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而示人常易。夫坤隤然,其道若繁,而示人常簡。乾坤以易簡示人,故法象為可觀,以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故也。易知而不病其難知,易從而不病其難從,則天下才理雖隱於至蹟,可以洞察而無餘蘊,又奚往而不得之哉?由是觀之,則知聖人所守彌約,所施彌博,以易簡而得之者也,故曰觀天地則見聖人。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徽宗註曰:惟民生厚,因物有遷,含德之厚,不遷於物,則氣專而志一。孟子曰: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
疏義曰:秉彝之民,孰不好是懿德?然與接為構,故鮮克舉之。惟民生厚,言德之根於性也,因物有、遷,則性之淪於偽矣。惟含德之厚者,然後不見異物而遷焉,不遷於物,則氣專而志一。故列子曰:其在嬰孩,氣專志一,和之至也,物不傷焉,德莫加焉。氣者虛而待物,氣專則靜而不雜,與《經》所謂專氣政柔者是也。志者心之所之,志一則齊而不二,與孔子所謂若一志者是也戶氣專志一,則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矣,此孟子所以稱大人不失赤子之心。蓋盡性者,大人之事。能盡性,則實而不失其斯以虛,動而不失其所以靜,與赤子之純而不虧,真而無偽也奚擇?是以大丈夫處其厚而不處其薄。
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徽宗註曰:含德之厚者,憂息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物莫能傷焉。莊子曰:人能虛己以進世,其孰能害之?
疏義曰:世之貴於赤子者,以其靜而不變,純粹而不維,無憂患之虞,無邪氣之累也。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所以憂息不能入,邪氣不能襲也。憂息自外而至,故曰入。邪氣乘隙而投,故曰襲。憂息不能入,則其德全;邪氣不能襲,則神不虧。若然者,禍亦不至,福亦不來,不以人物利害相攖,故物莫能傷焉。物莫能傷,則無所與忤,而為虛之至矣。莊子曰:人能虛己以遊世,其孰能害之?蓋至虛則物無自入,如虛舟來觸,雖有褊心者,不怒也。人能致虛以遊乎世俗之間,與物委蛇而同其波,孰得而害之哉?此至人之用心若鑒,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者,亦虛而已。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
徽宗註曰:德全者形全,故骨弱筋柔而握固。形全者神全,故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者,可以入神,莊子曰:聖人貴精。
疏義曰:生者德之光,能全其德,斯能全其形,斯謂德全者形全也。身者神之宇,能全其形,斯能全其神,所謂形全者神全也。德全者形全,故骨弱筋柔而握固,以其形生而不弊,不知所取而握固也,與夫形勞而不休則弊者異矣。形全者神全,故未知牝牡之合而作,以合神全而不虧,不知所與而作也,與夫精用而不已則勞者異矣。自非精之至,孰能與此?蓋惟天下之至精,為能合天下之至神,精之至者,可以入神,則精與神合而不離矣。莊子曰聖人貴精,蓋一之精通合乎天倫,人而合乎天,則亦天而已,此聖人所以貴精也。莊子論養神之道,其言有及於貴精,豈非精神生於道,形本生於精者,有在是耶?
終日號而啞不嘎,和之至也。
徽宗註曰:致一之謂精,精則德全而神不虧,沖氣以為和,為和則氣全而啞不嗄。人之生也,精受於天一而為智之源,和得於天五而為信之本,及其至也,可以入神,可以復命。而失其赤子之心者,精搖而不守,氣暴而不純,馳其形性,潛之萬物,豈不悲夫。
疏義曰:萬物以精化形,得一以生,玫一之謂精也。致一則不二,與《易》稱言致一也同意。精者天德之至正,保其精則德全而神不虧,所謂其天守全,其神無部也。萬物負陰而抱陽,得陰陽之中,沖氣以為和也。沖氣交通而成和,與列子言沖和氣者為人同意。和者發而皆中節,得其和則氣全而嗌不嗄,所謂兄子終日嗥而隘不嗄,和之至也。人之生也,精受於天一而為智之原,和得於天五而為信之本。蓋精者,一之所生也,受於天一之水,於方則為北,所以為智之原。和者,氣之所鍾也,得於天五之土,於位則居中,所以為信之本。人之有生,秀鍾五行,自天一至於天五,而生成之數具,誠能守其一以處其和,且將修身,千二百歲而形未嘗衰矣。及其至也,豈不可以入神復命乎?可以入神,則妙於無方,所謂精義入神者是矣。可以復命,則歸於寂定,所謂靜曰復命者是矣。世之人所以失其赤子之心者,精搖而不守,氣暴而不純也,又烏知不搖其精,使之守而勿失,無暴其氣,使之純而不虧哉?於是馳其形性以傷其生,潛之萬物以汨其欲,其自棄之甚如此,豈不悲夫。
知和曰常,
徽宗註曰:純氣之守,制命在內,形化而性不亡。
疏義曰:和者,大同於物。關尹論至人行乎萬物之上而不慄曰:是純氣之守也。能守其氣,使之純粹而不雜,則溫溫乎其和可知矣。惟其和之至,故能遊乎萬物之所終始,通乎物之所造,所謂制命在內,形化而性不亡者是也。制命在內,則造化自我,亙古今而常存;形化而性不亡,則一性常存,更萬形而不易,以挈天地,以襲氣母,得不謂之常乎?
知常曰明,
徽宗註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