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又 【子集下】【又字部】 又 【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音宥。【說文】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多,略不過三也。【韻會】偏旁作。又【廣韻】又,猶更也。又【韻補】叶夷益切,音亦。復也。【詩小雅】人之齊聖,飮酒溫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爾儀,天命不又。富音偪。
变 【酉集上】【言字部】 變 〔古文〕□□□【唐韻】祕戀切【廣韻】彼眷切。【集韻】【韻會】彼卷切,□鞭去聲。【說文】更也。【小爾雅】易也。【廣韻】化也,通也。【增韻】轉也。【正韻】攺也。【易乾卦】乾道變化。【易解】自有而無謂之變,自無而有謂之化。【禮王制】一成而不可變。【註】更也。【周禮夏官司爟】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註】變,猶易也。【前漢循吏傳】漢家承敝通變。 又動也。【禮檀弓】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註】變,動也。【荀子議兵篇】機變不張。【註】謂器械變動攻敵也。 又權變。【前漢魏豹傳贊】張耳、韓信皆徼一時之權變,以詐力成功。【文中子述史篇】非君子不可以語變。【註】變,權也。反經合道之謂也。 又災異曰變。【前漢五行志】災異愈甚,天變成形。又【諸葛豐傳】災變數見。 又死喪曰變。【穀梁傳昭十五年】君在祭樂之中,大夫有變以聞,可乎。 又姓,見【姓苑】。 又【韻會】平免切,音辨。正也。【禮禮運】大夫死宗廟謂之變。【□註】變讀爲辨。猶正也。 又叶□眠切,音邊。【莊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靑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 又叶必愼切,音鬢。【陸雲詩】羽儀未變,叶有客來信。○按《說文》本从攴,載攴部。徐曰:攴,有爲也。精薀从久,俗譌作攵,□非。字彙已載攴部,是言部重出,下攺从攵,非。又集韻俗作〈木變〉□,亦非。□。考證:〔【禮檀弓】夫子之疾病矣,不可以變。〕 謹照原文疾病改病革。
叜 【子集下】【又字部】 叜 【唐韻】【集韻】□古文叟字。註詳八畫。【說文】老也。从灾,又聲。灾者,衰惡也。【廣韻】老叜。【集韻】或作□□傁。
口 【丑集上】【口字部】 口 〔古文〕□□【唐韻】苦后切【集韻】【韻會】去厚切【正韻】苦厚切,□□上聲。【說文】人所以言食也。象形。【易頤卦】自求口食。【書大禹謨】唯口出好興戎。 又戸口。【孟子】數口之家。【前漢宣帝紀】膠東相成勞來不怠,流民自占八萬餘口。又【李陵傳】捕得生口,言李陵敎單于爲兵,以備漢軍。 又姓。【唐韻】今同州有之。【正字通】明弘治中,宣府通判口祿。又古口,複姓。【正字通】漢有古口引。 又壺口,山名。【書禹貢】冀州旣載壺口。 又谷口,地名。【史記范睢傳】北有甘泉谷口。【註】九嵏山中西謂之谷口。 又列口,縣名。【前漢地理志】樂浪郡,列口縣。 又【史記倉公傳】切其脉時,右口氣息。【註】右手寸口也。脉經,從魚際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其骨自高。 又【韻補】苦動切,音孔。【釋名】口,空也。空上聲。 又叶康杜切,音苦。【詩小雅】好言自口,莠言自口。憂心愈愈,是以有侮。【前漢溝洫志】且漑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宋玉風賦】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緣泰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下叶音戸。◎按唐韻正,口古音苦。引朱子韓文考異云:今建州人謂口爲苦,走爲祖。雖出俚俗,亦由音本相近,故與古暗合也。是直以爲口當讀作苦,非止叶音矣。 又叶恪侯切,音彄。【梁法雲三洲歌】三洲斷江口,水從窈窕河傍流。
号 【丑集上】【口字部】 号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同號。詳虍部號字註。(號)【唐韻】【正韻】胡刀切【集韻】乎刀切,□音豪。大呼也。【詩大雅】式號式呼。【小雅】載號載呶。【傳】號呶,號呼讙呶也。 又哭也。【易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周語】夫婦哀其夜號也。而取之以逃于褒。 又雞鳴也。【晉書律歷志】雞始三號。 又【廣韻】胡到切,音号。名號也。【公羊疏】春秋貴賤不嫌同號。【註】通同號稱也。【白虎通】春秋傳曰:王者受命于王,必擇天下之美號,以爲號也。【周禮春官大祝】掌辨六號。【註】號謂尊其名,更爲美稱。又【夏官大司馬】家以號名。【註】鄕遂之屬謂之名,家之屬謂之號。又【冢人】詔其號。【註】謂諡號。 又號令也。【易渙卦】渙汗其大號。 又號召也。【齊語】使周游四方,以號召天下之賢土。 又叶胡溝切。【皮日休悼賈文】臨汨羅之漾漾兮,想懷沙之幽憂。森樛羅以蓊鬰兮,時逬狖以相號。 【集韻】本作号,又作唬。 毛氏曰:从口从丂,丂音考,俗从号,非。又作號,□俗字。號字从□作。
叹 【備考】【丑集】【口字部】 叹 【龍龕】音以。又【川韻】作又字。(嘆)〔古文〕□【唐韻】【集韻】他案切【正韻】他晏切,□音炭。【說文】吞歎也。一曰太息也。與歎同。 又【廣韻】【集韻】他干切【正韻】他丹切,□音灘。義同。【詩王風】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釋文】嘆,本亦作歎,吐丹反,協韻也。又【大雅】而無永嘆。【釋文】歎,他安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