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2-儒藏 -11-启蒙蒙学

49-童学书程-明-丰坊-第2页

鲁公则其羽翼筌蹄也。欲观墨迹,则赵子昂父子、鲜于枢、揭傒斯、黄溍、周伯琦、宣昭、胡长孺、危素、宋克之类皆知笔意,大抵姿媚有馀,而古雅不足。学者识破此病,藉此进于古人,斯善学也。唯近世沈度、姜立纲等俗浊之甚,在所痛绝。
○行书 先小后大
王右军书兰亭序
取定武本钩填影习,如宣示之功。
右军开皇帖
蜡本帖俱豫章法书。
霜寒帖
官奴帖
快雪时晴帖俱宝晋斋。
来禽帖长沙刻。
安西帖雪溪堂。
毒热帖
自慰帖
鲤鱼帖
伯熊帖
从弟帖俱绛州刻。
此月帖
铁轲帖
小祥帖
敬问帖俱太清楼。
怀仁集三藏圣教序
文雅集兴福寺碑
集书阴符经
右军唯楷书差让于锺,其行书、草书迥绝千古,如孟子谓金声玉振而集大成,道书谓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圣矣神矣,不可加矣。所以尽掩前人,作则来世。
王大令辞中令书
海盐帖(俱雪溪堂。)
吴兴帖
天宝帖
鹅还帖
授衣帖
礜石帖
相过帖
比驎帖
诸女帖
外甥帖
岁寒帖
卫军帖
宽喻帖
节过帖
夏节帖
夏日帖
馀杭帖
子高帖
奉别帖
得雄帖
奉对帖(俱淳化阁。)
日寒帖
富春帖
小婢帖(王曼卿刻。)
大令行书本于父,而天真焕发,逸气横生,故能济美当时,齐名百世。
王操之先墓帖(宝晋斋。)
识好帖(星凤楼。)
中书帖(太清楼。)
王徽之新月帖
王涣之二嫂帖
王凝之授衣帖(淳化阁。)
锺繇雪寒帖
吴人帖
常羸帖(淳化阁。)
张翌亡舅帖(雪溪堂。)
谢安中郎帖(宝晋斋。)
善护帖(雪溪堂。)
谢奕秋日帖(雪溪堂。)
庾翼榻事帖(雪溪堂。)
李邕缙云帖
当涂帖
潭永帖(俱雪溪堂。)
学行书以二王为祖宗,而魏、晋为羽翼。王氏四子传其家法,元常而下五人,皆淳古有篆籀笔意。
右军罔极帖(星凤楼。)
大令中秋帖
东问帖(俱宝晋斋。)
王慈尊体帖
柏酒帖
陈赐帖(俱真赏斋。)
王志一日帖(真赏斋。)
颜鲁公过埭帖
卢八帖(俱绛州。)
裴将军诗细(书阁刻。)
柳公权辱问帖(淳化阁。)
行书大者,唐以前极少。右数家皆有规矩可法。米元章过于豪放,古意渐泯。王黄华、张圣之遂为恶札之祖。元赵子昂、鲜于枢、巙子山等乃有可观。
李北海岳麓寺碑
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娑罗树碑
云麾将军李秀碑
法华寺碑
唐如太宗、虞、欧、褚、薛,行书皆好,但各得一偏,未足为来学之法。唯泰和法本二王,而加以遒劲豪迈,称为书中仙子。元唯陈子翚得其法。
赵子昂赤壁赋
元自子昂、仲穆、鲜、盕之外,若邓文原、陈绎曾、陈子翚、盛熙明等,皆得晋人笔意。赤壁赋,徽州绩溪有木刻颇精,故附著于此。然学者更须观其墨迹,乃知用笔之意。盖唐、宋以来,得二王之法者,赵公一人而已。
○章草 先小后大
皇休明书急就章
极淳古,非诸家所及。
右军豹奴帖(武陵。)
未眷帖(太清楼。)
大令书诸葛亮传(淳化帖五卷古法帖,孤不度德及亮曰二段是也。)二王乃章草之变,而纵逸可喜。元吴志淳、本朝宋克、宋璲皆能之,而璲用笔刚劲高古,在二人之上。
○草书 先小后大
右军十七帖
逸民帖
服食帖
诸葛显帖
七儿帖
谦周帖
复领帖
峨眉帖
虞安吉帖(俱十七帖。)
阮生帖
大热帖
母子帖
昨近帖
学书帖
得书帖
安然帖
道意帖
鹘等帖(俱宝晋斋。)
知问帖
中郎女帖
迁转帖
宅图帖
东旋帖
县户帖
都下帖
彦仁帖
裹鲊帖(俱星凤楼。)
月过半帖
行穰帖
解甲帖
大黄帖
累书帖
转热帖
所论帖
大醉帖
安石帖
别纸帖
白石枕帖(俱雪溪堂。)
北军帖
卞城帖
内镇帖
广陵帖
羊参军帖
摧寇帖(俱太清楼。)
讲堂帖
寒切帖(俱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