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74-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通玄真经缵义-元-杜道坚-第1页

通玄真經纘義
  經名:通玄真經纘義。元人杜道堅撰,約出於至大三年。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參校本:《二十二子》影印光緒三年重刻明武英殿聚珍版本(簡稱眾珍本)。
  目 錄
  文子
  序
  卷一
  道原篇
  卷二
  精誠篇
  卷三
  九守篇
  卷四
  符言篇
  卷五
  道德篇
  卷六
  上德篇
  卷七
  微明篇
  卷八
  自然篇
  卷九
  下德篇
  卷十
  上仁篇
  卷十一
  上義篇
  卷十二
  上禮篇
  通玄真經纘義釋音
  文 子
  文子,姓辛,名鈃,一名計然,葵丘濮上人也。師事老子。楚平王問曰:聞子得道於老聃,可得聞乎?對曰:道德匡邪以為正,振亂以為治。醇德復生,天下安寧,要在一人。故積德成王,積怒成亡。堯舜以是昌,桀紂以是殃。王曰:敬聞命矣。後‘南游吴越,范蠡師之。越欲伐吴,蠡諫曰:臣聞之師曰:兵,凶器。戰,逆德。争者,事之末也。陰謀逆德,好用凶器,試身於所末,不可。勾踐不聽。敗於夫椒。後位以上大夫,弗就。隱吴興餘英禺山。相傳以為登雲而升。按《寰宇記》《吴興志》俱載:餘英東南三十里,有計籌山,越大夫計然嘗登此山,籌度地形。因名焉。今山陽白石頂通玄觀,乃故隱處也。其紫雲關昇元觀,即古常清觀,宋乾道間改賜今額。山之半有曰登雲石者在。著《文子》十二篇,唐封通玄真人,書為《通玄真經》。
  通玄真經纘義序
  《文子》者,《道德經》之傳也。老子本《易》而著書,文子法老而立言。所以發明皇帝王伯之道。欲為君者,必羲軒之君;為民者,皆大庭、葛天之民。其垂意於世亦深矣。後人莫究,或相詆訾。今南谷杜高士探易老之賾,合儒老之說,每以著書立言為心。其行于世者,有《道德原旨》若干卷。初居吴興計籌山,授奇訪古,得文子故居之地,創白石通玄觀,復得《文子全書》。遂為析篇章,分句讀,纘義附說,使學者目擊道存。予嘗謂乾坤開闢之後,天道自北而南,聖朝肇基,朔方元運。一轉六合合為家,洪荒之世復見。今日南谷應運著書以昭皇道,將措斯世於華胥氏之域。山林士不忘致君澤民之心,誠可尚也,吾教有人,喜而序其端云,至大三年六月旦日,玄教嗣師昊全節敬書。
  古之士用人家國,必有世外隱者為之師,磨礲淬厲,受其書,盡其道,然後功成而名立。越有上將軍范蠡,其師為計然。計然親見聖人於衰周,懷至寶而不耀,嘗究觀天道、人事、彊弱、興廢、自然之理,著書十有二篇,蠡用之平吴而霸越,又以其緒餘全身肥家,三積三散,保其令名。觀蠡之始終以信其師之道,觀蠡屢對勾踐之言,皆其師之言也。其書與諸子為道家。柳子厚芟除冗駁,掇取精微,自為一書,頗發其意,惜不傳。南谷先生按圖以得計然舊居之山,踞高峰之峻峙,俯具區之渺瀰。既為之築室肖象,復取《文子》作纘義,融會貫通,削嶮就夷,發舒皇帝、王伯之蘊,與所著《玄經原旨》並行於代。先生有道者,其清勤儉素不争而善勝,深得柱下宗旨。立言立事,見於薦紳韋布之所論著,固已勒堅石而鋟華梓矣。抑太史公之論陶朱,謂其苦身戮力與越深謀,又謂苦身戮力致產數千萬,復言之不厭。先生於此,事異而同其功,名高而不享其富,則其所以得於計然之書者,豈在文字章句之末?去之千載,真有若合符契者焉。獨恨名卿大夫知先生者多,登門問道不少,乃未能盡用其說,如古人之謀國,豈信道之未篤歟?山林之士不忘斯世,肉食其忘之歟?不然,所以尊吾老子之道者,何所為而然也?余故表記范師友之所從,受于篇端,以俟至大。庚戌仲夏,廬山道士寓南真館黃石翁序。
  古之君天下者,太上無為,其次有為。是故皇以道化,帝以德教,王以功勸,伯以力率。四者之治,若四時焉。天道流行,固非人力之能強,然則時有可行,道無終否。冬變而春存乎歲,伯變而皇存乎君。此文子作而皇道昭矣。文子,晋之公孫,姓辛氏,名鈃,字計然,文子其號。家睢之葵丘,屬宋地,一稱宋鈃。師老子學,早聞大道。著書十有二篇,曰《文子》歸本老子之言,歷陳天人之道,時變之宜,萃萬古於一編,誠經世之樞要也。楚平王聘而問道,范蠡從而師之,勾踐位以大夫。佐越平吴,功成不有,退隱封禺之地,登雲仙去。吴興計籌之腸,乃其故處。唐玄宗時徵士徐靈府隱脩衡嶽,往文子之書上進,遂封通玄真人,號其書為《通玄真經》。僕生江左,身老吴邦,訪文子之遺綜,建白石通玄觀,因獲《文子》故編,暇日分章纘義,參贊玄風,若夫化教勸率、道德功力之辯,則不無望於世之大賢云爾。後學當塗南谷子杜道堅謹序。
  通玄真經纘義卷之一
  南谷子杜道堅纂
  《文子》於章首多稱老子曰者,尊師也。此蓋當時記習老子之言,故不敢自有其名。書十有二篇,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