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聖人無欲也,無避也。事或欲之,適足以失之;事或避之,適足以就之。志有所欲,即忘其所為矣。是以聖人審動靜之變,適授與之度?理好憎之情,和喜怒之節。夫動靜得,即患不侵也;授與適,即罪不累也;理好憎,即憂不近也;和喜怒#5,即怨不犯矣。
善惡異跡,同出於心。天下莫易於為善,莫難於為不善。禍福之階,事不可必,欲得而反失之,欲避而反就之。是以聖人審動靜之變,和喜怒之節,事無不善,何憂怨之有?
體道之人,不苟得,不讓禍,其有不棄,非其有不制,恒滿而不溢,常虛而易贍。故自當以道術度量,即食充虛,衣圉寒,足溫飽七尺之形。無道術度量。而以自要尊貴即萬乘之勢,不足以為快;天下之富,不足以為樂。故聖人心平志易,精神內守,物不能惑。
修身有道,處世有術。夫體道之人,守其天常,安其命義,食止充虛。衣止禦寒,不苟所得,不棄所有,禍不倖免,福不妄就,達不自驕,窮不易操,樂乎天真,與道同久。
老子曰: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能強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未有得己而失人者也,未有失己而得人#6者也。故為治之本,務在安民;安民之本,在於足用;足用之本,在於不奪時;不奪時之本,在於省事;省事之本,在於節用;節用之本,在於去驕;去驕之本,在於虛無。故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7知之所無奈何。目說五色,口惟#8滋味,耳淫五聲,七竅交争,以害一性。日引衺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治天下何?
將勝乎人,先勝乎己。未有己不勝,而能勝人者也。勝人者有力,欲勝理也;自勝者強,理勝欲也。理勝則得人之心,人將自用其力;欲勝則用人之力,人將先離其心。天理人欲之異,宜有間然。
所謂得天下者,非謂其履勢位,稱尊號,言其運天下心,得天下力也。有南面之名,無一人之譽,此失天下也。故桀紂不為王,湯武不為放。故天子#9得道,守在四夷;天子#9失道,守在諸侯。諸侯得道,守在四境;諸侯失道,守在左右。故曰:無恃其不吾奪也,恃吾不可奪也。行可奪之道而非篡弒之行,無益於持天下矣。
撫我則后,虐我則讎。聖人運天下心,得天下力,而天下治。若夫桀紂之為君,有南面之名,無一人之譽,此湯武之所以不為之臣,天下失道,諸侯為守,誰之過歟?
老子曰:善治國者,不變其故,不易其常。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人之所亂也。陰謀逆德,好用凶器,治人之亂逆之至也。非禍人不能成禍,不如到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人之性情,皆願賢己而疾不及人。願賢己,則争心生;疾不及人,則怨争生。怨争生,則心亂而氣逆。故古之聖王退争怨,争怨不生,則心治而氣順。故曰:不尚賢,使民不争。
争之不足,讓之有餘,人己兩全之道也。夫怒逆德,兵凶器,争者,人之所亂。陰謀逆德,好用凶器,治人之亂逆之至也。文子以其言而授之范蠡。越欲伐吴,蠡引以為諫,勾踐不聽,敗于夫椒。則知欲禍人者,乃所以自禍也。賢者肯如是乎?
老子曰:治物者,不以物以和;治和者,不以和以人;治人者,不以人以君;治君者,不以君以欲;治欲者,不以欲以性;治性者,不以性以德;治德者,不以德以道。以道本人#10之性,無衺穢,久湛於物,即忘其本而合於若性。衣食禮俗者,非人之性也,所受於外也。故人性欲平,嗜欲害之。唯有道者,能遺物反已。有以自鑒,則不失物之情;無以自鑒,即動而惑營。夫縱欲失性,動未嘗正,以治生即失身,以治國即風人。故不聞道者,無以反性。
性與欲固有間矣。人皆然,君惟甚。夫治物不以物以和者,先明己之性,而後明物之性。明物之性,則可以贊化育參天地矣。
古者聖人能得諸己,故令行禁止。凡舉事者,必先平意清神。神清意平,物乃可正。聽失於非譽,目淫於彩色,而欲得事正,即難矣,是以貴虛。故水激而波起,氣亂則志昏;昏智不可以為正,波水不可以為平。故聖王執一以理物之情性。夫一者至貴,無敵於天下,聖王託於無適,故為天下命。
古之學者為己,為己之道立,而後為人之道行。聖人得諸己,故清明在躬,無遠弗燭;得萬物之情,而命令行於天下矣。
老子曰:陰陽陶冶萬物,皆乘一氣而生。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登。春肅秋榮,冬雷夏霜,皆賊氣之所生也。天地之間,一人之身也;六合之內,一人之形也。故明於性者,天地不能脅也;審於符者,怪物不能惑也。聖人由近知遠,以萬異為一同。氣蒸乎天地,禮義廉恥不設,萬民不相侵暴虐,由在乎混冥之中也。廉恥陵遲及至世之衰,用多而財寡,事力勞而養不足,民貧苦而忿争生,是以貴仁。人鄙不齊,比周朋黨,各推其與,懷機械巧詐之心,是以貴義。男女羣居,雜而無別,是以貴禮。性命之情,淫而相迫於不得已,即不和,是以貴樂。故仁義禮樂者,所以救殘也,非通治之道也。
天地一身,天下一氣,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