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曰魏,元曰永兴,大灭石氏宗室。鉴弟祗称帝襄国,以将刘显南攻冉氏,不克,杀祗以降,闵破襄国,诛显,灭其族。将符健自枋头入关,逐杜洪于长安,据之。将魏统以兖州、冉遇以豫州、乐弘以荆州、郑系以洛州入于晋。刘淮以幽州入于燕。燕南略地至幽、冀。
辛亥 赵将周成以廪丘、高昌以野王,乐立以许昌、李历以卫州请附于晋。刘启、姚弋仲亦奔于晋。魏冉闵攻燕不利,死,国亡。石虎将符健称天王于长安,国曰秦,元曰皇始。是谓前秦。败晋军于五丈原。燕慕容儁南伐魏,灭冉闵于昌城。
壬子 晋武陵王晞为太宰,会稽王昱为司徒,大将军桓温为太尉。魏冉智以邺降。燕慕容儁称帝,自和龙徙居中山,改元天玺。秦符健称帝长安。
癸丑 凉、秦相攻。凉张重华卒,子曜灵继,伯父祚杀曜灵代立,改元和平。
甲寅 晋太尉桓温伐秦至灞上,秦符健败晋军于白鹿原,又败之于子午谷。
乙卯 晋将段龛败燕军于狼山。右军王羲之辞官归。凉宋混、张瓘杀张祚,立曜灵弟玄靓,改元太始。燕南攻晋,不利。秦符健卒,子生继。
丙辰 晋桓温败姚襄军于伊水,遂复洛阳。秦符生改元寿光。
丁巳 晋改元升平,帝加元服,王彪之为左仆射。燕改元光寿,自中山徙都邺。秦符生虐用其人,雄子坚杀生代立,去帝称天王,改元永兴,以王猛、吕婆楼强、汪梁平老为之辅。
戊午 晋将冯鸯以众入于燕。燕拔晋上党。
己未 晋伐燕不利,燕败晋于东阿。秦改元甘露,以王猛为中书令,尹京兆。
庚申 晋仇池公杨俊卒,子世继。燕慕容儁卒,子暐继,改元建熙,慕容恪为太宰,专政,慕容评为太傅,慕容根为太师,慕容垂为河南大都督。根作逆,伏诛。
辛酉 晋穆帝终,立成帝子瑯琊王丕,是谓哀帝。
壬戌 晋改元隆和。燕师攻晋洛阳。
癸亥 晋改元兴宁。桓温为大司马,假黄钺,都督中外军事,北伐。凉张天锡杀玄靓代立,改元太清。燕将慕容评攻晋许昌。
经世之寅二千二百四十七
甲子 东晋哀帝三年,饵丹有疾,太后称制。燕、秦入寇洛阳。
乙丑 晋哀帝终于饵丹,母弟瑯琊王弈立。洛阳陷于燕。司马勋以梁州叛,称成都王。秦改元建元。匈奴左右贤王以朔方叛,平之。
丙寅 晋改元太和,会稽王昱为丞相。燕、秦入寇。凉张天锡受晋命大将军,都督陇右。燕拔晋鲁郡,秦拔晋南乡。
丁卯 燕攻晋竟陵,秦攻晋凉州。
戊辰 秦符双以上邽叛、符抑以蒲坂叛,王猛悉平之。
己巳 晋大司马桓温北伐燕不利,归罪袁真,袁真以寿阳入于燕。燕大将慕容垂败晋师于枋头,以众降秦,评害功故也。秦救燕有功,取燕之金墉,责无信也。
庚午 晋寿阳袁真卒,子瑾继。桓温败瑾于寿阳。广汉及成都寇乱。王猛灭燕于邺,徙慕容暐于长安,收郡五十七,猛留镇邺。
辛未 晋桓温平寿阳,获袁瑾以归,废其君弈为海西王,立会稽王昱,改元咸安,是谓文帝,温称丞相,镇姑熟,专制,杀太宰武陵王晞、新蔡王晃,仍降海西王为公及害其二子与母。
壬申 晋命百济余句为镇东将军,领乐浪守。庾希以海陵叛,入于京口。文帝昱终,子曜嗣,是谓武帝,桓温还姑熟。秦王猛平慕容桓于辽东,灭仇池公杨纂于秦州。
癸酉 晋改元宁康。大司马桓温卒,太后称制,王彪之为尚书令,谢安为尚书仆射,专政。张天锡贡方物。秦拔晋成都及梓潼。
甲戌 晋桓石破秦军于垫江。张育称王于蜀,秦复平之。
乙亥 秦大将王猛卒。
丙子 晋改元太元,帝加元服,皇太后委政桓冲,桓豁为将军,谢安为尚书监录尚书事。秦灭前凉,徙张天锡于姑臧,又平朔方,获拓跋什翼犍,徙之长安。
丁丑 晋、秦二国抗衡天下。
戊寅 晋作新宫。
己卯 晋败秦军于淮南。秦拔晋襄阳。
庚辰 晋李逊以交阯叛。秦符洛以和龙叛。
辛巳 晋谢石为尚书仆射,桓石攻秦有功。四夷六十二国修贡于秦。
壬午
癸未 晋伐蜀,败秦军于武当。秦符坚举国南伐,晋谢安帥谢琰、谢玄、桓冲、桓伊大败秦师于肥水,进围洛阳。秦符坚丧师寿春,符融没于战,诸将咸叛。慕容垂称王荥阳,北居中山,国曰燕,元曰燕元,是谓后燕,攻符丕于邺。句町翟真以行唐叛。仇池公杨世入于晋。
甲申 晋假谢安黄钺,都督军事,镇广陵,领荆南十五州,复襄阳。秦符朗以青州降。秦符坚来乞师,遣刘牢之救邺。秦将姚苌称王万年,国曰秦,元曰白雀,是谓后秦。慕容冲称王阿房,慕容泓称王华池,慕容永称王长子,吕光称王酒泉。苌、冲兵互逼长安。燕北伐高句丽,复辽东故也。
乙酉 晋谢安救秦至于长安,复洛阳而还,卒。秦符坚没于姚苌,子丕自邺攻晋阳,称帝,改元太安。慕容冲屠长安。秦将乞伏国仁称牧洮罕,国曰秦,元曰建义,是谓西秦。燕慕容垂南平邺,徙都之。秦姚苌获符坚于五将山,归杀之于新市。是年冒顿拓跋什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