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黑之物者,以白為汙。夫好馬甚者,不見他物之可好;好鬼甚者,不見神明之可好。末世神怒者,非不祀神也,淫祀勝,神愈怒。《通玄經》曰:夫人之所以亡社稷,身死人怨,為天下笑,未嘗非好欲也,故曰執者失之。
是以聖人
《通玄經》曰:今天下之人邪於神鬼,孰能正之?治在道不在術,君子行正氣,小人行邪氣,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無為,故無敗,
《通玄經》曰:好於淫祀,不顧後禍者,邪氣也,故曰無為故無敗。
無執,故無失。
《通玄經》曰:末世執於鬼神,不顧後患者,邪氣也,故曰無執故無失。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
《通玄經》曰:禍福之起微而不可見,小人不知禍患之門,動而陷於罪,不慎微好也。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通玄經□符言篇》曰:官敗於失政,孝衰於無終,患生於執為,病在於不慎,故慎終如始,無敗事也。
是以聖人
《通玄經》曰:聖人見其終始,不可不察也。紂為象著而箕子唏其華侈,魯以偶人葬而孔子歎其非禮。見其所始,則知其所終。
欲不欲,
《南華經》曰:古人欲者,欲其所不能欲也,至欲於道矣。
不貴難得之貨;
《通玄經》曰:古人不貴難得之貨,不重無用之物。
學不學,
《南華經》曰:古之學者,學其所不能學也,至學於道矣。
復眾人之所過。
《通玄經》曰:古人之於善也,無小而不行;其於過也,無微而不改。
以輔萬物之自然,
《通玄經》曰:古之聖人者,性合乎道也,不學而知,不視而見,不聽而聰,自然之道也。
而不敢為。
《南華經》曰:古者上無為也,下亦無為也。
道德真經四子古道集解卷之八竟
道德真經四子古道集解卷之九
古襄寇才質集
古之善為道章第六十五
此章《南華經》言:上古大道至德之世,不尚賢,不使能,上如摽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為義,相愛而不知以為仁,實而不知以為忠,當而不知以為信。蠢動而相使不以為賜,是故行而無迹,事而無傳,民樸易治也。
古之善為道者,
《南華經》曰:玄古之君,天下無為也,天德而已矣。
非以明民,
《通玄經》曰:至忠復樸,民無偽匿。
將以愚之。
《南華經》曰:南越有邑焉,名為建德之國,其民愚而樸,則易治矣。
民之難治,
《南華經》曰:今周學智巧文華,不足以定天下,民難治矣。
以其智多。
《南華經》曰:上誠好智而無道,則天下大亂矣。故桀紂天下每每大亂,罪在於好智。今民之難治,以其智多也。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通玄經》曰:是故以智為治者,任一人之才難以持國。為智惠者則生姦,姦俗,亡國之風也,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通玄經□道原篇》曰:古者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知此兩者
《南華經》曰:去小智而大智明矣。
亦楷式。
《通玄經》曰:以文智慮為治者,苦心而無功。獨任其智,失則多矣。好智窮術也,以智生患。以智備之,譬猶撓水而欲求清也,難矣。知其治之本者,去巧智而已,無為自化。
常知楷式,
《通玄經》曰:今欲學其道,不得清明玄聖,專守文籍,必不能為治矣。
是謂玄德。
《通玄經》曰:古者聖人執玄德於心,而化馳若神。唯同乎大和持自然應者為能有治,是謂玄德。
玄德深矣遠矣,
《通玄經□自然篇》曰:上古聖人與天地相保,公正修道,人道深即德深,德深即功名遂成,此謂玄德深矣遠矣。
與物反矣,
《通玄經》曰:其與物反矣。注云:長處不智,故謂反矣。
然後乃至大順。
《南華經》曰:與天地相合,其合緡緡,若愚若昏,是謂玄德,同乎大順。
江海為百谷王章第六十六
此章《通玄經》言:上古聖人以道鎮之,退而勿有,法於江海,不為其大,功名自化,故能成其王。人之情性,心服於德,不服於力。德在讓不在争,是以古之聖人,欲責於人者先貴於人,欲尊於人者先尊於人,欲勝人者先自弱,欲卑人者先自卑。故貴賤尊卑,道以制之,以其言下人,以其身後人,即天下樂推而不厭,戴而不重,此德重有餘而氣順也。故知與之為取,後之為先,即幾於道矣。德施天下,守之以讓,先王所以守天下,故能長久,法海讓王也。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之王者,
《通玄經□自然倉》曰:江海窪下,百川歸之,能成其廣。
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通玄經》曰:江海因下為之,天池即淵德,魚鼈歸焉。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