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諸雜毒腫、丹油等腫。取汁如豆滴耳中,主聤耳。中虺蛇毒,傅之良。
陳藏器云:此草,田野間人呼為鬱臭草。又按《別本》注云:其子狀如析蓂子而稍粗大,微有寒蒸#15,作煎及搗絞取汁服之,下死胎也。
《日華子》云:治產後血脹,苗、葉同功。乃益母草子也。作節,節生花如鷄冠,子黑色,九月採。
《聖惠方》:治婦人勒乳痛成癰。益母為末,水調塗乳上一宿,自差。生搗爛用之亦得。又方:治產後血不下。益母搗絞汁,每服一小盞,入酒一合,溫攪勻服。
《肘後方》:治婦人一切血病,產婦一切傷損。益母草不限多少,竹刀切,洗淨,銀器內煉成膏,瓷器內封之,并以酒服之。
《孫真人方》:治馬咬方,益母草細切,和醋炒,封之。
《集驗方》:治婦人帶下赤白色。益母草花開時,採搗為末。每服二錢,食前溫湯調下。
《丹房鏡源》云:燒益母灰,用麵湯溲,燒之偏#16,治面上風刺,亦制硫黃。
《衍義》曰:茺蔚子,葉至初春,亦可煮作菜食,凌冬不凋悴。唐武后曾#17燒此灰,入緊面藥。
女萎亦名萎蕤
滁州 舒州
味甘,平,無毒。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跌筋結肉,諸不足,心腹結氣,虛熱濕毒,腰痛,莖中寒及目痛眦爛泪出。久服去面黑,好顏色,潤澤,輕身不老。一名熒,一名地節,一名玉竹,一名馬薰。生太山山谷及丘陵。立春後採,陰乾。畏鹵鹹。
《圖經》曰:郭璞注云:藥草也。亦無女萎之別名,疑別是一物,且《本經》中品,又別有女萎條。蘇恭云:即此女萎,今《本經》朱書是女萎能效,黑字是萎蕤之功,觀古方書所用則似差別。
《藥性論》云:萎蕤,君。主時疾寒熱,內補不足,去虛勞客熱,頭痛不安,加而用之良。
陶隱居云:按《本經》有女萎,無萎蕤,《別錄》無女萎,有萎蕤,而為用正同,惟名異爾。如此,女萎即應是萎蕤也。今處處有,其根似黃精而小異,服食家亦用之。
《日華子》云:除煩悶,止渴,潤心肺,補五勞七傷虛損,腰腳疼痛,天行熱狂,服食無忌。
雷公云:凡使,勿用鈎吻并黃精,其二物相似。萎蕤只是不同,有誤疾人,萎蕤節上有毛,莖斑,葉尖處有小黃點,採得先用竹刀刮上節皮了,洗淨,卻以蜜水浸一宿,蒸了焙乾用。
蕭炳云:萎蕤,補中益氣,出均州。
《楊氏產乳方》:療久痢脫肛不止。取女萎切一升,燒薰之。
防葵
襄州
味辛,甘、苦,寒,無毒。主疝瘕,腸泄,膀胱熱結,溺不下,咳逆,溫瘧,癲癇,驚邪狂走,療五臟虛氣,小腹支滿,臚脹,口乾,除腎邪,強志。久服堅骨髓,益氣輕身。中火者不可服,令人恍惚見鬼。一名梨蓋,一名房慈,一名爵離,一名農果,一名利茹,一名方蓋。生臨淄川谷及嵩高、太山、少室。三月三日採根,暴乾。
《圖經》曰:陶隱居云:與狼毒同根,但置水不沉耳。今乃用枯朽狼毒當之,極為謬矣。三月三日採,六月開花即結實,採根為藥。
《唐本》注云:此藥上品,無毒,久服主邪氣驚狂之病。其根葉似葵花子根,香味似防風,故名防葵。採依時者,亦能沉水,今乃用枯朽狼毒當之,極為謬矣。
陳藏器云:按此二物,一是上品,而陶云防葵與狼毒根同,但置水中不沉爾。然此二物,善惡不同,形質又別,陶既為此說,後人因而用之。防葵將以破堅積為下品之物,與狼毒同功,今古因循,遂無甄別,此殊誤也。
雷公云:凡使,勿誤用狼毒,緣真似防葵,而驗之有異,效又不同,切須審之,恐誤疾人。
禹錫云:謹按《藥性論》云:防葵,君,有小毒。能治疝氣,痃癖氣塊,膀胱宿水,血氣瘤大如碗,悉能消散。治鬼瘧,主百邪鬼魅精怪,通氣。
《肘後方》:治癲狂疾。防葵末,溫酒服一刀圭,至二三服,身潤又小不仁為候。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八 竟
#1的:晦明軒本作『酌』。
#2冷:原作『令』,據晦明軒本改。
#3冷:原作『令』,據晦明軒本改。
#4止:晦明軒本作『吐出』。
#5狀:晦明軒本作『大』。
#6累:晦明軒本作『黑』。
#7方:晦明軒本作『古』,屬下讀。
#8牛:原作『一』,據晦明軒本改。
#9特:晦明軒本作『持』。
#10三:原作『二』,據晦明軒本改。
#11錢:原作『綿』,據晦明軒本改。
#12物:晦明軒本作『勿』。
#13大:晦明軒本作『夫』。
#14悶:原作『門』,據晦明軒本改。
#15寒蒸:晦明軒本作『陳氣』。
#16偏:晦明軒本作『遍』。
#17曾:晦明軒本作『九』。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九
宋通直郎辨驗藥材寇宗奭編撰
宋太醫助教辨驗藥材許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