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水仙源錄
經名:甘水仙源錄。十卷。元代李道謙編撰。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記傳類。參校本:藝風堂拓本、柳風堂石墨祐本、元好問《遺山集》、《古樓觀紫雲衍慶集》、《牧庵集》、《秋澗集》。
甘水仙源錄序
夫道家之學以祖述黃老而憲章莊列者也,後之學者去聖逾遠,所謂微妙玄通大本大宗閎衍博大之理,枝分派別莫得其傳,蓋已數千餘歲。於今矣,道不終否,待時而行。我重陽祖師挺天人之姿,奮乎百世之下,乃於金正隆己卯夏遇真仙於終南山甘河鎮,飲之神水付以真訣。自是盡斷諸 緣同塵萬有,即養浩於劉蔣、南時等處者三年,故得心符至道。東遊海濱,度高弟弟子丹陽、長真、長生、長春、玉陽、太古諸君,遞相闡化。於是高人達士應運而出,大則京都小則郡邑,建立名宮傑觀比比皆是,遂使真風遐布於世問,聖澤丕敷於海內,開闢以來而道門弘闡未有如斯時之盛。嗚呼,其重陽祖師暨門下諸君有功於玄教者為不淺矣。道謙爰從弱冠寓跡于終南劉蔣之祖庭,迄今甫五十載,每因教事歷覽多方,所在福地名山、仙宮道觀堅立各師真之道行,及建作勝綠之碑銘者,往往多鴻儒鉅筆所作之文,雖荊金趙璧未易輕比。道謙既經所見隨即紀錄,集為一書,目之日《甘水仙源錄》,鋟梓以傳。如他日嗣有所得繼之斯後,庶使向上諸師仙功道行不離几席之上,得以觀覽者焉,亦可謂玄教盛事之一端也。至元戊子歲重九日夷門天樂道人李道謙序。
甘水仙源錄卷之一
夷門天樂道人李道謙集
詔書
皇帝若曰:大道開明,可致無為之化;至真在宥,迄成不宰之功。朕以祖宗獲承基構,若稽昭代,雅慕玄風。自東華垂教之餘,至重陽開化之始,真真不昧代代相承,有感遂通無遠弗屆。雖前代累承於褒贈,在朕心猶嫌於追崇,乃命儒臣進加徽號。惟東華已稱帝君,但增紫府少陽之字,其正陽、純陽、海蟾、重陽宜錫真君之名,丹陽以下七真俱號真人,載在方冊傳之萬世。噫,漢世之張道陵,唐朝之葉法善,俱錫天師之號,永為道紀之榮,當代不聞異辭,後來立為定制,朕之所慕或庶幾焉。
東華教主可贈東華紫府少陽帝君。
正陽鍾離真人可贈正陽開悟傳道真君。
純陽呂真人可贈純陽演正警化真君。
海蟾劉真人可贈海蟾明悟弘道真君。
重陽王真人可贈重陽全真開化真君。
丹陽馬先生可贈丹陽抱一無為真人。
長真譚先生可贈長真雲水蘊德真人。
長生劉先生可贈長生輔化明德真人。
長春邱先生可贈長春演道主教真人。
玉陽王先生可贈玉陽體玄廣度真人。
廣寧先生郝大通可贈廣寧通玄太古真人。
清爭散人孫不二可贈清爭淵貞順德真人。
宜令掌教光先體道誠明真人張志敬執行,準此。至元六年正月日。
碑文
終南山神仙重陽真人全真教祖碑
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密國公金源濤撰
皇圖啟運,必生異人。大定隆興,道圓賢哲。夫三教各有至言妙理,釋教得佛之心者,達麼也,其教名之日禪;儒教傳孔子之家學者,子思也,其書名之曰《中庸》;道教通五千言之至理,不言而傳,不行而至,若太上老子無為真常之道者,重陽子王真人也,其教名之日全真。屏去幻妄,獨全其真者,神仙也。真人名詁,字知明,應現於咸陽大魏村。仙母孕二十四月又十八日,按二十四氣餘土氣而成真人也。真人美鬚髯,大目,身長六尺餘寸。氣豪言辯,以此得眾。家業豐厚,以粟貸貧人,惠之者半,其濟物之心略可見矣。弱冠r修進士舉業,籍京兆府學,又善武略。聖朝天眷問收復陝西,英豪獲用,真人於是捐文場應武舉,易名德威,字世雄,其志足可以知。還被道黑充餘,善根積著,天遣文武之進兩無成焉。於是慨然入道,改今之名字矣。會廢齊攝事,秦民未附,歲又饑饉,時有群寇劫真人家財一空。其大父訴之統府,大索於鄰里三百余戶,其所亡者金幣頗復得焉。又獲賊之渠魁,真人勉之曰:此乃鄉黨饑荒,譬如乞諸其鄰者,亦非真盜也,安忍陷於死地。縱捨使去。里人以此敬仰真人愈甚。咸陽、醴泉二邑賴真人得安。是後於終南劉蔣村創別業居之,置家事不問,半醉高吟曰:昔日龐居士,如今王害風。於是鄉里見真人曰:害風來也。真人即應之。蓋因自命而人云。正隆己卯季夏既望,於甘河鎮醉中啗肉,有兩衣氈者繼至屠肆中。其二人形質一同,真人驚異,從至僻處虔禱作禮。其二仙徐而言曰:此子可教矣。遂授以口訣。其後愈狂,詠詩曰:四旬八上始遭逢,口訣傳來便有功。明年,再遇於醴泉,邀飲肆中酒家,問之鄉貫年姓。答曰:濮人,年二十有二,姓則不知也。其異歟。留歌頌五,命真人讀餘火之,文載《全真集》中。自此棄妻子,攜幼女送姻家曰:他家人口我與養大,弗議婚禮。留之而去。又為詩,故以猥賤語晉辱其子孫,其末後句云:相違地肺成懼樂,撞入南京便得真。後別號重陽子,於南時村,作穴室居之,名日活死人墓。後遷居劉蔣村北,寓水中紙,凡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