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10-艺藏 -01-书法

13-书法离钩-明-潘之淙-第8页

:学草书先法张芝,次索靖诸人,后仿王逸少,申之以变化。若泛学诸家,则当连者反断,当断者反续,不知向背起止转换。古人作字,相连处特是引带,是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皆轻,虽张颠野逸,不失此法。
草书之体,如人坐卧行立,揖逊忿争,乘舟跃马,舞歌擗踊,一切变化,非苟焉者。又一字之体,率有多变,有起有应,如此起者,当如此应,各有义理。
祝枝山云:草书贵通畅。草书下笔易于疾,须放令少缓,徐行稳步,一点一画,皆有规矩,不令容易。亦有墙壁间架,须要明净,方合晋人法度,不可如后人全率尔也。用笔不可太迟,迟则缓慢无神气;不可太疾,疾则恐窘步而失势。
又云:章草须有古意乃佳。下笔要重,亦如真书,点画明净,有墙壁,有间架。学者当以索靖、张芝、皇象、韦诞、月仪、八月帖、急就章为模范也。
论写
姜尧章云:点者,字之眉目,全藉顾盼精神,有向有背,随字异形。横直画者,字之骨体,欲其坚正匀净,有起有止,所贵长短合宜,结束坚实。撇磔者,字之手足,伸缩异度,变化多端,要如鱼翼鸟翅,有翩翩自得之状。挑剔者,字之步履,欲其沉实。晋人挑剔,或带斜拂,或横引向外,至颜、柳始正锋为之,正锋则无飘逸之气。转折者,方圆之法,真多用折,草多用转。折欲少驻,驻则有力;转欲不滞,滞则不遒。然真以转而后遒,草以折而后劲,不可不知也。悬针者,笔欲极正,自上而下,端若引绳。若垂而复缩,谓之垂露。
祝京兆云:凡偏旁不相称者,屈曲点画以避就之。偏少者,伸点画以就之;偏碍者,屈点画以避之;太繁者,减除之;太疏者,补续之。然必古人有样,乃可用耳。
苏子云: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大抵劲健方瘦,轻快疏朗,干涩古拙相近;软缓圆肥,重滞密促,滋润时媚为邻。然必骨肉适宜,刚柔济美也。
黄山谷云:楷法如快马斫阵,草法欲左规右矩。又云:凡书,要拙多于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妇梳妆,百种点缀,终无烈妇态也。
书指云: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始之生者,学力未到,心手相违也。熟而生者,不落蹊径,不随世俗,新意时出,笔底具化工也。
论血
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笔尖受水,一点已枯矣。水墨皆藏于副毫之内,蹲之则水下,驻之则水聚,提之则水皆入纸矣。捺以匀之,抢以杀之补之,衄以圆之。过贵乎疾,如飞鸟惊蛇,力到自然。不可少凝滞,仍不得重改。
论骨
字无骨,为字之骨者,大指下节骨是也。提之,则字中骨健矣;纵之,则字中骨有转轴而活络矣。提者,大指下节骨下端小竦动也;纵者,骨下节转轴中筋络稍和缓也。
论筋
字之筋,笔锋是也,断处藏之,连处度之。藏者,首尾蹲抢是也;度者,空中打势,飞度笔意也。
论肉
字之肉,笔毫是也。疏处捺满,密处提飞,平处捺满,险处提飞。捺满则肥,提飞则瘦。肥者,毫端分数足也;瘦者,毫端分数省也。
论脉
字之脉,章法是也。藏锋出锋,皆欲其首尾相应,上下相接,其脉相通为佳。后学之士,随所记意,图写其形,未能浑融,皆支离而不相贯。吾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挥运之时,此可窥其妙矣。
卷四
体式
卫夫人云:用笔六种结构:圆备如篆法,凶险可畏如八分,郁拔纵横如古隶,窈窕出入如飞白,飘扬洒落如章草,耿介特立如鹤顶。然心有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
孙过庭云: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回互虽殊,文体相涉。旁通二篆,俯贯八分,包括章草,涵泳飞白,毫厘不别,胡越殊风。
书谱云:锺繇隶奇,张芝草圣,专精一体,以致绝伦。伯英不真,点画狼藉;元常不草,使转纵横。
形状
蔡中郎云: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立,若动若飞,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忧,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短弩劲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象矣。
钟繇云: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万类象之,点如山颓,摘如雨线,纤如丝毫,轻如云雾,去如鸣凤游云汉,来如游女入花林。
书评云:王逸少隶,飘若游云,矫若惊龙。唐徐浩草隶,如怒猊抉石,渴骥奔泉。张旭草书,如惊蛇入草,飞鸟出林。
姜尧章云:折钗股者,欲其屈折,圆而有力。屋漏痕者,无起止之迹。锥画沙者,匀而藏锋。壁坼路者,欲其无布置之巧。祝京兆云: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癯,肥者如贵游之子,劲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雅如贤士。
气势
蔡邕云:气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蔡希综云:屈折之状,如钢铁为钩;牵掣之踪,若劲针直下。主客胜负,皆须姑息,先作者主也,后为者客也。必举止合,则起伏相承。
诀云:彩色,字之神也。神驭气,气驭形,形全骨肉,肉全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