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
  原始
  墨梅自华光始。华光者,乃故宋哲宗时人也。尝住持湖南潭州华光寺,人以华光而称之也。爱梅,静居丈室,植梅数本。每发花时,辄床于其树下终日,人莫能知其意。值月夜,见疏影横窗,疏淡可爱,遂以笔戏摹其状凌晨视之,殊有月夜之思。由是得其三昧,名播于世。山谷见而叹日: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只欠香耳。于是士大夫往往求请,有历数年而不得者,有不求而自与之者。画时必先焚香,默坐禅定,意适则一扫而成。人或戏之曰:昔子猷好竹,师何僻于梅乎师正色曰:真趣岂轻薄子之所知耶!问者悚然。师年衰,传其学者六七人,独补之精通妙理,号逃禅居士是也。仁老平生所作,止一千二百馀枝流传于世。临终写披风、洗露二枝寄山谷,为之绝笔。
  
  
  华光论
  花萼须丁点端楷。丁欲长而点欲短,须欲劲而萼欲尖。丁正则花正,点偏则萼偏。枝不可对发,花不可并生。多而不繁,少而不疏。花须相向,枝须相依。心欲缓而手欲速,墨欲淡而笔欲干。花欲圆而不类杏,枝欲瘦而不类桃。凡叠花如品字,发枝如羽飞。蕊须分上下,k须见偏侧。副枝如丫,劲枝如叉。布置疏密,分其大小。一左一右,自然成格。
  逃禅论
  枝须正,花须出意。意速则枝逸,意逸则花清。其须有七;中者欲长,旁者有须欲短,长者生于花之心,乃结子之须也,短者出于k之侧,乃放香之须也。梅有高下尊卑之分,有大小贵贱之辨,有疏密盈虚之象。枝无并发,花无并生。眼不得并点,木不得并节。枝有文武,刚柔相制。花有君臣,大小不同。木有父子,长短不齐。蕊有夫妇,阴阳相映。如此则有功矣。梅之为木,不下二丈,小者十余尺今人图帐才数尺,根梢皆具,或加之山坡水石之类,岂不失其本真乎!
  梅之有象,犹制器之尚色。花属阳,故象天;木属阴,故象地。而其数有五,此所以别奇偶而变化也。试枚举之。夫蒂者,花之所自出也,象以太极,故有一丁房者,花之所自彰也,象以三才,故有三点。萼者,花之所自分也,
  
  象以五行,故有五叶。须者,花之所自成也,象以七政,故有七须。谢者,花之所自究也,象以极数,故有九变。此花之所以皆阳而在数皆奇也。根者,梅之所自始也,象以二仪,故有二体。木者,梅之所自分也,象以四时,故有四向枝者,梅之所自成也,象以六位,故有六成。梢者,梅之所自备也,象以八卦,故有八结。树者,梅之所自全也,象以足数,故有十种。此木所以皆阴而其数皆偶也。不专于此,花正开者其形规,有至圆之象;花之背者其形矩,有至方之象。枝之向上其形仰,有载物之象;枝之向下其形俯,有覆物之象。于须亦然,皆开者有老阴之象,故有六褪;正开者有老阳之象,故有七须;谢者有少阴之象,其须六;半开者有少阳之象,其须三。蓓蕾者,天地未分之象,体虽未形,其理已著,故有一丁二点而未加三者,天地未分而人极未立也。花蕊者天地始定之象,枝加鹤膝,有气节之象,龙鳞者有星辰之象,苔藓者有草木之象,莫非因自然而成,识者当以类推。
  一丁
  一丁者,所以象太极也,即梅之蒂也。言花之胚胎乎此,故画必先此一丁。画丁之法,如丁香状,贵贴枝而生,一左一右,不可相并。仍须端楷有力,勿令其偏,盖丁偏则花亦偏矣
  
  二体
  二体者,所以象二仪也,即梅之根也。言梅之分辨乎此,画必分此二体,故根本不可以独生。必一大一小以辨其阴阳,一左一右以分其向背,阴不可加阳,小不可蔽大,然后始为得意矣。
  三点
  三点者,所以象三才也,即梅之房也,言花之肇判乎此。画花之法,必分此三点,贵如一字,上欲阔而下欲狭,亦欲蒂萼相接,不可断绩也。
  四向
  四向者,所以象四时也,即梅之木也,言木之敷舒乎此。故画木之法,有自下而上者,有自上而下者,有自左而右者,有自右而左者,须是布置得宜,与上下左右不可无所向。
  五出
  五出者,所以象五行也,即花之萼也,言花之放体乎此。故画花必布五萼,须是不尖不圆,随花之偏背分折也。
  
  六成
  六成者所以象六居也,即梅之枝也,画必辨此六成。其法有偃枝、仰枝、远枝、近枝、高枝、低枝,要使相间而发,莫使一向,庶几有生意也。
  七须
  七须者,所以象七政也,即花之心也,言花之发越乎此。故画花必加此七须,须是劲直,中之一茎欲长而无英,侧之六茎欲短而不齐,长者结实之须故不加粉,短者乃j香之须故加之以英,英则点而为之。
  八结
  八结者,所以象八卦也,即梅之梢也,言有梢之异同乎此。画梢之法,有长有短,有枯有叠,有折有分,有偃有仰。或因简而成体,或随枝而发放,若任意而行,则无体也。
  九变
  九变者,所以象极数也,即花之谢也。九变之法,自一丁而蓓蕾,自蓓蕾而成萼,自成萼而微开,自微开而半折,自半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