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25-正统道藏洞神部灵图类-图经衍义本草-宋-寇宗爽-第164页

謂之重皮。方書或作厚皮。
  《藥性論》云:厚朴,臣,忌豆。食之者動氣。味苦、辛,大熱。能主療積年冷氣,腹內雷嗚虛吼,宿食不消,除痰飲,去結水,破宿血,消化水穀,止痛,大溫胃氣,嘔逆酸水,主心腹滿,病人虛而尿白。
  陶隱居云:今出建平、宜都。極厚、肉紫色為好,殼薄而白者不如。用之削去上甲錯皮,俗方多用,道家不須。今注出梓州、龍州者最佳。
  禹錫云:按吳氏云:厚朴,神農、岐伯、雷公:苦,無毒。季氏:小溫。范子,厚朴,出洪農。
  《日華子》云:健脾,主反胃,霍亂轉筋,冷熱氣,瀉膀胱、泄五臟一切氣,婦人產前、產後腹#38臟不安#39,調關節殺腹藏蟲,除驚,去煩悶,明耳目。入藥去粗皮,薑汁炙,或薑汁炒用。又名烈朴。
  雷公日:凡使,要用紫色味辛為好,或丸散,便去粗皮。用酥炙過。修一斤用酥四兩,炙了#40細剉用。若湯飲中使用,自然薑汁八兩炙,一升為度。
  《聖惠方》:治霍亂。製之以薑汁,火上炙,令香,為末。非時新水調下二錢匕,佳。
  《梅師方》:治水穀痢久不瘥。厚朴三兩,黃連三兩,剉,水三升,煎取一升。空心服。
  《子母秘錄方》:治月水不通。厚朴三兩,以水三升,煎取一升,為三服,空心。不過三四劑,瘥。
  《衍義》曰:厚朴,今西京伊湯#41縣及商州亦有。但薄而色淡,不如梓州者厚而紫色有油,味苦,不以薑製,則棘人喉舌,平胃散中用,最調中。至今此藥盛行,既能溫脾胃氣,又能去冷氣,為世所須也。
  茗、苦茶茗
  味甘、苦,微寒,無毒。主瘻瘡,利小便,去痰熱、渴,令人少睡。春採之。苦茶,主下氣,消宿食。作飲,加茱萸、蔥、薑等良。
  《圖經》曰:茗、苦茶,舊不著所出州郡,今閩浙、蜀荊、江湖、淮南山中皆有之。《爾雅》所謂之苦茶。郭璞云:大小似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採者為茶,晚取者為茗。一名荈,蜀人謂之苦荼是也。今通謂之茶。茶、荼聲近,故呼之。春中始生嫩葉,蒸焙去苦水,末之乃可吃。與#42古所食,殊不同也。
  《唐本》注云:《爾雅˙釋木》云:檟,苦茶。注:樹小似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採者為茶,晚取者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生山南漢中山谷。
  陳藏器云:茗、苦茶,寒。破熱氣,除瘴氣,利大小腸。食之宜熱,冷即聚痰。茶是茗嫩葉#43,搗成餅,并得火良。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不睡。唐本先附。
  《茶譜》云:蒙山有五頂,頂有茶園,其中頂曰上清峰。昔有僧人病冷且久,遇一老父謂曰:蒙之中頂茶,當以春分之先後,多聚人力,俟雷之發聲,併手採摘,三日而止。若獲一兩,以本處水煎服,即能祛宿疾,二兩當限前無疾,三兩固以換骨,四兩即為地仙矣。
  《外臺秘要方》:治卒頭痛如破,非中冷,非中風,其病是胸膈有痰,厥氣上衝所致,名為厥頭痛。吐之即差。單煮茗,作飲二三升,適冷暖,飲一二升,須臾吐,吐畢又飲,能如此數過,劇者須吐膽汁乃止,不損人,待渴即瘥。
  《食醫心鏡方#44》:主赤白痢及熱毒痢。好茶一斤,炙搗末,濃煎一二盞吃。如久患痢,亦宜服。
  《經驗方》:治陰囊上瘡。用蠟麵茶為末,先以甘草煎水,洗後用貼,妙。
  《別說》云:謹按《圖經》云:今閩浙、蜀刑、江湖、淮南山中皆有之,唯建州北苑數處產,此性味獨與諸方略不同。今亦獨名臘茶,研治作餅,日得火愈良。或用芽、葉,為末收貯,微若見大便更,不可久收。
  《衍義》曰:茗、苦茶,今茶#45也。其文有陸羽《茶經》、丁謂《北苑茶錄》、毛文錫《茶譜》、蔡宗顏《茶山節對》,其說甚詳。然古人謂其芽為雀舌、麥顆,言其至嫩也。又有新芽一發,便長寸餘,微粗如針。惟芽長為上品,其根榦、水土力皆有餘故也。如雀舌、麥顆又下品,前人未盡識,誤為品題。唐人有言曰:釋滯消壅,一日之利暫佳,斯言甚當,飲茶者宜原其始終。又晉溫嬌上表,貢茶千斤,茗三百斤。郭璞曰:早採者為茶,晚採者為茗。茗或曰荈兖#46,葉老者也。
  秦皮
  味苦,微寒、大寒,無毒。主風寒濕痹,洗洗寒氣,除熱,目中青翳白膜,療男子少精,婦人帶下,小兒癇,身熱。可作洗目湯。久服頭不白,秦皮輕身,皮膚光澤,肥大有子。一名岑皮,一名石檀。生廬江川谷及冤句。二月、八月採皮,陰乾。大戟為之使,惡吳茱萸。
  《圖經》曰:秦皮,生廬江川谷及冤句,今陝西州郡及河陽亦有之。其木大都似檀,枝幹皆青綠色。葉如匙頭許大而不光。并無花實,根似槐根。二月、八月採皮,陰乾。其皮有白點而不粗錯,俗呼為樳木。取皮漬水便碧色,書紙看之青色,此為真也。
  《外臺秘要方》:治赤眼及睛上瘡。秦皮一兩,清水一升,於白碗中浸,春夏一食時以上,看碧色出,即以箸頭纏綿,仰臥點所患眼,仍先從大眦中滿眼著,微痛不畏,良久,三五飯之間,即側臥瀝卻熱汁。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