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餌之。凡修事,細剉了,酒拌,蒸,從巳至申,出,曬乾用。
石龍芮
兗州
味苦,平,無毒。主風寒濕痺,心腹邪氣,利關節,止煩滿,平腎、胃氣,補陰氣不足,失精莖冷。久服輕身,明目,不老,令人皮膚光澤,有子。一名魯果能,一名地椹,一名石能,一名彭根,一名天豆。生太山川澤石邊。五月五日採子,二月、八月採皮,陰乾。大戟為之使,畏蛇蛻皮、吳茱萸。
《圖經》曰:石龍芮,生泰山川澤石邊。陶隱居云:近道處處有之。今惟出兗州。一叢數莖,青紫色,每莖三葉,其葉芮芮短小多刻缺。子如葶藶而色黃。五月採子,二月、八月採皮,陰乾用。能逐諸風,除心熱躁。蘇恭云:俗名水堇,苗如附子,實如桑椹。生下濕地,此乃水堇,非石龍芮也。今兗州所生者,正與《本經》、陶說相合,為得其真也。
陶隱居云:今出近道,子形粗,似蛇床子而扁,非真好者,人言是蓄菜子爾。東山石上所生。其葉芮芮短小,其子狀如葶藶,黃色而味小辛,此乃實是也。
《唐本》注云:今用者,俗名水堇。苗似附子,實如桑椹,故名地椹。生下濕地,五月熟,葉、子皆味辛,山南者粒大如葵子。關中、河北者細如葶藶,氣力劣於山南者。陶以細者為真,未為通論。又《別錄》水堇云:主毒腫,癰癤瘡,蛔蟲,齒齲。堇,音謹。
陳藏器云:芮子,味辛。按蘇《別藥錄》云:水堇,主毒腫,蛇蟲,齒齲。且水堇如蘇所注,定是石龍芮,更非別草。《爾雅》云:芨,堇草。郭注云:烏頭苗也。蘇又注天雄云:石龍芮,葉似堇草,又#30名水堇。如此,則依蘇所注是水堇,附子是堇草。水堇、堇#31草,二物同名也。
禹錫云:按《藥性論》云:石龍芮,能逐諸風,主除心熱躁。
《衍義》曰:石龍芮,有兩種:水中生者,葉光而末圓;陸生者,葉有毛而末銳。入藥須生水者。陸生者謂之天炙,取少葉揉擊臂上,一夜作大泡,如火燒者是。惟陸生者,補陰不足,莖常冷,失精。餘如《經》。
茅根
澶州 鼎州
味甘,寒,無毒。主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下五淋,除客熱在腸胃,止渴,堅筋,婦人崩中。久服利人。其苗主下水。一名蘭根,一名茹根,一名地菅,一名地筋,一名兼杜。生楚地山谷、田野。六月採根。
《圖經》曰:茅根,生楚地山谷、田野,今處處有之。春生苗,布地如針,俗間謂之茅針,亦可啖,甚益小兒,夏生白花茸茸然,至秋而枯。其根至潔白,亦甚甘美,六月採根用。
陶隱居云:此即今白茅菅。《詩》云:露彼菅茅,其根如渣芹,甜美。服食此,斷穀甚良。俗方稀用。
《唐本》注云:菅花,味甘,溫,無毒。主衄血,吐血,灸瘡。
陳藏器云:茅針,味甘,平,無毒。主惡瘡腫未潰者,煮服之。服一針一孔,二針二孔。生挼傅金瘡,止血。煮服之,主鼻衄及暴下血。成白花者,功用亦同。針即茅笋也。又云:屋茅,主卒吐血。細剉三升,酒煮,服一升。屋上爛茅,和醬汁研傅斑瘡,蠶嚙瘡。一名百足蟲。茅屋滴溜水,殺雲母毒。
《日華子》云:茅針,涼。通小腸,癰毒、軟節不作頭,濃煎和酒服。花罯刀箭瘡,止血并痛。根主婦人月經不勻。又云:茅根,通血脈淋瀝,是白花茅根也。
《肘後方》:療熱。取白茅根四升剉,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適冷暖飲之,日三。又治竹木刺肉。
紫菀
泗州 甘州 房州
味苦、辛,溫,無毒。主飲#32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去勞傷#33,痿蹶,安五臟,療咳#34唾膿血,止喘悸,五勞體虛,補不足,小兒驚癇。一名紫蒨,一、名青菀。生房陵山谷及真定、邯鄲。二月、三月採根,陰乾。款冬為之使,惡天雄、瞿麥、雷丸、遠志、茵#35蔯蒿。
《圖經》曰:紫菀,生房陵山谷及真定、邯鄲,今耀、城#36、泗、壽、臺、孟州,興國軍皆有之。三月內布地生苗葉,其葉三四相連,五月、六月內開黃、紫、白花,結黑子。本有白毛,根甚柔細。二月、三月內取根陰乾用。又有一種白者名白菀。《古今傳信方》用之最要,近醫療久嗽不差,此方甚佳。紫菀去蘆頭、款冬花各一兩,百部半兩,三物擳#37羅為末,每服三錢匕。生薑三片,烏梅一個,伺煎湯調下,食後、欲臥各一服。
陶隱居云:近道處處有,生布地,花亦紫,本有白毛,根甚柔細。有白者名白菀,不復用。
《唐本》注云:白菀即女菀也。療體與紫菀同。無紫菀時亦用白菀。陶云不復用,或是未悉。
禹錫云:按《藥性論》云:紫菀,臣,味苦,平。能治尸疰,補虛,下氣及胸脅逆氣,治百邪鬼魅,勞氣虛熱。
《日華子》云:調中及肺痿吐血,消痰止渴,潤肌膚,添骨髓。形似重臺,根作節,紫色,潤軟者佳。
雷公云:凡使,先去髭,有白如練色者,號曰羊鬚草,自然不同。採得後,去頭土了,用東流水淘洗令爭,用蜜浸一宿,至明取於火上焙乾用。凡修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