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不行于骨。血以资肉,肉以养骨以成身。惟气则无往而不通者也。
上峡图九格,皆以脉言之也。而其脉又须有蜂腰鹤膝之形为美。末一格石脉,则有术家所谓崩洪十格,俱具图于后。
蜂腰鹤膝图
凡龙脉束聚而成蜂腰鹤膝之形,其处气旺,结穴必近,杨筠松云“蜂腰鹤膝龙欲成”是也。故凡见此形,则知龙将结作,可以求索穴场矣。
十大崩洪脉图
石梁散乱,如手摸捉,在于水面者是也。 石梁相牵相连,如瓜瓠在于水中是也。 石梁如马足迹在于水中是也。 石梁如螺蚌之形在水是也。 石梁生来如交角之形是也。
石梁屈曲,如之玄字在水是也。 石梁回抱如也字形是也。 石梁三条如川字形是也。 石梁纵横如十字是也。 石梁断而复续是也。
上十大崩洪,乃石梁渡脉过水,其形有此十格。然亦难以此尽其形,举此为式,触类而长可也。盖崩洪者,朋山共水之义也。廖氏云“朋山共水难寻脉,石上留眞迹。唤作崩洪有十名,官贵此中生”是也。其说出于杨筠松。《三十六脉歌》云:“崩洪之脉几多般,朋山共水寔堪安。气逢水界谁能别,眞龙偏向此中蟠。有人会得崩洪脉,腰悬金印入朝端。”其本旨则谓石脉之过水耳,后来因“眞龙偏向此中蟠”之句,遂误谓脉中有穴,殊为可笑。矧此崩洪名目,以吾儒循名求义论之,亦当在摈斥之例,何也?山倾曰崩,水溃曰洪,乃恶名也。而术家乃为龙脉之美称,何其背戾之甚。故张子微谓此乃术家以此暗藏机幸,辟之而不道。予于此收之,亦姑从俗借名,以证龙脉之渡水云耳。
按:十大崩洪,李淳风《小卷》无十字、断续二名,而有筋血、交剑,与杨公小异。
以上所论过峡之脉,复有护峡之山图具于后。
护峡山格
迎送凡脉离山而出,两臂有护从之山,谓之送脉出身,亦曰送峡。脉起顶而上,两臂有回转之山,谓之迎脉过峡,亦曰迎峡。
此单迎单送也 迎送多者曰双。此双迎双送,愈多愈好。大龙过峡,迎送有至数十重者,故以多为贵也。 此有送无迎也。
此有迎无送也。凡有迎无送,有送无迎,若周密护得峡过,不受风吹,亦贵。 此交互迎送也,也有吉有凶。 此亦交互迎送也,力量差胜。
上迎送峡,其迎龙之枝虽是逆转迎峡,然不可认为逆龙。盖逆龙枝脚一一望后,而正身前去,挺然独出,故曰逆龙。此则惟是枝脚逆转一二山顾峡,其正龙则自向前顺去,随身枝脚尤多且长也。胡直云“一种逆龙是迎接,反手双双开两胁。接取龙来好处传,此是龙生好枝叶。逆龙虽逆亦无害,一种交加是护峡。此等皆为富贵龙,左右均平龙在中”是也。
扛夹
凡脉从中过,两旁客山或本山特起,高卓相应者谓之扛。外山隔水远来护峡而相夹映者,谓之夹。凡扛、夹之山,最喜成形,如前所谓太阴、太阳、金箱、玉印、龟蛇、旗鼓之类,左右俱有极吉。若左右两峰高耸峙立,又名曰天弧、天角,《经》云“天弧天角龙欲渡。”
此本山扛峡,吉格。 此外山扛峡,吉格。 此外山隔水远来扛峡,最吉格。 此不成格,非峡。
蔡西山先生峡格
双鱼峡
如此乃为正出之峡,吉格。 如此乃偏出脉,非峡。 此偏出脉,非峡,亦谓之来去鱼,主凶。
垂珠峡
如此乃为正出之峡,吉。 如此亦为正出之峡,吉。
如此乃为偏出,不得为峡,主凶。 如此则为偏寒,不吉,不可言峡。左右同。 如此虽是峡,亦系偏斜,主奸险。
大凡峡,欲其脉从中出,而两畔护送停均。如脉虽中出,而两畔护山不匀,或边有边无,边长边短,边多边少,皆同偏论,有吉有凶。
莲化心峡
如此眞莲花心峡,最为至贵。 如此即小偏,力量轻减。 如此全是偏斜,不可言峡。左右同。 如此乃眞峡,极贵格
如此亦可言峡。 如此亦可言峡。 如此偏出,不可言峡矣。 如此亦不可言峡,无用之龙耳
迎送峡
如此则眞为有迎有送,至贵之峡。 如此迎送尤佳,乃眞峡也,至贵。 如此亦是眞峡,结贵地。 如此即为偏出,非峡也。
如此乃为交互迎送,半吉。 如此全是偏出,大凶。 如此极为偏枯,大凶。
玉井栏峡
如此眞玉井栏峡格,吉。 如此名交互玉井栏,亦吉。 如此亦是井栏迎送正格,吉。 如此名右旋井栏,亦为正格吉。左旋同。
如此系偏斜下品。 如此名方旋井栏,亦为正格,吉。 如此系偏出凶脉。 如此乃迎接井栏,亦为正格,吉。
方脉峡
如此乃脉从中出,谓之正峡,吉。 如此乃偏出,不可言峡,左右同。 如此乃中出正峡,吉。 如此为偏出,不得言峡,凶。
飞丝峡
此但为飞丝脉,亦是偏出,不吉。 此偏出之脉,不可言峡。 飞丝虽从中出,两旁不匀,亦不是峡。
三台飞电峡
此三台飞电之峡,第一上格。
此偏出之脉,非峡也。
金鱼佩峡
此为正峡,主一品侯王,极贵。 此为偏出之脉,不可言峡,大凶。 此亦是脉从中出之峡,大凶。
流星峡
此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