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2-儒藏 -10-语录

127-陆九渊文选-宋-陆九渊-第20页

地?白敏云:如何立?先生云:立是你立,却问我如何立!若立得住,何须把捉?吾友分明是先曾知此理来,后更异端坏了。异端非佛老之谓。异乎此理,如季绎之徒,便是异端。孔门惟颜曾传道,他未有闻。盖颜曾从里面出来,他人外面入去。今所传者,乃子夏子张之徒外入之学。曾子所传,至孟子不复传矣。吾友却不理会根本,只理会文字。实大声宏。若根本壮,怕不会做文字?今吾友文字自文字、学问自学问。若此不已,岂旨两段?将百碎!问近日日用常行,觉精健否?胸中快活否?伯敏云:近日别事不管,只理会我,亦有适意时。先生云:此便是学问根源也。若能无懈怠,暗室屋漏亦如此,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何患不成?故云「君子以自昭明德」,「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在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古之学者为己,所以自昭明德。己之得已明,然后推其明以及天下。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在我者既尽,亦自不能掩。今之学者只用心于枝叶,不求实处。孟子云: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心只是一个心。某之心,吾友之心,上玵千百载圣贤之心、下而千百载复有一圣贤,其心亦只如此。心之体甚大。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为学只是理会此。「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何尝腾口说?伯敏云:如何是尽心?性、才、心、情如何分别?先生云:如吾友此言又是枝叶。虽然,此非吾友之过,盖举世之弊。今之学者,读书只是解字,更不求血脉。且如情性心才都只是一般物事,言偶不同耳。伯敏云:莫是同出而异名否?先生曰:不须得说,说着便不是,将来只是腾口说,为人不为己。若理会自家实处,他日自明。若必欲说时,则在天者为性,在人者为心。此盖随吾友而言。其实不须如此。只是要尽去为心之累者。如吾友适意时,即今便是。牛山之木一段,血脉只在仁义上。「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此哉人之情也哉」,是偶然说及,初不须分别。所以令吾友读此者,盖欲吾友知斧斤之害其材,有以警戒其心。「日夜之所息」,息者歇也,又曰生息。盖人之良心为斧斤所害,夜间方得休息。若夜间得息时,则平旦好恶与常人甚相近。惟旦所昼所为,梏亡不止,到后来夜间亦不能得息,梦寐颠倒,思虑纷乱,以致沦为禽兽。人见其如此,以为未尝有才焉,此岂人之情也哉?只与理会实处,就心上理会。俗谚云:痴人面前不得说梦。又曰:狮子咬人,狂狗逐块。以土打狮子,便径来咬人,若狂打狗,只去理会土。圣贤急于教人,故以情、以、以心、以才说与人,如何泥得?若老兄与别人说,定是说如何样是心,如何样是性、情与才。如此分明,说得好铲地,不干我事。须是血脉骨髓理会实处始得。凡读书皆如此。
  〔以上见卷三十五,李伯敏敏求所录,选录其中二条。〕
  ○人心只爱泊着事,教他弃事时,如鹘孙失了树,更无住处。
  ○人不肯心闲无事,居天下之广居,须要去逐外,着一事,印一说,方有精神。
  ○做得工夫实,则所说即实事,不说闲话;所指人病即实病。
  ○凡事莫如滞滞泥泥。某平生于此有长,都不去着他事,凡事累自家一毫不得。每理会一事时,血脉骨髓都在自家手中。然我此中却似个闲闲散散,全不理会事底人,不陷事中。
  ○「小心翼翼,昭事上帝,上帝临汝,无贰尔心。」此理塞宇宙,如何有人杜撰得?文王敬忌,若不如此,敬忌个甚么?
  ○凡所谓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晏然太平,殊无一事,然却有说。擒搦人不下,不能立事,却要有理会处。某于显道恐不能久处此间,且令涵养大处。如此样处未敢发。然某皆是逐事逐物考究练磨,积日累月,以至如今;不是自会,亦不是别有一窍字,亦不是等闲理会,一理会便会。但是理会与他人别。某从来勤理会。长兄每四更一点起时,只见某在看书,或检书,或默坐,常说与子侄,以为勤,他人莫及。今人却言某懒,不曾去理会,好笑!
  ○某从来不尚人起炉作灶,多尚平。
  ○佛老高一世人,只是道偏,不是。
  ○我说一贯,彼亦说一贯,只是不然,天秩天叙天命天讨,皆是实理,彼岂有此?
  〔以上见卷三十五,包扬显道录,选录其中九条。〕
  ○阜民尝问:先生之学亦有所受乎?曰:因读【孟子】而自得之。
  〔以上见卷三十五,詹阜民子南所录,只选录此一条。〕
【象山年谱】于象山三十七岁年记鹅湖之会引朱亭道书云:
  鹅湖讲道切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陆与朱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其所适从。其意甚善。伯恭盖有志于此,语自得则未也。……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
【象山年谱】四十五岁下,系之云:
  朱元晦答平甫书云:「……大抵子思以来,教人之法,尊德性,道问学两事为用力之要。今子静所说,尊德性,而某平日所闻,却是道问学上多。所以为彼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