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74-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通玄真经缵义-元-杜道坚-第23页

適於己而無功於國者,不施賞焉;逆於己而便於國者,不加罰焉。故義載乎宜,謂之君子,遺義之宜,謂之小人。通智得而不勞,其次勞而不病,其下病而益勞,古之人,味而不舍也,今之人,舍而不味也。紂為象箸,而箕子啼,魯以偶人葬,而孔子歎。見其所始,即知其所終。
  禍福之機,有開必先,可不察歟?賞罰,人主之大柄,非以為己,以為國也。君子小人,有義利之間,治而不勞,政之上也;勞而不病,政之次也,病而益勞,政斯下矣。夫箕子之泣象著,孔子之歎偶人,國有不待終而知其亡。
  老子曰:仁者,人之所慕也,義者,人之所高也。為人所慕,為人所高,或身死國亡者,不周於時也。故知仁義而不知世權者,不達於道也。五帝貴德,三王用義,五伯任力,今取帝王之道施五伯之世,非其道也。故善否同,非譽在俗,趨行等,逆順在時,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行,即有以經於世矣。知天而不知人,即無以與俗交,知人而不知天,無以與道游。直志適情,即堅強賊之,以身役物,即陰陽食之。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時異故也。五帝貴德,三王用義,五伯任力。當五伯之世,而施帝王之道者,不知於時也。不知時,則是不知天,不知人矣。何以經於世哉?
  得道之人,外化而內不化,外化所以知人也,內不化所以全身也,故內有定一之操,而外能屈伸,與物推移,萬舉而不陷,所貴乎道者,貴其龍變也。守一節,推一行,雖以成滿,猶不易,拘於小好,而塞於大道。道者寂寞以虛無,非有為於物也,不以有為於己也。是故舉事而順道者,非道者之所為,道之所施也。
  龍虎變化,大人之道也。得道之人,與物推移而不陷,是故老子有猶龍之稱。夫體道虛無,外不有於物,內不有於己,道無不施,天下化矣。
  天地之所覆載,日月之所照明,陰陽之所煦,雨露之所潤,道德之所扶,皆同一和也。是故能戴大圓者履大方,鏡太清者視大明,立太平者處大堂,能游於冥冥者,與日月同光,無形而生於有形,是故真人託期於靈臺,而歸居於物之初。視於冥冥,聽於無聲,冥冥之中,獨有曉焉,寂寞之中,獨有照焉。其用之乃不用,不用而後能用之也;其知之乃不知,不知而後能知之也。
  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天之覆,地之載,同乎一和而已。王者戴圓履方,處大堂而立太平者,和其可失乎?真人歸居於物之初,必有獨見於冥冥之中。是故用有不用,而後能用。知有不知,而後能知。夫是之謂大和。
  道者物之所道也,德者生之所扶也,仁者積恩之證也,義者比於心而合於眾適者也。道滅而德興,德衰而仁義生。故上世道而不德,中世守德而不懷,下世繩繩而恐失仁義,故君子非義無以生,失義即失其所以生;小人非利無以活,失利則失其所以活。故君子懼失義,小人懼失利,觀其所懼,禍福異矣。
  道德仁義裂,而皇帝王伯分,世變使之然也。道以導之,德以生之,仁以恩之,義以宜之。四代之治,固若不同,而其君臣有分則一焉。夫道而不德者皇,德而不懷者帝,恐失仁義者王。義失其宜,智詐興矣。
  老子曰:事或欲利之,適足以害之,或欲害之,乃足以利之。夫病溫#1而強餐之熱,病渴而強飲之寒,此眾人之所養也,而良醫所以為病也。快於目,說於心,愚者之所利,有道者之所避。聖人者,先逢而後合眾,人先合而後逢,故禍福之門,利害之反,不可不察也。
  事有欲利而害,欲害而利,非人力之所可必者,物或使之也。是故先迕而後合者,聖人之道;先合而後迕者,眾人之道。禍福倚伏,利害相反,其不可不察也如此。
  老子曰:有功離仁義者即見疑,有罪有仁義者必見信。故仁義者,事之常順也,天下之尊爵也。雖謀得計當,慮患解圖,國存,其事有離仁義者,其功必不遂也;言雖無中於策,其計無益於國,而心周於君,合於仁義者,身必存。故曰:百言百計常不當者,不若舍趨而審仁義也。
  仁義者道之孫,德之子歟?四者若不相及,而未嘗相離。故仁義天下之尊爵也,貴以身為天下者,可不舍趨而審諸仁義乎?
  老子曰:教本乎君子,小人被其澤,利本乎小人,君子享其功。使君子小人各得其宜,即通功易食而道達矣。人多欲即傷義,多憂即害智,故治國樂所以存,虐國樂所以亡。水下流而廣大,君下臣而聰明,君不與臣争而治道通,故君根本也,臣枝葉也,根本不美而枝葉茂者,未之有也。
  君子小人,均是人也。為君子而教不被於小人,何德以資小人之養哉?治國樂其存,虐國樂其亡。君善下而不争,則羣臣獻其忠。柢固根深,而國安矣。
  老子曰:慈父之愛子者,非求其報,不可內解於心。聖主之養民,非為己用也,性不能己也,及恃其力,賴其勳,而必窮有以為,即恩不接矣。故用眾人之所愛,即得眾人之力,舉眾人之所喜,即得眾人之心。故見其所始,即知其所終。
  父子之心天性也。父之愛子,君之養民,一有望報之心,恩其失矣。是故因其利而利之,則得眾人之力;推其善而善之,則得眾人之心。子其有不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