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度長短也。【周禮夏官】量人。【註】量,猶度也。謂以丈尺度地。【前漢枚乗傳】銖銖而稱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過。石稱丈量,徑而寡失。 又【韻會】商量。 又【博雅】量,度也。【左傳隱十一年】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釋文】量,音良。【韓愈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按古文亮、良二音通,今讀度量,器量爲亮,讀丈量,商量爲良,二音遂分。 又【山海經】犬封國有文馬,縞身朱□,目若黃金,名曰吉量。【註】郭璞曰:一作良。 又【字彙補】與緉同。雙履也。【世說】阮孚曰:未知能著幾量屐。考證:〔【禮檀弓】凡祭宗廟之禮幣曰量幣。〕 謹照原書檀弓改曲禮。
釐 【酉集下】【里字部】 釐 〔古文〕□【廣韻】【集韻】里之切【韻會】陵之切,□音離。【廣韻】理也。【書堯典】釐降二女于嬀汭。【疏】釐降,謂能以義理下之。【揚雄劇秦美新】荷天衢,提地釐。【註】釐,理也。荷天道,提地理,言則而效之。 又【說文】家福也。【揚雄甘泉賦】逆釐三神。【註】釐,福也。 又治也。【書堯典】允釐百工,庶績咸熙。【傳】釐,治也。 又數名。與□、氂□同。【前漢東方朔傳】正其本,萬事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淮南子主術訓】是故審毫釐之計者,必遺天下之大數。 又【揚子方言】□楚之閒,凡人獸乳而雙產,謂之釐孳。 又【博雅】耦也。 又【揚子方言】釐,貪也。 又賜也,予也。【詩大雅】其僕維何,釐爾女士。【傳】釐,予也。【又】釐爾圭瓚。【傳】釐,賜也。 又山名。【山海經】釐山。【註】按《名勝志》釐山在嵩縣西。 又草名。【爾雅釋草】釐,蔓華。本作釐。俗从牙作□。 又陟釐,紙名。【正字通】海藻本名陟釐。南越以海苔爲紙,其理倒側,故名側理紙。 又姓。【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大人之國,釐姓。【註】按《國名記》帝鴻之後也。【氏族志】南北朝有釐豔。 又人名。【山海經】大皥生咸鳥,咸鳥生乗釐。【註】乗釐,是司水土。【又】重隂之山,有人食獸,曰季釐。 又與嫠同。【韓詩外傳】鄰之釐婦。【後漢西羌傳】納其釐嫂。 又【集韻】【正韻】□虛其切,音僖。福也。【前漢文帝紀】祠官祝釐。【註】如淳曰:福也。師古曰:本作禧,假借用。 又【倉頡篇】祭餘肉也。【前漢賈誼傳】上方受釐宣室。【註】徐廣曰:祭祀福胙也。應劭曰:祭餘肉也。 又與僖同。【史記魯世家】季友奉子申入立之,是爲釐公。【史記匈奴傳】齊釐公與戰於齊郊。【註】釐音僖。 又【史記孔子世家】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爲釐姓。【註】釐音僖。 又【五音集韻】土來切,音胎。地名。邰或作釐,后稷所封也。 又同。【前漢劉向傳】貽我釐麰。【註】師古曰:釐,力之反,又音來。 又【字彙補】同萊。【戰國策】齊伐釐、莒。 又【集韻】落蓋切,音賚。賜也。【詩大雅】釐爾圭瓚。沈重讀。 又【韻補】叶力至切,音利。【曹植頌】祇肅郊廟,明德敬忌。陽精積善,鍾天之釐。
金 【戌集上】【金字部】 金 〔古文〕□□【唐韻】居音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今。【易繫辭註】天地之數,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疏】地四與天九相得,合爲金。【書洪範】五行,四曰金,金曰從革。【傳】金可以攺更。【疏】可銷鑄以爲器也。【又】從革作辛。【傳】金之氣味。【疏】金之在火,別有腥氣,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云金之氣味。 又金有五色。【說文】五色金,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傳】金銀銅也。【前漢食貨志】金有三等,黃金爲上,白金爲中,赤金爲下。【註】白金,銀也。赤金,丹陽銅也。師古曰:金者五色,黃金、白銀、赤銅、靑鉛、黑鐵。 又【公羊傳隱五年】百金之魚。【註】百金,猶百萬也。古者以金重一斤,若今萬錢矣。【莊子逍遙遊】不過數金。【註】百金,金方寸,重一斤爲一金。百金,百斤也。【史記平準書】黃金一斤。【註】索隱曰:如淳云:時以錢爲貨,黃金一斤直萬錢,非也。又臣瓚云:秦以一鎰爲一金,漢以一斤爲一金,是其義也。董彥遠曰:漢一斤金四兩,直二千五百文。【正字通】或曰古十兩爲一斤。兵法:興師一萬,日費千金。燕昭王以千金養士,皆此數也。非若今人以二十四銖爲一金也。 又樂有八音,一曰金。【左傳成十二年】金奏作于下。【疏】金奏,擊鐘以爲奏樂之節。金,謂鐘及鎛也。【周禮春官鍾師】掌金奏。 又兵也。【禮中庸】衽金革。【朱註】金戈兵之屬。 又【韻會】軍行鉦鐸曰金。【釋名】金鼓。金,禁也,爲進退之禁也。【前漢李陵傳】聞金聲而止。【註】金,鉦也。一名鐲。 又黃色也。【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註】金芝,色像金也。【李白宮中行樂詞】柳色黃金嫩。 又堅也。【前漢司馬相如傳】上金隄。【註】金隄,言水之隄塘,堅如金也。【賈誼過秦論】金城千里。 又官名。【周禮秋官】職金掌凡金、玉、錫、石、丹靑之戒令。【魏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