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80-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义解-宋-李嘉谋-第9页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吾以是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物本非物,堅者偽體也,雖天之至堅,其極必歸於無。今天下之至柔,已能馳騁天下之至堅,況於無之真,豈不足以破有之偽乎?故無有能入無間。無間者,蹈水火、入金石,其精不亡之謂也。無為之為,其為以道。不言之教,其教以天。故無有能及之者。
  名與身孰親章第四十四
  名與身孰親?身與貸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名不親於身,貨不多於身,得不償其亡。而世人每責於名、溺於貨,徇於得者,由其無所見也。我愛于物,愛多則我費,物藏于我,物眾則我勞,小則辱,大則危,有不可勝悔者。君子則不然。知物之備於我,自反而足,故於外無求,雖欲辱之,不可得也。知吾之所止,止於至道,故非道不為,雖欲為之,不可得也。是以為常,常故能久。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淨為天下正。
  成與缺,沖與盈,直與屈,巧與拙,辯與訥,皆物之形似者也。惟道無名,以形求之,皆不可得。故雖成若缺,雖盈若沖,雖直若屈,雖巧若拙,雖辯若訥,蓋其成不以形,其盈不以器,其直不以壯,其巧不以心,其辯不以口,故世以形似求之,皆不可得也。蓋世之言道術,未有不偏,如躁勝寒,而不可以勝熱,靜勝熱,而不可以勝寒。要其各有所止也。惟清靜無為,雖不求勝物,而天下之物莫能勝之。故曰清靜為天下正。
  不出戶章第四十六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出三求天地者,求其形也。天地不可以形盡,而可理盡,故其出彌遠,其知彌少。若知其理之在此,則雖閉戶可也。聖人知不在形,故不必行;名不在色,故不必見;成不在事,故不必為。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七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天下有道,則能使兵為民。天下無道,則能使民為兵。人能知道,則能使色為空。人不知道,則能使空成色。可欲者,愛也。不知足者,取也。欲得者,有也。由愛生取,由取生有,眾有橫生,遂為無窮之咎。若知取不必外,是謂知足。知足則無不足矣。
  為學日益章第四十八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則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為學所以求知,故日益。為道所以去妄,故日損。知不極則損不全,故日益者,所以為日損也。若損之又損,妄去直全則無為矣。至今無為,則凡有為未嘗不無,此又未易以損益論也。及其無為之至,雖取天下而有之,尚猶不見其事。若以有事取之,取一物尚不可得,而況今取天下乎?
  聖人無常心章第四十九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怵怵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甚矣,心之為天下害也。莊子曰:賊莫大於德有心,而心有眼。蓋心之為物,潛天而天,潛地而地,無遠不至。而世人但以分別為心,分別心生,妄有所見,遂喪其全。此莊周所以謂之賊也。聖人之心,常與道俱,道無所不在,吾心亦無所不在,故無常心。及其出而應世,知其相從於妄,故取捨之心未嘗生也。善而吾從而善,不善亦吾從而善,於天下無不善,是謂德善。信亦吾從而信,不信亦吾從而信,於天下無不信,是謂德信。怵怵然常恐天下之人德有心而心有眼,穿鑿取與,不見大全。故每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用耳目所接者為明,而不知其非明也。聖人皆孩而畜之,使不為非明所亂。然則非明者,豈釋氏所謂無明者歟?
  出生入死章第五十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性無生死,出則為生,入則為死。有生則必有死,有出則必有入,物之所不能免也。今以一人之身言之,自少至壯,生之徒者也。自壯至老,動而之死者也。自老至死,死之徒者也。若以十計之,則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動而之死者十有三。人自壯以上皆趁於死,是生之徒止有十三。自動而之死以至死之徒,合十有六。凡如此者何也?以其生生之厚也。自愛其生,而不愛物之生,凡可取以厚其生者無不為也,猶其生生愈後,故其趁死愈速。善養生者則不然。知生無生。既知無生,則死不可得。死不可得,則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爪,兵無所容刃。雖有生亦不生,既知不生,則知所謂不死矣。
  道生之章第五十-
  道生之,德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