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36-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南华真经口义-宋-林希逸-第88页

通之,大陰解之,大目視之,大均緣之,大方體之,大信稽之,大定持之。
  大一,造化之運者也,天向一中分造化是也。陰,靜也。大陰,至靜也,極其靜定則無所不解矣。解音蟹,猶佛書所謂解脫也。大目,所見者廣也。大均,大分劑也,緣,順也。大方,太虛也,大方無隅,混然一體,故曰大方體之。大信,真實之理也。稽者决也。知此真實之理,則無疑可决矣。大定,物物之定理也。持,總持也。總天下之物者,此一定之理也。
  盡有天,循有照,冥有樞,始有彼,則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不知而後知之。
  凡事到盡處,便見天命,故曰盡有天,即人事盡而天理見也。楯乎自然,則吉凶禍福榮辱得喪其理皆見,故曰循有照。冥冥之中自有執其樞要者,即所謂主張綱維是者也,故曰冥有樞。無物之始,必有物以始之,齊物論曰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即此彼字。故曰始有彼。彼,造物自然之理也。曰天曰照,曰樞曰彼,雖可解之知之,亦似不解不知者,謂不敢以為可知可解也。惟其以不知為知,乃真知也。
  其問之也,不可以有崖,而不可以無崖。頡滑有實,古今不代,而不可以虧,則可不謂有大揚推乎。闔不亦問是已,奚惑然為。以不惑解惑,復於不惑,是尚大不惑。
  問者,問造物之理也。言我欲問造物之理,以為有崖際,不可也;以為無崖際,亦不可也。頡,頜頑也,滑,旋轉也。言造物之妙,無所捉摸也。不可捉摸則若無物而有實,有之故曰頜滑有實。從古至今只是一箇造化,初無更代,而用之不窮,何嘗有一毫虧損,故曰古今不代,而不可以虧。以此理言之,豈不為一項大議論乎。揚搉,提掇發揚而論之也。闔,何也。是造物之理也,何不問此造物之理,又奚疑乎,故曰奚惑然為。以此不疑之理而解天下之疑,而又復歸於不疑之地,則庶幾乎至於大不疑矣。趙州問南泉不疑之道,便是此數語之意。尚,庶幾也。只不疑二字,莊子鼓舞出來,卻撰出此數句以結一篇之文,可謂奇特。此篇亦與內篇何異。
  南華真經口義卷之二十五竟
  #1言:時本作『弦』。
  #2物:明本作『物物』。
  #3臟:原作『胸』,據明本改。
  南華真經口義卷之二十六
  鬳齋林希逸
  雜篇則陽
  則陽遊於楚,夷節言之於王,王未之見。夷節歸,彭陽見王果曰:夫子何不譚我於王。王果曰:我不若公閱休。彭陽曰:公閱休,奚為者邪。曰:冬則獨鼈于江,夏則休乎山樊。有過而問者,曰,此予宅也。夫夷節已不能,而況我乎。吾又不若夷節。夫夷節之為人也,無德而有知,不自許以之神,其交因顛冥乎富貴之地,非相助以德相助消也。夫凍者假衣於春,暍者反冬乎冷風。夫楚王之為人也,形尊而嚴,其於罪也,無赦如虎。非夫佞人正德,其孰能撓焉。故聖人,其窮也使家人忘其貧,其達也使王公忘爵祿而化卑。其於物也,與之為娛矣;其於人也,樂物之通而保己焉。故或不言而飲人以和,與人並立而使人化。父子之宜,彼其乎歸居,而一間其所施。其於外人心者,若是其遠也,故曰待公閱休。
  則陽,姓彭名陽字則陽。夷節嘗薦則陽於王,未用而歸也。此予宅者,言其無定居也。彭陽好進,故以憑者語之,欲其自悟也。無德而有智,不知有天理而純用私智也,神在我之自然者也。顛迷富貴之交,堅固不解而失其本心,不復知本身有自然之神,故曰不自許以之神也。其於人也,非相與為善,乃相率以為自損之道也。故曰非相助以德相助消也。此句自下得好。凍者得衣則其暖如春,暍者得風則其冷如冬,言人之相與必以有餘濟其不足也。彭陽之好進,是其不足者也。我告汝以隱退,如執熱之以濯,禦寒之授衣,將於汝有補也。形尊而嚴,言恃勢以陵下也。罪人而不赦,好殺如虎,是不仁也。撓,自屈也。非真小人,孰能屈撓其身以事之。有佞人之正德謂真小人也,卻如此下四字自佳。故聖人其窮也以下,皆言有道而隱,無求進用之意。王公,尊者也。忘其爵祿而能下士,化尊為卑也。窮萬物之理以自樂,故曰其於物也,與之為娛。其於人世,循乎萬物之理而略無窒礙,以自保其真為樂,故曰樂物之通而保己。有不言之教可以悟人,如以至和飲之也,佛書所謂如飲醍醐是也。目擊而道存,正容使人意也消,故曰與人並立而使人化。彼其,猶詩曰彼其之子也。此一句倒下,意謂彼其之子若歸而居乎,尊卑長幼各得其宜,故曰父子之宜彼其乎歸居。而其所施,一本於間暇,殊不容力焉,故曰而一間其所施。此言其在家在鄉,各得其和也。其於人心,若是其遠,猶言人之度量相遠如是哉。蓋謂公閱休之心如此,而彭陽之心若彼,其相去遠矣。吾又不若夷節者,言夷節佞人也,彼亦好進者也。所以進汝於王,我豈肯似彼耶。此鄙薄夷節之意也。父子之宜披其乎歸居是一句。#1
  聖人達綢繆,周盡一體矣,而不知其然,性也。復命搖作而以天為師,人則從而命之也。憂乎知而所行恆無幾,時其有止也,若之何。
  綢繆者,陰陽造化,往來相因而不已之意。一體者,精粗合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