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25-正统道藏洞神部灵图类-图经衍义本草-宋-寇宗爽-第146页

 《衍義》曰:槐實,止言實,今當分為二。實本出莢中,若搗莢作煎者,當言莢也。莢中子,大如豆,堅而紫色者,實也。今本條不析出莢與莢中子,義#22其用各別,皆疏導風熱。
  槐花
  味苦,平,無毒。治五痔,心痛,眼赤,殺腹臟蟲及熱,治皮膚風并腸風瀉血,赤白痢,并炒服。葉,平,無毒煎湯治小兒驚癇,壯熱,疥癬及丁腫。皮、莖同用。
  《圖經》曰:見槐實條下。
  《簡要濟眾》:治婦人漏下血不絕。槐花鵝不以多少燒作灰,細研。食前溫酒服二錢匕。
  枸杞
  味苦,寒。根大寒,子微寒,無毒。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痺,風濕,下胸脅氣,客熱頭痛,補內傷大勞噓吸,堅筋骨,強陰,利大小腸。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一名杞根,一名地骨,一名枸忌,一名地輔,一名羊乳,一名卻暑,一名仙人杖,一名西王母杖。生常山平澤及諸丘陵阪岸。冬採根,春夏採葉,秋採莖、實,陰乾。
  《圖經》曰:枸杞,生常山平澤及丘陵阪岸,今處處有之。春生苗,葉如石榴葉而軟薄,堪食,俗呼為甜菜。其莖□高三五尺,作叢。六月、七月生小紅紫花。隨便結紅實,形微長如棗核。其根名地骨。春夏採葉,秋採莖、實,冬採根。謹按《爾雅》云:枸杞,檵。郭璞云:今枸杞也。《詩˙小雅˙四牡》云:集於苞杞。陸機疏云:一名苦杞,一名地骨。春生,作羹茹微苦。其莖似莓。子秋熟,正赤。莖、葉及子服之,輕身益氣。
  《藥性論》云:枸杞,臣,子、葉同說,味甘,平。能補益精血不足,易顏色,變白,明目,安神,令人長壽。葉和羊肉作羹,益人,甚除風,明目。若渴,可煮作飲,代茶飲之。白色無刺者良。
  陶隱居云:今出堂邑,而石頭烽大#23樓下最多。其葉可作羹,味小苦。俗諺云:去家千里,勿食蘿摩、枸杞。此言其補益精氣,強盛陰道也。蘿摩一名苦丸,葉厚大,作藤生,摘亦有白乳汁,人家多種之。可生啖,亦蒸煮食也。枸杞根、實,為服食家用,其說甚美,仙人之杖,遠有旨乎。
  禹錫云:按《爾雅疏》云:杞,一名枸檵。郭璞云:今枸杞也。《詩˙四牡》云:集於苞杞。陸機云:一名苦杞,一名地骨。春生作羹茹,微苦,其莖似莓,子秋熟,正赤,莖、葉及子,服之輕身益氣爾。
  《抱朴子》云:家柴一名托盧,或名天精,或名卻老,又名地骨。
  《日華子》云:一名地仙苗,除煩益志,補五勞七傷,壯心氣,去皮膚、骨節間風,消熱毒,散瘡腫。
  雷公云:凡使根,掘得後使東流水浸,以物刷上土了,然後待乾,破去心,用熟甘草湯浸一宿,然後焙乾用。其根若似物命形狀者上,春食葉,夏食子,秋冬食根并子也。
  《食療》云:寒,無毒。葉及子并堅筋能老,除風,補益筋骨,能益人去虛勞。根主去骨熱,消渴。葉和羊肉作羹尤善益人。代茶法煮汁飲之,益陽事,能去跟中風癢赤膜,搗葉汁點之良。
  《千金方》:治肝虛或當風眼泪等新病方。枸杞子最#24肥者二升搗破,內絹袋置罐中,以酒一斗浸訖,密封勿泄氣,三七日,每旦開服,任往勿醉#25。
  《經驗方》:金髓煎枸杞子,不計多少。逐日旋採摘紅熱者,去嫩蒂子揀令潔淨,便以無灰酒於淨器浸之,須是瓷,用酒浸以兩月為限,用蠟紙封閉緊密,無令透氣,候日數足漉出,於新竹器內盛貯,旋於沙盆中研令爛細,然後以細布濾過,候研據皆畢,去滓不用,即并前漬藥酒及濾過藥汁攪勻,量銀鍋內多少升斗作番次,慢火煎成膏,切須不住手用物攪,恐粘底不勻,候稀稠得所,然后用淨瓶器盛之,勿令泄氣。每早辰溫酒下二大匙頭,夜臥服之,百日中身輕氣壯,積年不廢,可以羽化。
  《經驗後方》:治五勞七傷,庶事衰弱。枸杞葉半斤切,粳米二合,以石器#26中相和,煮作粥,以五味末、蔥白等調和食之。
  孫真人《備急方》:治滿口齒有血。枸杞根為末,煎湯,嗽後吃。又治上膈吐血妙。
  《沈存中方》:陝西枸杞,長一二丈,其圍數寸,無刺,根皮如厚朴,甘美異於諸處,生子如櫻桃,全少核,暴乾如餅,極爛有味。
  《外臺秘要方》:療眼暴天行腫癢痛。地骨皮三斤,水三斗,煮取三升,絞去滓,更內鹽二兩,煎取二升,傅目。或加乾薑二兩。
  《治疽方》:凡患癰疽惡瘡,出膿血不止者。取地骨皮不拘多少淨洗,先刮上面粗皮留之,再刮取細白穰,取粗皮同地骨一處煎湯,淋瘡上令膿血盡,以細穰貼之,有效。
  《衍義》曰:枸杞當用梗皮,地骨當用根皮,枸杞子當用其紅實,是一物有三用。其皮寒,根大寒,子微寒,亦三等。此正是《孟子》所謂:性由杞柳之杞。後人徒勞分別,又為之枸棘,玆強生名耳。凡杞,未有無棘者,雖大至有成架,然亦有棘。但此物小則多刺,大則少刺,還如酸棗及棘,其實皆一也。今人多用其子,直為補腎藥,是曾未考究經意。當更量其虛實冷熱用之。
  柏實
  味甘,平,無毒。主驚悸,安五臟,益氣,除風濕痺,療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