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10-艺藏 -02-绘画

32-画学集成---第95页

年入御府,人物亦佳。
凡收画,必先收唐希雅、徐熙等雪图,巨然或范宽山水图。齐整相对者装堂遮壁,乃于其上旋旋挂名笔绢素大小可相当成对者,又渐渐挂无对者。盖古画大小不齐,铺挂不端正。若晋笔,须第二重挂。唐笔为衬,乃可挂也。许道宁不可用,模人画太俗也。
  余家顾净名天女,长二尺五,应名画记所述之数。唐镂牙轴,紫锦装裱。李公麟见之,赏爱不巳,亲琢白玉牌,鼎铭古篆,虎头金粟,字皆碾云鹤,以结缘也。
  戴逵观音,亦在余家。家山乃逵故宅,其女舍宅为寺,寺僧传得其相,天男端静,举世所睹观音作天女相者皆不及也。名画记云:自汉始有佛,至逵始大备也。
  古画若得之不脱,不须背裱。若不佳,换裱一次,背一次,坏屡更矣,深可惜。盖人物精神发彩,花之裱艳蜂蝶,只在约略浓淡之间,一经背多,或失之也。
  蔡驷子骏家收老子度关,山水、林石、车从、关令尹喜皆奇古。老子乃作端正塑像,戴翠色莲华冠,手持碧玉如意。此盖唐为之祖,故不敢画其真容。汉画老子于蜀郡石室,有圣人气象,想去古近,当是也。
  仲爰收巨然半幅横轴,一风雨景,一皖公山天柱峰图,清润秀拔,林路萦回,真佳制也。
  余家董源雾景横披全幅,山骨隐显,林梢出没,意趣高古。
  余家所收李成至李冠卿大扇,爱之不已,为天下之冠。既购得之,背于真州。昭宣使宋用臣自舒州召还,见之太息云:慈圣光献太后于上温清小次,尽购李成画贴成屏风,以上所好,至辄玩之。因吴丞相冲卿夫人入朝太皇,
使引辨真伪。成之孙女也。内以四幅为真,拆奉上,别购补之,敕宋用臣背于内东门。正与此类。因语泫然,嘱吾爱惜。余亦甚珍之。及得盛文肃家松石,片幅如纸,干挺可为隆栋,枝茂凄然生阴,作节处不用墨圈,下一大点,以通身淡笔空过,乃如天成。对面皴石圆润突起,至坡峰落笔,与石脚及水中一石相平,下用淡墨作水相准,乃是一碛,直入水中。不若世俗所效,直斜落笔,下更无地,又无水势,如飞空中。使妄评之人以李成无脚,盖未见真耳。刘泾自以李成真笔多,于是出示之,乃良久日:此必成师也。
  唐希雅作竹,林韵清楚,但不合多作禽鸟。又作棘林间战笔小竹,非善,是效其主李重光耳。
  锦峰白莲居士,又称锺峰隐居,又称锺峰隐者,皆李重光画自题号,意是锺山隐居耳。每白画,必题目锺隐笔,上着内殿图书之印,及押用内合同集贤院黑印。有此印者,是典于文房物也。内合同乃其玺。唐室皆用内合同为御印,至梁高祖始用御前之印也。钱氏以内院仿之,对函制,姓名内日制公某人可某官,官上用此印,日月用国印。
  今人绝不画故事,则为之人又不考古衣冠,皆使人发笑。古人皆云某图是故事也。蜀人有晋唐馀风,国初已前多作之。人物不过一指,虽乏气格亦秀整。林木皆用重色,清润可喜。今绝不复见矣。范宽师荆浩,浩自称洪谷子。王诜尝以二画见送,题云勾龙爽画。因重背入水,于左边石上有洪谷子荆浩笔,字在合绿色抹石之下,非后人作也,然全不似宽。后数年丹徒僧房有一轴山水,与浩一同
而笔干不圜,于瀑水边题华原范宽,乃是少年所作。却以常法较之,山顶好作密林,自此趋枯老,水际作突兀大石,自此趋劲硬,信荆之弟子也。于是以一画易之,收以示鉴者。
  荆浩画,毕仲愈将叔处有一轴,段缄家有横披,然未见卓然惊人者。宽固青于蓝,又云李成师荆浩,未见一笔相似。师关仝,则叶树相似。关仝真迹见二十本,范宽见三十本。其徒甚多,滕昌祜、边鸾各见十本,丘文播花木见三十本,祝梦松雪竹见五本,巨然、刘道士各见十本。馀董源见五本,李成真见两本,伪见三百本。徐熙、崇嗣花果见三十本,黄筌、居案、居宝见百本,李重光见二十本。伪吴生见三百本。关中小孟人谓之今吴生,以壁画笔上绢素,一一如刀划。道子界墨讫则去,弟子装之色,盖本笔再添而成,唯恐失真,故齐如划。小孟遂只见壁画,不见其真,至于点睛,皆用浓墨,愈光愈失,神彩不活。又画人面耳边地阔口鼻眼相近。武宗元亦然。以吴生画其手多异,然本非用意,各执一物,理自不同。宗元乃为过海天王二十馀身,各各高呈,似其手各作一样。一披之,犹一群打令鬼神,不觉大笑。俗以为工也。
  李公麟病右手三年。余始画,以李尝师吴生,终不能去其气,余乃取顾高古,不使一笔入吴生。又李笔神彩不高,余为目睛面文骨木自是天性,非师而能,以俟识者,惟作古忠贤像也。
  东丹王,胡璩蕃马见七八本,虽好,非斋室清玩。
  余昔购丁氏蜀人李异山水一帧,细秀而润,上危峰,下桥涉,中瀑泉,松有三十馀株,小字题松身日蜀人李异。
以易刘泾古帖。刘刮去字,题日李思训,易与赵叔盎。今人好伪不好真,使人叹息。
  沈括存中家收周肪五星,与丁氏一同,以其净处破碎,遂随笔剪却四边,帖于碧绢上成横轴。使人太息。
  王巩字定国,收李成雪景六幅,清润。今归林希字子中家。又收唐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