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25-正统道藏洞神部灵图类-图经衍义本草-宋-寇宗爽-第263页

不差,須作三兩劑,即止。
  《聖惠方》:治口舌生瘡,胸膈疼痛。用焦豉細末,含一宿便差。
  《外臺秘要方》:治蟲刺螫人方。好豉心以足為限,但覺刺即熟嚼豉以傅之,少頃見豉中毛,即差。不見,又嚼傅之,晝夜勿絕,見毛為度。
  《千金方》:治酒病。豉、蔥白各半升,水二升,煮取一升,頓服。又方:治被毆傷瘀血聚腹滿。豉一升,水三升,煮三沸,分服,不差再服。
  《肘後方》:中緩風,四肢不收者。豉三升,水九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日二作。亦可酒漬飲之。
  《葛氏方》:治重下,此即赤白痢也。熬豉令小焦,杵服一合,日三,無比。又,豉熬令焦,水一升,淋取汁冷服,冷則酒淋,日三服,有效。
  《梅師方》:傷寒,汗出不解,已三四日,胸中悶吐方。豉一升,鹽一合,水四升,煎升半,分三服當吐。
  《食醫心鏡方》:主風毒,腳膝攣急,骨節痛。豉心五升,九蒸九暴,以酒一斗取浸#46經宿,空心隨性緩飲之。
  綠豆
  味甘,寒,無毒。主丹毒,煩熱,風,藥石發動,熱氣奔豚,生研絞汁服。亦煮食,消腫,下氣,壓熱,解石。用之勿去皮,令人小壅,當是皮寒肉#47平。圓小綠者佳。又有稙豆,苗子相似,主霍亂吐下。取葉搗絞汁,和少醋溫服,子亦下氣也。稙音陟。
  《日華子》云:綠豆,冷。益氣,除熱毒風,厚腸胃,作枕明目,治頭風頭痛。
  禹錫云:按孟詵云:綠豆,平。諸食法:作餅炙,食之佳。謹按:補益,和五臟,安精神,行十二經脈,此最為良。今人食皆撻去皮,即有少擁氣。若愈病,須和皮,故不可去。又,研汁煮飲服之,治消渴。又,去浮風,益氣力,潤皮肉,可長食之。
  雷公云:益氣明目,治頭風。
  舂杵頭細糠
  主卒噎。
  陶隱居云:食卒噎不下,刮取含之即去,亦是舂搗義爾。天下事理,多有相影響如此也。自草部今移。
  《聖惠方》:治膈氣,咽喉噎塞,飲食不下。用碓觜上細糠,蜜丸如彈子大,非時含一丸咽津。
  穬麥
  味甘,微寒,無毒。主輕身,除熱。久服令人多力健行,以作蘗,溫,消食和中。
  陶隱居云:此是今馬所食者,性乃熱而云微寒,恐是作屑與合殼異也。服食家并食大、穬#48二麥,令人輕健。
  《唐本》注云:穬麥性寒,陶云性熱,非也。復云:作屑與合殼異。此皆江東少有,故斟酌言。
  白豆
  平,無毒。補五臟,益中,助十二經脈,調中,暖腸胃。葉,利五臟,下氣。嫩者可作菜食,生食之亦佳,可常食。新補。見孟詵及《日華子》。
  《孫真人食忌》:白豆,味鹹,腎之穀,腎病宜食,煞鬼氣。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三十八 竟
  #1子:原脫,據晦明軒本。
  #2翻:晦明軒本作『番』。
  #3火:晦明軒本作『水』。
  #4斗:晦明軒本作『升』。
  #5溫:晦明軒本作『烟』。
  #6酒:晦明軒本『酒』下有『至』。
  #7冷:晦明軒本作『令』。
  #8濕:原作『溫』,據晦明軒本改。
  #9通: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10大:原作『本』,據晦明軒本改。
  #11飲:原作『限』,據晦明軒本改。
  #12於:原作『粟』,據晦明軒本改。
  #13諸:晦明軒本無『諸』字。
  #14粱:原作『粟』,據晦明軒本改。
  #15甘:晦明軒本作『其』。
  #16粉: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17瘡: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18北:原作『此』,據晦明軒本改。
  #19米:原作『水』,據晦明軒本改。
  #20鴨:原作『鳴』,據晦明軒本改。
  #21肘後方:晦明軒本作『梅師方』。
  #22米:晦明軒本作『乎』。
  #23十斗:晦明軒本作『一升』。
  #24正:晦明軒本作『次』。
  #25十:晦明軒本作『一』。
  #26升:晦明軒本作『斗』。
  #27痺:晦明軒本作『脾』。
  #28利: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29南:晦明軒本作『郢』。
  #30稷:晦明軒本作『穰』。
  #31秬: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32令:原作『止』,據晦明軒本改。
  #33末:原作『木』,據晦明軒本改。
  #34上翻:晦明軒本作『土番』。
  #35米甘:晦明軒本作『末其』。
  #36處:原作『□』,據晦明軒本改。
  #37微:晦明軒本作『霉』。
  #38末:晦明軒本作『寒』。
  #39法:晦明軒本作『瀉』。
  #40思:晦明軒本作『化』。
  #41如:晦明軒本作『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