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昆吾之刀,太阿巨闕之劍,吳鈞楚矛,蜀弩孟勞,豈假執持,無所用矣。五兵者,戈矛殳戟干,言有五等也。《周禮》廬人為廬器,凡祕過三,其身不能用也。祕,柄也。戈祕長六尺六寸,殳長尋有四尺。八尺曰尋,言一丈二尺也。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尋。夷,長也,長二丈四尺。平野之兵欲長,山林之兵欲短。執欲其說,被欲其堅。矛弋戰為鈎兵,欲無掉;刺兵欲無撓;戈殳為擊兵,欲上下強弱均,用之欲其疾速也。兵有鼓角金革、牙旗斧鉞、甲冑旌節、旗旗旒旐、弓弩弧矢,各有制度,其大約分為五等,三制九章之法,短兵有刀劍匕首之異,皆所以禦敵制勝也。既.陝慈制敵,以德行師,雖執其兵,執而不用,故若無兵也。《說文》曰:拱手執斤曰兵。
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
注:為禍之大,莫大輕侮敵人,輕侮敵人則殆喪吾以慈之寶矣。
疏:幾,近也。喪,失也。寶,謂慈也。夫為禍之大,莫大於輕侮前敵。好事交争如此,則近喪失吾以慈之寶矣。且失慈,以戰則敗亡,以守則離散。代間之禍雖非一途,離散敗亡,禍之大者也。
義曰:用兵之道,敵國在前,先代其謀,次料其敵。勇怯既等,眾寡復均,然猶得天之時,假地之利,揣理之曲直,因人之協和。或高壘深溝,挫孔明之銳氣;焚舟示死,雪秦繆之前羞。殞長星而告終,封殽尸而歸國。若不然者,則五千深入,永悲於鴈塞龍堆;百萬橫行,竟怯於風驚鶴唳。晋山草木,盡變人形,昆陽犀象,寧為我用。則謙慈之寶,於玆喪矣。
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注:抗,舉也。兩國舉兵以相加,則慈哀於人者勝也。
疏:抗,舉也。夫兩國抗兵以相加,則由其君用道,其將以慈,矜哀於人,不求多殺者,獲勝矣。
義曰:夫雖戎狄侵邊,豺狼害國,奸凶肆孽,妖逆亂常,推轂命師,鑿門授律,與民除害,不得已而征之,猶慮強抗則乖仁,故哀慈則合道。合道者必勝。乖仁者必亡,此天理之常然,詎可誣而蔽也?以慈之感,無或忽諸。
道德真經廣聖義卷之四十五竟
道德真經廣聖義卷之四十六
唐廣成先生杜光庭述
吾言甚易知章第七十
疏:前章明用兵之言,戒其輕敵。此章明暢理之教,示其易知,易知則必有宗。君輕敵則喪其慈善。初標聖教易知。次明迷途不曉。言有宗下解釋易知之意。夫唯下辯說不曉之由。後歎聖之懷玉以勗勤行之上士爾。○義曰:既明行慈者勝,輕敵者亡。此言易知易行,而迷者不知不曉,以其不知於至道,不能深了於戒言,瞢彼君宗,尚拘昏滯,是知我者少也。苟能法則於道,信為貴乎。若披褐而懷玉,非常徒之可識。夫道易知也,而不知者信為愚矣。不知而強知者,聖人不取。放下章次而明之也。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注:老君云:吾所說言契理,故易知;簡事,故易行。
疏:老君言,我所言者以暢於理,理,暢則言忘,故易知也;吾所事者,事於無事,事簡則無為,故易行也。
義曰:吾者,老君也。明此二經老君言教三寶四善,儉讓謙慈,皆實易知易行,可以理身理國,以無為為本,以清靜為基,清靜無為,事簡理暢,知之甚易,行之豈難。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注:天下之人滯言而不悟,煩事而不約,故莫能知莫能行。
疏:此歎眾生不能了言,無言執言而滯教,惑於言教,故莫能知也。不能悟事,無事煩事而不約,迷於塵事,故莫能行也。
義曰:代人惑於圖功輕敵,不能儉讓謙慈,既莫知之,豈能行也?且夫五千垂教,雖深契重玄,而導世引凡,且事唯簡要,無為則易悟,無事則易行。而棄無為無事之門,趨執教滯言之路,以斯致惑,故莫能知。勉語君宗,早期了悟。此老君所以戒勸也。
言有宗,事有君。
注:言者在理,得理而言忘,故言以無言為宗。事者在功,功成而不宰,故事以無事為君。
疏:此覆釋易知易行所由宗本也。君,主也。夫言者所以在理,得理而忘言,故言以不言而為宗本。事者所以在功,功成而遣事,故事以無事為君主。此豈不易知易行耶?
義曰:了言無言,有宗則易知也;於事無事,有君則易行也。滯言執教,則不知其宗;局守迷事,則不知其君。在乎捨執棄迷,漸悟於道爾。
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注:夫唯代人無了悟之知,是以不知我無言無事之教也。
疏:不我知者,謂不知我也。夫唯代人迷惑,無了悟之知,封著名相,不能暢理,於事執事,於言滯言,是以不知吾教以無言無事之意。又解云:老君言夫唯我所知,惟在無知;而天下之人用知求知,是以不知我也。
義曰:無言為了言之宗,歸於至理。無事為遣事之主,契彼無為。以世人不能知故難知,不能行故難行爾。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注:了知我忘知之意者希少,法則我不言之教者至貴也。
疏:希,少也。則,法也。老君言知我忘言契理之意者至希少也。若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