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獨也正#18,
〔注〕言特受自然之正氣者至希也,下首則唯有松相,上首則唯有聖人,故几不正者皆來求正耳。若物皆有青全,則無貴於松相;人各自正,則無羨於大聖而趣之。
〔疏〕人稟三才,命受蒼昊,圓首方足,其類至多。至如挺氣正真,獨有虞舜。豈由役意,直置自然。王胎合道,其義亦爾。郭注云#19上首唯有聖人者,但人頭在上,去上則死,木頭在下,去下則死,是以呼人為上首,呼木為下首。故上首食傍首,傍首食下首。下首,草木也,傍首,蟲獸也。
幸能正生,以正眾生。
〔注〕幸自能正耳,非為正以正之。
〔疏〕受氣上玄,能正生道也,非由用意,幸悉自然,既非正己,復能正物。正己正物,自利之#20他,內外行圓,名為大聖。虞舜既爾,王馳亦然。而舜受讓人,故為標的也。
夫保始之徵,不懼之實。勇士一人,雄入於九軍。將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猶若是,
〔注〕非能遺名而無不任。
〔疏〕徵,成也,信也。天子六軍,諸侯三軍,故九軍也。或有一人,稟氣勇武,保守善始之心,信成令終之節,內懷不懼之志,外顯雄猛之姿。既而直入九軍,以求名位,尚能伏心要譽,忘死忘生。何況王馳。體道之狀,列在下文也。
而況官#21天地,府萬物,
〔注〕冥然無不體也。
〔疏〕綱維二儀日官天地,包藏宇宙日府萬物。夫勇士入軍,直要名位,猶能不顧身命,忘於生死。而況官府兩儀,混同萬物,視死如生,不亦宜乎。
直寓六駭,
〔注〕所謂逆旅。
〔疏〕寓,寄也。六骸,謂身首四肢也。王聆體一身非實,達萬有皆真,故能混塵穢於俗中,寄精神於形內,直置暫遇而已,豈係之耶。
象耳目,
〔注〕人用耳目,亦用耳目,非須耳目o
〔疏〕象,似也。和光同塵,似用耳目,非須也。
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嘗死者乎。
〔注〕知與變化俱,則無往而不冥,此知之一者也。心與死生順,則無時而非生,此心之未嘗死也。
〔疏〕一知,智也。所知,境也。能知之智照所知之境,境冥會,能無所差,故知與不知,通而為一。雖復逵理物化,而心未嘗見死者也,豈容有全兀於其問哉。
彼且擇日而登假,人則從是也。
〔注〕以不失會為擇耳,斯人無擇也,任其天行而時動者也。故假借之人,由此而最之耳。
〔疏〕彼王馳者,豈復簡擇良日而登昇玄道?蓋不然乎,直置虛淡忘懷而會之也。君#22人無心,止水留鑒,而世問虛假之人,由是而從之也。
彼且何肯以物為事乎。
〔注〕其恬莫故全也。
〔疏〕唯彼王胎,冥真合道,虛假之物自來歸之,彼且何曾以為己務。
申徒嘉,兀者也。而與鄭子產同師於伯昏無人。
〔疏〕姓申徒,名嘉,鄭之賢人,兀者也。姓公孫,名僑,字子產,鄭之賢大夫也。伯昏無人師者之嘉號也#23,伯,長也。昏,閤也。德居物長,韜光若閤,洞忘物我,故日伯昏無人。子產申徒,俱學玄道,雖復出處殊隔,而同師伯昏,故寄此三人以彰德充之義也。
子產謂申徒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
〔注〕羞與刖者並行。
〔疏〕子產執政當塗,榮華富貴;申徒稟形殘兀,無復容儀。子產雖學伯昏,未能忘遣,猶存寵辱,恥見形殘,故預相檢約,今其叉不並己也。
其明日,又與合堂同席而坐。子產謂申徒嘉曰:我先出財子止,子先出則我止。今我將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
〔注〕質而問之,欲使鈴不並己。
〔疏〕子產存榮辱之意,申徒忘貴賤之心,前雖有言,都不采領,所以居則共堂,坐還同席。公孫見其如此,是故質而問之。
且子見執政而不違,子齊執政乎?
〔注〕當以執政自多,故直云子齊執政,便謂足以明其不遜#24。
〔疏〕違,避也。夫出處異塗,貴賤殊政。我秉執朝政,便為貴人;汝乃卑賤形殘,應殊敬我。不能遜讓,翻欲齊己也。
申徒嘉曰:先生之門,固有執政焉如此哉?
〔注〕此論德之處,非計位也。
〔疏〕先生,伯昏也。先生道門,深明眾妙,混同榮辱,齊一死生,定以執政自多,叉如此耶?
子而悅子之執政而後人者也?
〔注〕笑其矜悅在位,欲處物先。
〔疏〕汝猶悅愛榮華,矜誇政事,推人於後,欲處物先。意見如斯,何名學道?
聞之曰:鑒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明也。久與賢人處則無過乎。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猶出言若是,不亦過乎。
〔注〕事明師而鄙吝之心猶未去,乃真過也。
〔疏〕鑒,鏡也。夫境明則塵垢不止,止則非明照,亦猶久與賢人居則無過,若有過則非賢哲。今子之所取,可重可大者,先生之道也。而先生之道,退己虛忘,子乃自矜,深乖妙旨,而出言如是,豈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