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2-儒藏 -06-小学

8-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第213页

仲,葢误。小者谓之箹。三句见释乐。大者葢六孔者也。中者三孔。从竹赖声。洛带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五卷□竹部
  箹yuèp197下
  注解:小籁也。从竹约声。于角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五卷□竹部
  管ɡuǎn
  注解:如篪,六孔。篪有七孔,见大郑笙师注。管之异于篪者,孔六耳。贾逵、大郑、许君、应劭风俗通、蔡邕月令章句、张揖广雅皆云如篪六孔,惟后郑周礼注、诗笺云如□而小,并□而吹之。今大予乐官有焉。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风俗通曰:管,漆竹,长一尺,六孔,十二月之音也。物贯地而牙,故谓之管。物开地牙四字有脱误,当作物贯地而牙。贯、管同音,牙、芽古今字。古书多云十一月物萌,十二月物牙,正月物见也。从竹官声。古满切。十四部。管,古者管□玉。此句今正。舜之时,西王母来献其白管。见大戴礼、尚书大传。前零陵文学姓奚,于泠道舜祠下得笙玉管。见风俗通。孟康汉书注、宋书乐志皆云: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于泠道舜祠下得笙白玉管。惟孟注无笙字。卢注大戴作明帝时,亦无笙字。夫□玉作音,故神人□和,凤皇来仪也。风俗通同。从王官声。按此疑出后人用风俗通沾缀。许书祇当云古者管以玉,或从玉。
  路径:段注说文□第五卷□竹部
  篎miǎo
  注解:小管谓之篎。释乐:大管谓之簥,其中谓之篞,小者谓之篎。许无簥篞字者,许所据不从竹。从竹眇声。亡沼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五卷□竹部
  笛dí
  注解:七孔筩也。文选李注引说文:笛七孔,长一尺四寸,今人长笛是也。此葢以注家语益之。风俗通亦云:长尺四寸,七孔。周礼笙师字作篴,大郑云:杜子春读篴如荡涤,今人所吹五空竹笛。按篴、笛古今字,大郑注上作篴,下作笛,后人妄改一之。大郑云五孔,马融赋亦云:易京君明识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后出,是谓商声五音毕。然则汉时长笛五孔甚明。云七孔者,礼家说古笛也。许与大郑异。从竹由声。由与逐皆三部声也。古音如逐。今音徒历切。羌笛三孔。言此以别于笛七孔也。马曰:近世双笛从羌起。谓长笛与羌笛皆出于羌。汉丘仲因羌人截竹而为之,知古篴汉初亡矣。李善曰:羌笛长于古笛,有三孔,大小异。
  路径:段注说文□第五卷□竹部
  筑zhúp198上
  注解:□竹曲五弦之乐也。以竹曲不可通。广韵作以竹为,亦缪。惟吴都赋李注作似筝,五弦之乐也。近是。筝下云五弦筑身,然则筑似筝也。但高注淮南曰:筑曲二十一弦。可见此器絫呼之名筑曲。释名:筑,以竹□之也。御览引乐书云:以竹尺击之,如击琴然。今审定其文,当云筑曲以竹□弦之乐也。高云二十一弦,乐书云十三弦,筑弦数未审。古者筝五弦,说文殆筑下□弦与筝下五弦互讹耳。筝下云筑身,则筑下不必云似筝,□李善亦昧于筑曲而改之。从□竹。持而击之也。□,持之也。乐书曰:项细肩圆,□法以左手扼项,右手以竹尺击之。史云:善击筑者高渐离。竹亦声。张六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五卷□竹部
  筝zhēnɡ
  注解:五弦筑身乐也。各本作□弦竹身,不可通,今依太平御览正。风俗曰:筝,谨按乐记五弦筑身也。今幷梁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秦蒙恬所造。据此知古筝五弦,恬乃改十二弦,变形如瑟耳。魏晋以后,筝皆如瑟十二弦,唐至今十三弦。筑似筝,细项。古筑与筝相似,不同瑟也。言筑身者,以见形如瑟者之非古也。言五弦筑身者,以见筝弦少于筑也。宋书乐志改筑身为瑟身,误矣。从竹,筑本竹声,故从竹,卽从筑省也。筑、筝皆木为之。争声。侧茎切。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五卷□竹部
  箛ɡū
  注解:吹鞭也。风俗通曰:汉书旧注:箛者,吹鞭也。急就篇曰:箛篍起居课后先。师古曰:箛,吹鞭也。篍,吹筩也。起居谓晨起夜卧及休食时,督作之司以此二者为之节度。宋书乐志晋先蚕注:吹小箛大箛。按云鞭者,如长笛赋云裁以当簻便易持也。从竹孤声。古乎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五卷□竹部
  篍qiū
  注解:吹筩也。吹鞭葢葭为之,吹筩葢竹为之。风俗通曰:汉书注:篍,筩也。言其声音篍篍。名自定也。从竹秌声。七肖切。按广韵七遥切。又音秋,古音在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五卷□竹部
  筹chóu
  注解:壶矢也。礼记投壶篇曰:筹,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注曰:筹,矢也。按引伸为泛偁。又谓计筭为筹度。从竹寿声。直由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五卷□竹部
  簺sài
  注解:行棊相塞谓之簺。格五,见吾丘寿王传。刘德曰:格五棊行塞法曰:簺自乗五,至五格不得行,故云格五。庄子作博塞。从竹塞,塞亦声。先代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五卷□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