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圖》載,琅玕青色,生海中,云海人於海底以網掛得之,初出水紅色,久而青黑,枝柯似珊瑚而上有孔竅如蟲蛀,擊之有金石之聲,乃與珊瑚相類。其說不同,人莫能的識。謹按《尚書˙禹貢》:雍州厥貢璆琳琅玕。
陶隱居云:此《蜀都賦》所稱青珠黃環也。黃環乃是草,苟取名類而種族為乖。琅玕亦是崑山上樹名,又《九真經》中大丹名也。此石今亦無用,惟以療手足逆臚。化丹之事,未的見其術。
《唐本》注云:琅牙乃有數種色,是琉璃之類,火齊寶也。且琅牙五色,具以青者入藥為勝。今出雋州以西烏白蠻中及于闐國也。
《日華子》云:玻璃,冷,無毒。安心,止驚悸,明目,摩翳障。
禹錫云:按陳藏器云:琉璃,主身熱目赤,以水浸令冷熨之。《韵集》曰:火齊珠也。《南州異物志》云:琉璃本是石,以自然灰理之可為器,硨磲、碼碯并玉石類,是西國重寶。《佛經》云:七寶者,謂金、銀、琉璃、硨磲、碼碯、玻璃、真珠是也。或云珊瑚、琥珀。今碼碯碗上刻鏤為奇工者,皆以自然灰又昆吾刀治之,自然灰,今時以生#3皮膠作假者,非也。
《衍義》曰:青琅玕,《書》曰:三危既宅。三危,西裔之山也,厥貢推#4球琳琅玕。孔穎達以謂琅玕石似玉。《新書》亦謂三苗、西戎。《西域記》云:天竺國山#5出此物。陶隱居謂為本;名大丹名#6既是大丹名,則《本經》豈可更言煮煉服之。又曰:可化為丹。陶不合遠引,非此琅玕也。
自然銅
味辛,平,無毒。療折傷,散血止痛,破積聚。生邕州山岩中出銅處,於坑中及石間採得,方圓不定,其色青黃如銅,不從礦煉,故號自然銅。
《圖經》曰:自然銅,生邕州山岩中出銅處,今信州、火山軍皆有之。於銅坑中及石間採之,方圓不定,其色青黃如銅,不從礦煉,故號自然銅。今信州出一種,如亂銅絲狀,云在銅礦中,山氣熏蒸,自然流出,亦若生銀,如老翁鬚之類,入藥最好。火山軍出者,顆塊如銅,而堅重如石,醫家謂之銗石,用之力薄。採無時。今南方醫者說,自然銅有兩三體:一體大如麻黍,或多方解,纍纍相綴,至如斗大者,色煌煌明爛如黃金、□石,最上;一體成塊,大小不定,亦光明而赤;一體如薑、鐵矢之類。又云:今市人多以銗石為自然銅,燒之皆成青焰如硫黃者是也。此亦有二三種:一種有殼如餘糧,擊破其中光明如鑒,色黃類□石也;一種青黃而有墻壁,或文如束針;一種碎理如團砂者,皆光明如銅,色多青白而赤少者,燒之皆成烟焰,頃刻都盡。今藥家多誤以此為自然銅,市中所貨往往是此。自然銅用多須鍛,此乃畏火,不必形色,只此可辨也。
雷公云:石髓鉛即自然銅也。凡使,勿用方金牙,其方金牙真似石髓鉛,若誤餌,吐煞人。其石髓鉛,色似乾銀泥,味微甘。如採得,先捶碎,同甘草湯煮一伏時,至明漉出,攤令乾,入臼中搗了,重篩過,以醋浸一宿,至明,用六一泥泥瓷合子,約盛得二升已來,於文武火中養三日夜,才乾便用蓋蓋了,泥用火鍛兩伏時,去土抉蓋,研如粉用。若修事五兩,以醋兩鎰為度。
禹錫云:按《日華子》云:自然銅,涼。排膿消瘀血,續筋骨,治產後血邪,安心,止驚悸,以酒磨服。
《衍義》曰:自然銅,有人飼折翅雁,後遂飛去。今人打撲損,研極細,水飛過,同當歸、沒藥各半錢,以酒調,頻服,仍以手摩痛處。
金牙
味鹹,無毒。主鬼疰,毒蠱,諸疰。生蜀郡,如金色者良。
《圖經》曰:金牙,生蜀郡,今雍州亦有之。《本經》以如金色者良,而此物出於溪谷,在蜀漢江岸石間打出者,內即金色,岸摧入水,年久者多黑。葛洪治風毒厥,有大小金牙酒,但浸其汁而飲之。古方亦有燒淬去毒入藥者。孫思邈治風毒及鬼痙,南方瘴氣,傳尸等,各有大小金牙散之類是也。
陶隱居云:今出蜀漢,似粗金,大小如棋子而方。又有銅牙亦相似,但外色黑,內色小淺,不入藥。金牙惟合酒、散。
唐本#7注:打出者,內即金色,岸摧入水,久者皆黑。近南山溪谷、茂州、維#8州者皆勝。
《日華子》云:味甘,平。治一切冷風氣,暖腰膝,補水臟,驚悸,小兒驚癇。入藥并燒淬去粗汁用。
禹錫云:謹按《藥性論》云:金牙石,君。治一切風,筋骨孿急,腰腳不遂。燒浸服之良。
《衍義》曰:金牙,今方家絕不用。以此故,商客無利不販賣,醫者由是委而不用,兼所出惟蜀郡有之,蓋亦不度也。餘如《經》。
金星石
寒,無毒。主脾肺壅毒,'及主肺損吐血、嗽血,下熱涎,解眾毒。今多出濠州。又有銀星石,主療與金星石大體相似。
《圖經》曰:金星石,生并州、濠州。寒,無毒。主脾、肺壅毒及肺損出血,嗽血,下熱涎,解眾毒。又有一種銀星石,體性亦相似,採無時。
《衍義》曰:金星石、銀星石,治大風疾。別有法,須燒用。金星石於蒼石內,外有金色麩片,銀星石有銀色麩片。又一種深青色,堅潤中有金色如麩片,不入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