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79-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三解-元-邓锜-第6页

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經曰:視之不見,不為不明。聽之不聞,不為不聰。搏之不得,不為不捷。蓋夷希微之三者,混而為一,無中之有也,故不可以言語致詰。其上不皦,其下不昧,通虛圓明,內外瑩徹,繩繩兮不可名,而復歸於無物,此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殆不可以形而容之。知執古之虛無,以御今之實有。能知古之道始,是謂今之道紀。
  道曰:窮理盡性以至于命,故立戒則積精,積精則窮理。由戒則入定,入定則全氣,全氣則盡性。由定則入慧,入慧則全神,全神則以至于命。三者混而為一,故不可以致詰。夷希微者,視聽搏之惚恍也,其上不皦,本無所明,其下不昧,本無所暗,故繩繩兮不可名,而復歸於無物。此本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惚恍,故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成性存存也。若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太始,是謂道紀。
  德曰:紫陽所謂見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見,恍惚裏相逢,杳冥中有變者也。三者混而為一,固不可以致詰,直待功夫至此而自知之矣。故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迎之不可見其首,隨之不可見其後,故曰不可致詰。若執此道,以御今有,先知大始,然後能行,故曰是謂道紀。
  古之善為士章第十五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若冬涉川,猶若畏四鄰,儼若客,渙若冰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經曰:古之有道之士,微妙玄通,深不可識。惟此不識,故強為之容:初猶豫兮若冬涉川,次夷猶兮若畏四鄰,其次儼然若客,其次泱若冰將釋,至於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其容有七變,容之強也。至如濁以靜之徐清,安以久之徐生,其孰能與於此?容之神也。故保此道者,不欲滿盈。惟此不盈,是以能故而不新成其容。
  道曰: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言而五行合,人不言而萬事備,故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具三才之道也。以其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自豫若涉川至於渾兮若濁,易一變而為七也。靜之徐清,久之徐生,七變而為九也。保此道者不欲盈,是以能敝不新成,九復變而為一也。大哉,老子之言。聖人謂其猶龍邪,吾不知其乘風雲而上天,斯亦不過矣。
  德曰:得道之士真乎四德,搏之不得名曰微,陰陽不測名曰妙,天地變化名曰玄,往來不窮名曰通,故曰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若冬涉川,臨深履薄也。猶若畏四鄰,不敢進寸而退尺也。儼若客,不敢為主而為客也。渙若冰將釋,識心見性也。敦兮其若樸,甲庚正完也。曠兮其若谷,戊己門開也。渾兮其若濁,鉛採癸生也。孰能濁以靜之徐清,上善若水也。孰能安以久之徐生,十月胎圓也。保此道者,不欲滿盈,盈則精神露矣。夫惟不盈,是以能敝而不新成其容。
  道德真經三解卷之一竟
  #1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夫唯不居』四字原脫。
  道德真經三解卷之二
  玉賓子鄧錡述
  致虛極章第十六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經曰:致虛極,守靜篤也。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也。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也。不知其常,妄作乃凶。知常能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是以沒身不殆。
  道曰:太極中空,致虛極也。虛極既致,靜篤乃守。分陰分陽,兩儀立焉,至於四象八卦而生三百八十四爻,萬物並作,乾以君之也,吾以觀其復,坤以藏之也,故曰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萬物之所歸也。靜曰復命,冬至一陽生也。復命曰常,又行一周天也。知常曰明,四時不忒也。不知常,使民失時也,申妄作凶矣。知常則能容,萬物是知容乃公道,公乃王道,王乃天道,天乃道道。道之道,恒久而不已也,是以沒身不殆。
  德曰:紫陽言:萬物芸芸各反根,歸根復命即長存,知常妙道人難會,妄作招凶往往聞。政虛至極,守靜至篤,故得萬物並作,吾欲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而人蠢蠢不知復命,悲夫。復命曰常,知常曰明,苟知其常,不妄作勞,不知其常,以妄為常。以妄為常,則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是以凶也。知常則能容物矣,容乃生公,公乃生王,王乃生天,天乃生道。得道乃久,是以沒身不殆。
  太上章第十七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有不信,猶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經曰:太上之道,不知有之。其次親之,始知譽之。其次不親,尚知畏之。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