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葉,搗汁沐浴,甚良。又牛傷熱,搗汁灌之,立差。又患崩中血凝症者,生取一升,搗,內熱湯#3中,絞取半升,立愈。巨勝者,仙經所重,白蜜一升,子一升,合之,名曰靜神丸。常服之,治肺氣,潤五臟。其功至多,亦能休糧,填人骨髓,其#4有益於男子。患人虛而吸吸,加胡麻用。
《唐本》注云:此麻以角作八棱者為巨勝,四棱者名胡麻。都以烏者良,白者劣爾。生嚼塗小兒頭瘡及浸淫惡瘡,大效。
禹錫云:按吳氏云:胡麻一名方金。神農、雷公:甘,平,無毒。秋採青蘘,一名夢神。
《抱朴子》云:巨勝一名胡麻,餌服之,不老,耐風濕。
新注云:胡麻、白大豆、棗三物同九蒸九曝,作團食#5,令人不饑,延年斷穀。又合蒼耳子為散,服之治風。
《食療》云:潤五臟,主火灼。山田種,為四棱。土地有異,功力同。休糧人重之。填骨髓#6,又補虛氣。
《聖惠方》:治五臟虛損,羸瘦,益氣力,堅筋骨。巨勝蒸曝各九遍,每取二合,用湯浸布裹,挼去皮再研,水濾取汁煎,和粳米煮粥食之。
《外臺秘要》:治手腳酸疼兼微腫。烏麻五升碎之,酒一升,浸一宿,隨多少飲。
《千金方》:常服明目洞視。胡麻一石,蒸之三十遍,末,酒服,每日一升。又方:治腰腳疼痛。胡麻一升,新者熬令香,杵篩。日服一大升許,一升#7即永差。酒飲、羹汁、蜜湯皆可服之。
《經驗後方》:治暑毒。救生散:新胡麻一升,內#8炒令黑色,取出攤冷碾末,新汲水調三錢匕,或丸如彈子,新水化下。凡著熱,外不得以冷物逼,外得冷即死。
《修真秘旨》:神仙服胡麻法:服之能除一切痼病,至一年面光澤、不饑,三年水火不能害,行及奔馬,久服長生。上黨者尤佳。胡麻二斗,淨淘上甑蒸,令氣遍出,日乾,以水淘去沫,即蒸,如此九度。以湯脫去皮,簸令冷,炒令香,杵為末,蜜丸如彈子大。每溫酒化下一丸,忌毒物、生菜等。
《續齊諧記》:漢明帝永平十五年中,荊縣有劉晨、阮肇二人,入天台山採藥,迷失道路,忽逢一溪,過之、過遇二女,以劉、阮姓名呼之,如舊識耳。白:郎等來何晚耶?遂邀#9之過家,設胡麻飯以延之。故唐詩有云:御羹和石高#10,香飯進胡麻。
《衍義》曰:胡麻,諸家之說參差不一,止是今脂麻,更無他義。蓋其種出於大宛,故言胡麻。今胡地所出者。皆肥大,其紋鵲,其色紫黑,故如此區別,取油亦多。故詩云:松下飯胡麻。此乃是所食之穀無疑,與白油麻為一等,如川大黃、川當歸、川升麻、上黨人參、齊州半夏之類,不可與他土者更為二物。蓋特以其地之所宜立名也。是知胡麻與白油麻為一物,嘗官於順安軍,雄、霸州之問,備見之。又二條皆言無毒,治療大同。今之用白油麻,世不可一日闕也。然亦不至於大寒,宜兩審之。
青蘘
味甘,寒,無毒。主五臟邪氣,風寒濕痺,益氣,補腦髓,堅筋骨。久服耳目聰明,不饑,不老,增壽。巨勝苗也。生中原川谷。
《圖經》曰:文具胡麻條下。
陶隱居云:胡麻葉也。甚肥滑,亦可以沐頭,但不知云何服之。仙方#11并無用此法,正當陰乾,搗為丸散。既服其實,故不復假苗。五符巨勝丸方亦云:葉名青蘘。本生大宛,度來千年爾。
《唐本》注云:青蘘,《本經》在草部上品中,既堪食,今從胡麻條下。
《衍義》曰:青蘘,即油麻葉也。陶隱居《注》亦曰:胡麻葉也。胡地脂麻鵲色,子頗大。《日華子》云:葉作湯沐,潤毛髮,乃是今人所取胡麻葉。以湯浸之,良久涎出,湯遂稠黃色,婦人用之梳髮。由是言之,胡麻與白油麻,今之所謂脂麻者是矣。青蘘即其葉也。
麻蕡
味辛,平,有毒。主五勞七傷,利五臟,下血寒氣,破積,止痺,散膿,多食令人見鬼狂走。久服通神明,輕身。一名麻勃,此麻花上勃勃者。七月七日採,良。麻子,味甘,平,無毒。主補中益氣,中風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積血,復血脈,乳婦產後餘疾,長髮,可為沐藥。久服肥健不老,神仙。九月採,入土者損人。生太山川谷。畏牡蠣、白薇,惡茯苓。
《圖經》曰:麻蕡、麻子,生太山川谷,今處處有。皆園圃所蒔,績其皮以為布者。麻蕡一名麻勃,麻上花勃勃者,七月七日採,麻子九月採,入土者不用。陶隱居以麻費為牡麻,牡麻則無花。蘇恭以為即實,非花也。又引《爾雅》:賁,枲實。及《禮》云:苴,麻之有蕡者,皆謂蕡為子也。謂陶重出子條為誤。按《本經》:麻蕡,主七傷,利五臟,多食令人狂走。觀古今方書,用麻子所治亦爾。又麻花,非所食之物,如蘇之論,似當矣。然朱子云:麻蕡味辛,麻子味甘,此又似二物。疑本草與《爾雅》、《禮記》有稱謂不同者耳。又古方亦有用麻花者,云味苦,主諸風及女經不利,以□蟲為使。然則蕡也、子也、花也,其三物乎?其葉與桐葉合搗,浸水沐髮,令長潤。皮青淋湯濯瘀血。根煮汁冷服,主下血不止。今用麻人,極難去殼,醫家多以水浸,經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