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從出也。雌雄交感,陰陽相配,有其理而無其心,則魂魄合一而不離。此無欲也。明白四達而能若無知無識,則藏明於晦,自能使魂魄合一而不離。此藏明也。大抵純固、無心、清浄、無欲、藏明,則魂魄二者自能抱一。魂魄抱一,為生生之源。天道以生養萬物為心,而尤以人為心。生之畜之者,天道也,而魂魄相離則不能生。老氏以五事教人,而天地生物之仁為無窮。然天道生而不有,何嘗自有其生之之功?為而不恃,何嘗自恃其為之之功?雖為萬物之長,而無主宰之心,是謂玄妙之德。以魂魄抱一為生生之本,而以不有不恃不宰為無容心。生養之恩,天與聖人一而已矣。
本一庵居士曰:載營魄至是謂玄德。魂魄之義,先儒辯之詳矣。愚按記禮祭義,孔子曰:魄者,鬼之盛也。鄭氏注曰:耳目之精明為魄。此語最為簡功。朱氏謂營與熒同,為精明光炯之意,是營魄者形體之神靈也。夫人形生神,發耳目鼻口之精明,皆本於一性。釋氏所謂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者是也。惟其為物所引,流蕩忘返,是以形弊於外,識亂於內,忽焉而死。魂升魄降,不可復合。欲其死而不忘,難矣。故知道者收視返聽,迴光返照,以復一性之源。載者,安住而不馳之謂。抱者,保合而不失之謂。一則性也。釋氏所謂返流全一,六用不行,明不循根,寄根明發者是也。寄根明發,載營魄也。返流全一,抱一不離也。此復性踐形之要道,非真修鍊形神長生久視而已。專,不雜也。致,至也。嬰兒無知思之誘以動其氣,故其氣也專。無物我之競以傷其柔,故其柔也至。人之持氣尚柔者,能勉於蹔而不能常,必如嬰兒然後為至也。此二者皆反之於有生之初,惟滌除玄覽乃神聖之極功。蓋滌除塵垢,固真見所自出,外物有一塵之不盡則明睿,有一毫之未了惟滌除之,至使吾心目朗然,則洞視萬物,浄者固浄,穢者亦浄,無所揀擇,不見瑕疵,是為至也。治身既至於是,推而治世應物,愛民治國,其常也。天門開闔,其變也。《易》所謂一闔一闢謂之變是也。為雌者和而不倡,後而不先之義。其處常也,無有為之迹。其臨變也,無先物之心。蓋無將無迎,安乎自然而已。明白四達而能無知,則所謂聰明睿智,守之以愚也。生之畜之者,德也。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德之而無德之之心,乃德之玄也。老子此章#2,身治國之道備矣。
《拾遺》陸曰:載由天也。發語之端也。
石潭曰:載營魄抱一,能無離。營,古註以為魂。蓋魂即月之明也,魄即月之魄也。月受日光以為明,魄必載魂則生而不死。抱一者,魄與魂合為一,未嘗離也。專氣致柔,能嬰兒。人賦形氣以生,陽氣既盛不能自制,未免流蕩,而失其真。惟能專守其氣,而使之柔如嬰兒之雖而未嘗知牝牡之合,則善矣。即下文含德之厚,比於赤子之意。滌除玄覽,能無疵。古說謂心覽於萬事,易於感物而動,故必滌除外欲,而無一毫疵病可也。愛民治國,能無為。古注謂治身者愛氣則身全,治民者愛民則國安。含此兩意。能無為者以治身言,則上章用之不勤也;以治民言,則所謂無為而治也。但河上公本作無知,却與下段同意。當以無為為是。天門開闔,能無雌。程泰之謂:莊子指宇宙萬物生死有無出入之地以為天門,雌者安靜柔弱,能為雌者,言陰陽闔闢雖有生物之功,而未嘗自以為能生物也。即生而不有之意。明白四達,能無知。明白四達而能無知,蓋此心雖無所不知,而未嘗求其知,所謂不思而得,不慮而知也。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上文載營魄、專氣致柔、滌除玄覽,專以治身言。愛民治國、天門開闔、明白四達,則兼以及物言。此乃總下三句,而言生之畜之萬物各得其所,而不知所以然而然,是謂玄德也。即百姓不知帝力之意。
道德真經集義卷之十六竟
#1 失之道哉:疑作『天之道哉』。
#2 老子此章:本句下脫一字,疑為『修』或『養』之類文字。
道德真經集義卷之十七
凝遠大師常德路玄妙觀
提點觀事劉惟永編集
前朝奉大夫太府寺簿兼
樞密院編修丁易東校正
三十輻章
考異:河上公作《無用章》,趙實庵作《隱顯玄彰義章》也。
唐明皇疏:前章明養神愛氣,不雜故無疵。此章明利有用無,相資而功立。故乾坤為大易之韜,轅厢成用無之質,標器室以為喻,存利用之結成爾。
杜光庭曰:愛氣養神,則尚乎清靜。用無利有,則在彼相資資取也。車器室三者、皆假其有而取其無以為用也。車以運載,器以盛受,室以居止,心資外有而用中無,故能成有用之功爾。乾坤為大易之蘊者,《易□繫辭》也。明易之所立,本乎乾坤。乾坤不存,則易道無由起。故云乾坤是易道蘊積之根源、與易為川府奧藏也。故下文云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也。亦猶輪轂轅厢為車之質,轅厢毀則無以見車。將明利用之因,故舉三物之喻。理國者民存則有國,民散則國危。理身者神存則有生,神逝則身滅。利用之道,實相資也。
張沖應曰:無者虛也,炁非虛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