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86-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金-寇才质-第28页

害人也,鳥鵲之巢可攀援而窺,不傷人也。禽獸不能賊,非謂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寧於禍福,謹於去就,莫之能害也,含德之所致矣。《沖虛經》曰:太古之時,禽獸與人同居,與人並行。五帝三王之時,禽獸始驚散亂矣。逮於末世,禽獸隱伏逃竄,以避其難。《通玄經》曰:及至末世,道衰德薄,人為賊也,禽獸蟲蛇皆為人害,故鑄鐵鍛刃以禦其難。上古含德之厚,性比赤子,無利害之心,古樸長壽也。
  含德之厚,
  《通玄經》曰:古者至人之治,含德抱道,恬愉無矜而德乎和,盜賊不行,含德之所致也。《沖虛經》曰:含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
  比於赤子。
  《通玄經》曰:古者至德之世,其民童蒙如三月嬰兄不知利害,盜賊不行,含德之所政矣。《南華經》曰:衛生之經能兒子乎?終日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為,身槁木之枝。若是者,禍亦不至,福亦不來,禍福無有,惡人灾物害也。
  毒蟲不螫,
  《通玄經□精誠篇》曰: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其德生而不殺。當此之時,蟲蛇無不有其尾毒,藏其螫毒,不蜇人也,含德之所致矣。
  猛獸不據,
  《通玄經》曰: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其德生而不殺。當此之時,猛獸無不有其爪牙,走獸之群可係羈而從,不害人也,含德之所致矣。
  攫鳥不搏。
  《通玄經》曰: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其德生而不殺。當此之時,禽鳥無不有其爪距,飛鳥之巢可俯而探,不傷人也,含德之所致矣。
  骨弱筋柔而握固,
  《南華經》曰:兒子終日握而手不掜,同其德也,終日視而目不喧偏,不在外也,是至人之德矣。
  未知牝牡之合而歧作,精之至。
  《南華經》曰:兒子動不知所為,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精之至也。《沖虛經》曰:嬰兄之全。
  終日號而嗌不嘎,和之至。
  《南華經》曰:兒子終日嗥而嗌不嘎,和之至。
  知和曰常,
  《通玄經□下德篇》曰:上古重生,重生輕利,無所害神,有壽歲矣,故曰知和曰常。《沖虛經》曰:上古赤子嬰孩之性也,炁專志一,和之至也。物不傷焉,德莫加焉。
  知常曰明,
  《通玄經》曰:後世輕生重利,是謂重傷。重傷之人無壽類矣,故曰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
  《沖虛經》曰:其在童幼也,矜巧能修,名譽誇張於世。《通玄經》曰:益生曰祥。
  心使氣曰強。
  《沖虛經》曰:其在少壯也,則血氣飄溢,欲慮充焉,物所攻焉,德故衰焉。《通玄經》曰:心使氣曰強。
  物壯則老,
  《沖虛經》曰:其在老耄也,則欲慮柔焉,體將休焉,物莫先焉。《通玄經》曰:夫精神志氣者,靜而日充以壯,躁而耗以老。
  是謂不道,
  《通玄經》曰:人有夭死,非命而亡,薄賤其身,病共殺之。非恬愉者無以明德,故人強非道也,非德也,而可長久者,天下無之,不道早死。
  不道早死。
  《沖虛經》曰:其在死亡也,則之於息焉,反其極焉。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
  此章《南華經》言:古之道德有蔽塞在於諸子是者,九流聞其異端之風而喜悅之,以繩墨自矯,以備世之急,毀古之道德,不與先王同。夫為天下以養民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焉,害民之士者矣。智士無思慮之變則不樂,辯士無談說之序則不樂,察士無淩評之事則不樂,皆囿域於物,失其道者也。招世之士興朝,中民之士榮宮,筋力之士矜難,勇敢之士奮患,兵革之士樂戰,枯槁之士宿名,法律之士廣治,禮教之士敬容,仁義之士貴際。錢財不積則貪者憂,權勢不尤則誇者悲,勢物之徒,樂變遭時有所用,不能不為害也。九流塞道,書學繁亂也。
  知者不言,
  《南華經》曰:古士無為無思無慮,始知道,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南華經》曰:下士有為,因貴言傳書為形名聲色,言者不知,而世豈識之哉。
  塞其兌,
  《通玄經□下德篇》曰:古士塞其兌,其言也訒,大辯若訥。
  閉其門,
  《通玄經》曰:古士閉其門,默聰明也,大巧若拙。
  挫其銳,
  《通玄經》曰:古士挫其銳,去健羨也,無兵器矣。
  解其紛,
  《通玄經》曰:古士解其紛,無爭亂也,天下安靜。
  和其光,
  《通玄經》曰:古士和其光,無怨逆也。
  同其塵,
  《通玄經》曰:古士同其塵,無争怨也。
  是謂玄同。
  《南華經》顏回曰:隳肢體,黜聰明,離形去智,同於大通,此謂坐忘。《通玄經》曰:萬物玄同,無是無非。
  故不可得而親,
  《南華經》曰:仁義之士貴際,察士無淩評之事則不樂。
  不可得而疏;
  《南華經》曰:禮教之士敬容,智士無思慮之變則不樂。
  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