
这个意思则是指《大礼或问》一出,就对以前在大礼议中的功臣的奖赏,这个奖赏是有明确的界线的,所以叫自此以后。
不许再称大王则是对以前站在世宗对立面的大臣的秋后算帐。因为这些大臣认为世宗是个蕃王继统。
《明伦大典》成,复进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此后虽因朝廷内斗或明世宗猜疑大臣擅权数度去职,但不久均复出。嘉靖八年(1529年),召还任为首辅。
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

一、《明伦大典》的编纂与刊印
编纂背景:《明伦大典》是明嘉靖七年(1528年)由政府官方刊布的一本政书性质的史书,主要记录了正德十六年至嘉靖七年期间关于“大礼仪”事件的全部内容。该书历经四年编纂,由张璁、杨一清等人负责,其编纂过程具有复杂的社会政治背景。
刊印过程:嘉靖七年六月,《明伦大典》书成,世宗亲制序文,并要求尽快将《大典》刊成,散布天下。为了确认《明伦大典》的影响能够遍布天下,明代采取了多种刊印方式。首先,内府本刊成后,颁示各王府及两京文武臣工。随后,为了更广泛地传播,礼部别为式样稍小的小本进行刊刻,并将这些小本散发至天下布政司及各府,要求各自另行翻刻。此外,学校、师徒等也各给一部,以便“通晓文义之人各就本司、府刷印,庶得家传人诵”。
二、《明伦大典》的传播范围与影响
传播范围:通过上述刊印方式,《明伦大典》试图传遍全国。内府本和小本的同时刊印与分发,确保了该书在统治阶级内部以及更广泛的社会层面的传播。此外,地方藩府如亲王等也各给一部,要求他们依式翻刻并再分给世子、郡王等官员,进一步扩大了传播范围。
影响:《明伦大典》的颁布与传播对当时的社会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作为“大礼仪”事件的官方权威解释,标志着世宗一派在礼议之争中的胜利。该书不仅对于研究明嘉靖朝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还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在礼制、皇权等方面的深刻分歧和斗争。
三、现存版本与稀缺性
现存版本:《明伦大典》现存四个版本,包括明嘉靖七年的内府刻本、明嘉靖时期镇江府刻本、嘉靖八年四月湖广刊本以及嘉靖经厂本。这些版本的存世对于研究《明伦大典》及其历史背景具有重要价值。
稀缺性:由于历史原因和文献保存的难度,《明伦大典》的存量相对较少。这使得该书在研究明嘉靖朝代历史特别是“大礼仪”事件时显得尤为珍贵。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24-12-3 02: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不在话下。
指的是后续
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献皇帝神主奉安于奉先殿东室观德殿,上尊号“皇考恭穆献皇帝”,明世宗生母改称“圣母章圣皇太后”,九月改称明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张太后为“皇伯母昭圣慈寿皇太后”,十一月邵太后卒,谥曰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太后(后改为太皇太后、皇后,即孝惠皇后),葬入茂陵;嘉靖四年(1525年)册封庶母王氏(兴献王侧妃)为睿庙淑妃(嘉靖十一年卒,谥号“温静”);嘉靖五年九月“奉安恭穆献皇帝神主于世庙”;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则追尊庙号为“睿宗”,十二月,蒋太后卒,谥号为慈孝贞顺仁敬诚一安天诞圣献皇后(慈孝献皇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献皇帝神主供入太庙,“既无昭穆,亦无世次,只序伦理”, “奉睿宗于太庙之左第四,序跻武宗上”。
原有兴献王墓也相应按帝陵规制升级改建,即后来的明显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文明与科学

GMT+8, 2024-12-27 22:48 , Processed in 0.16763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