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萬物,非但生之而已,乃復長養成熟覆育,全其性命。人君治國治身,亦當如是也。○弼曰:謂成其質,各得其庇蔭,不傷其體矣。○雱曰:一本云德畜之。
生而不有,
河曰:道生萬物,不有所取,哄為利也。
為而不恃,
河曰:道所施為,不恃望其報也。○弼曰:為而不有。
長而不宰,
河曰:道長養萬物,不宰割以為利用也。
是謂玄德。
明皇曰:具如載營魄章所釋,彼章言人修如道,此章明道用同人。○河曰:道之所行,恩德玄暗,不可得見。○弼曰:有德而不知其主也出乎幽冥,故謂之玄德也。○雱曰:道以不生,故能生生,及其生生,亦德而已。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明皇曰:始者沖氣也,言此妙氣生成萬物,有茂養之德,故可以為天下母。○河曰:始有道也。道為天下萬物母也。○弼曰:善始之則善養畜之矣,故天下有始,則可以為天下母矣。○雱曰:有名萬物之母,則道是也。始與母本同一體,當其生生,故但謂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明皇曰:萬物既得沖氣茂養,以知其身,即是沖氣之子。○河曰:子,一也。既知道已,當復知一也。○雱曰:萬物由道以出,道為之母,故謂之子,得道則萬物之理不待識而知。
既知其子,復守其母。
河曰:已知一,當復守道,反無為。○雱曰:至人雖禪窮物理,而知理無實相,故雖知之,而不逐理而離道,故曰復守其母也。
沒身不殆。
明皇曰:既知身是沖氣之子,當守此沖和妙氣,不令離散,則終沒其身長無危殆。○河曰:不危殆也。○弼曰:母,本也,子,末也,得本以知末,不合本以逐末也。○雱曰:夫見理之後,逐理不返,則妄作為凶,失道遠矣。故知子守母,乃常不殆也,故下文云。
塞其兌,
河曰:兌,目也。目不妄視也。
閉其門,
河曰:門,口也,使口不妄言。○弼曰:兌事欲之所由生,門事欲之所由從也。○雱曰:兌,悅也,人悅則形開,故為兌。兌則物入之矣。夫所以悅而至於形開者何也?由不守其道而妄物理之美,故悅而隨之以出也。門者,精神所出也,外見諸理,形開以受之,而復出精神,與之為精,則擾擾萬緒,自此始矣。故當塞兌閉門,常守其母也。
終身不勤。
明皇曰:兌,愛悅也。目悅色,耳悅聲,六根各有所悅,縱則生患,是故塞之。不縱六根愛悅,則禍患之門閉矣,故終身不勤勞矣。○河曰:人當塞目不妄視,閉口不妄言,則終身不勤矣。○弼曰:無事永逸,故終身不勤也。○雱曰:塞兌閉門以外應物,則酬醉萬變而用常有餘。
開其兌,
河曰:開目視情欲也。
濟其事,
河曰:濟,益也。益情欲之事。
終身不救。
明皇曰:開張六根,縱其視聽,以成濟其愛悅之事,則常有禍息,故終身不救。○河曰:禍亂成也。○弼曰:不閉其原,而濟其事,故雖終身不救。○雱曰:兌開物入,而復費神用以濟其事,則以內徇外,逐物往矣,一溺此流,誰能救之哉。
見小曰明,
明皇曰:人能於事微小,則見而改行,可謂明矣。○河曰:萌牙未動,禍亂未見,為小昭然,獨見為明。○雱曰:守道則其見者微,逐理則所知者博。
守柔曰強。
明皇曰:守柔弱,則人不能加,可謂強矣。○河曰:守柔弱,日以強大也。○弼曰:為治之功不在大,見大不明,見小乃明,守強不強,守柔乃強也。○雱曰:柔者,本也,憑強陽以為強,則逐物而不返,唯守柔故勝物而不傷。
用其光,
河曰:用其目光於外,視時出之利害。○弼曰:顯道以去民。
復歸其明。
明皇曰:見小則明,守柔則強,若矜明用強,將失守柔見小之義,故當用光外照,復歸守內明,則長無息累矣。○河曰:復當反其光明於內,無使精神泄也。○弼曰:不明察也。○雱曰:聖人之光,則火性是也。火性周乎虛空而光,託薪以為體,照用既罷,還歸於空,初不自明,因薪示明而已,聖人之光由物顯照,物既無常,照亦隨已,故雖應醉無窮,而初不費我也,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無遺身殃,
河曰:內視存神,不為漏矣。
是謂襲常。
明皇曰:遺,與也。言還守內明,則無與身為殃咎者,如此是謂密用真常之道。○河曰:人能行此,是謂習修常道也。○弼曰:道之常也。○雱曰:儻有其明,則是有我相,我相既立,物物為殃,故能明上文所謂乃終無殃也。外此道者,皆生滅法,唯體此義,乃始常住。襲者,體之而自不顯之謂也。
道德真經集註卷之七竟
道德真經集註卷之八
明皇河上公王弼王雱註
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
河曰:介,大也。老子疾時王不行大道,故設此言,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