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80-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义解-宋-李嘉谋-第4页

故使之疑於下,而不足怪。聖人自信既篤,猶兮不言。及其事成功立,百姓莫知其所以致之,雖欲不信之有,不可得。
  大道廢章第十八
  大道廢,有仁我#2。智惠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道散則降而生非,偽勝則反而貴道。降者道之微,而反者衰之極也。方道之未散,仁義潛乎其中,不可分別指數。及其煦煦為仁,而人以煦煦懷其仁,孑孑為義,而人以孑孑懷其義。使大道之行以公天下,則仁義又何足以進於其前哉?不幸而又有小智小惠者,切七義而行之,則偽自此滋,亂自此始,是之謂降而生非。及其末流,人偽既多,無非非者,群非之中,稍有自異於是,從而貴之。故六親不和,然後知有慈孝,家國昏亂,然後知有忠臣,是謂反而貴道。方其散則見其似而忘其全,及其衰則蕩然無餘而貴其似,此其所以每降而愈下也。
  絕聖棄智章第十九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屬,見素抱朴,少私寡欲。
  聖者不自以為聖,智者不自以為智,使聖智而可絕,皆非聖智也。七者不自以為仁,義者不自以為義,使七義而可絕,皆非仁義也。大巧不見其巧,大利不見其利,使巧利可絕,皆非巧利也。聖人用其實,不取其文,故其見於外者,無其形,眾人竊其似,以亂其真,故令見於外者有所屬。無其形者利物,而物不知,有所屬者,徒足以亂天下而已。聖人惡偽之足以亂真,故欲絕其本原,以救末流之弊,使天下之人不復懷利心而竊聖智之行,假七義而棄孝慈之實,用盜賊而棄巧利之便。惟以素朴先民,民見其見素抱朴,則不敢以文欺物;不以私欲示民,民見其少私寡欲,則不敢以文自欺。
  道德真經義解卷之一竟
  #1故為而不侍:『侍』疑當作『恃』。
  #2有仁我:『我』疑當作『義』。
  道德真經義解卷之二
  息齋道人解
  道經下
  絕學無憂章第二十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我獨怕兮其未兆,如嬰兄之未孩。乘乘兮無所歸。眾人皆有餘,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哉,純純兮。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忽兮若海,漂兮若無所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學不至於無,所學非絕學也。道以無得為得,學以無學為學。使道而可得,皆仁義也。使學而可學,皆名數也。故聖人以無得為得道,以無學為真學。故曰絕學無憂。若未至於無學,則天下之學無窮,得其一而遺其二,得於此而失於彼,則必以得為喜、失為憂,無時而息矣。道之本原,自其本而觀之,則未始不同。若不揣其本而齊其末,則末必至於大異。且唯之為恭,阿之為慢,方其唯阿之間,則相去幾何。及其為恭與慢,則相去遠矣。嚮理為善,背理為惡,方其嚮背之間,相去幾何。及其與善與惡,則相去遠矣。聖人嘗觀其始,知其本同,故反慢而為恭,反惡而為善,在俄傾之間耳。若知唯阿善惡之本同,則造於絕學,有不難者,然聖人出而應世,豈能易一世之所欲,以隨吾之所欲;同一世之所見,以齊吾見?人之所樂,吾亦從而樂之,人之所畏,亦從而畏之。但所以異於眾者,眾人荒樂,無央熙熙。然其樂如春登臺,其美如享太牢,其明昭昭然,謂莫我若,其智察察然,謂莫我過。蓋其心實以為樂,實以為美,實以為明,實以為智,昧於心性而惟實之知。故心外無所見。聖人心游於道,其應物者,非其實也。故怕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乘乘兮若無所歸,忽兮若海,漂兮若無所止。眾人皆有餘,我獨若遺。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且鄙。豈真愚人之心哉!蓋我所異於眾人,識本達原,不流於末,是謂貴食母。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孔者,大也。德之大者,其容亦大。道未嘗有容,而孔德之容亦依於道。故起以道起,吾不知其起,滅以道滅,吾不知其滅。道之為物,恍惚窈冥而不可常。然於恍惚之中有象,於恍惚之中有物,於窈冥之中有精,則無中無不有也。有中之有,眾以為有而不知有本不實,有中反無。無中之有,人所不知,而不知無中反有。蓋有中之有,有之粗者也。唯無中之有,然後為有中之真。唯其真而不假,故不以有而存,不以無而亡。是謂有信,自古及今,不變不異,其精不去。聖人所以能觀群有之始,而知群有之所由然,以其體於至無,故能觀眾有也。
  曲則全章第二十二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故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歸之。
  物不可以終曲,故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