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祖庭仙真內傳
經名:終南山祖庭仙真內傳,三卷。元李道謙編。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記傳類。
目錄
序
卷上
玉蟾真人 靈陽真人 劉通微 史處厚 嚴處常 姚琺
曹瑣 來靈玉 雷大通 劉真一 李大乘 趙九淵
蘇鉉 于通清 趙悟玄 段明源
卷中
柳開悟 任守一 楊明真 周全道 喬潛道 李沖道
趙九古 陶彥明 王志達 薛知微 陳知命 宋明一
呂道安 畢知常
卷下
清和真人 真常真人 洞真真人 披雲真人 白雲真人 無欲真人
圓明真人
終南山祖庭仙真內傳序
子景之隱几坐忘,非南華之稱贊,則人莫知其為有道。太白之仙丰道骨,非司馬子微之裁鑒,則世莫識其為異人。學道之人,隱逐巖谷,銓守連廬,被褐懷玉。負抱經綸之才,不為世用,獨善其身而恬然,委說千載而下不知其幾,千百人不幸,不為世所知。卒於湮沒無聞,與草木俱腐,惜哉。幸而有好事者紀錄為傳,則又過神其事,反使後世不能盡信。吾恐隱士之心必不汲汲於索隱,行怪以駭人之觀聽也。夫世之所貴乎修仙者,亦在乎守道不變,陰功濟人,正容悟物、處順安時而已。豈直以乘雲氣,跨箕尾,解水火,遣冠烏,拔宅昇,舉坐脫立亡,而後為得道之證耶。嘗觀舊所謂列仙、總仙、高道等傳,未有不涉此議者,今已不存。天樂真人李君復,於暇日編述嘗居祖庭者已往師真道行,別為一傳,使後人知所宗本。其辭直其事的,坦然明白,略無詭侈。信可以發潛德之幽光,示後學之楷式,其用心豈淺淺哉。昔劉翰林碑祖師仙跡,以謂師之出神入夢,擲傘投冠,其他騰凌滅沒之事。皆其權智,非師本教噫。後之學者,有能體祖師之苦志,鍊行闡化度人,以達於成己成物。則將來秉筆者自有定論,固無但私於我祖庭焉。
至元甲申歲二月初吉,知常盛德大師提點,終南甘河鎮遇仙宮事王道明序。
終南山祖庭仙真內傳卷上
夷山天樂道人李道謙編
玉蟾真人
師姓和氏,名德瑾,秦州甘泉縣人。天姿整秀,志學之歲,攻事翰墨及冠隱。身為刀筆吏,然處事中正。以道存心,未嘗取非義財。遇高人勝士,靡不參請。天德問以部橡出身,方將遊仕宦途。忽一道者過門,師延至家,酌酒談玄,大適其意,少焉而去。他日道者復至,臂擎一梟,謂師曰:此物雖許大眼,了不識人。師乃悟為異人,因問其鄉里姓字,不告而往。後月餘道者復來,身染厲疾,止於其家。膿血汗穢,殆不可近。師為召醫,百療不效。經歲乃姐,師備禮葬之。又數月一老媼詣門,泣且告曰:老身有兒,性嗜雲水,不事家業。近知遊居貴宅,特來相尋。師告以病姐,媼慟哭不已,曰:老身與兒,止是二口。兒今既死,何所託身。師請以母禮事之,一日媼曰:吾欲啟壙,一睹兒面,雖死無憾。懇告再四,師為發塚,但空棺而已。中有祕旨一幅,老媼亦失所在。師嘆曰:吾今遇真仙,尚汨沒塵堂中,果何為也。由是黜妻棄子,易衣入道。時聞重陽祖師亦遇真,居終南,乃往參同。大定三年,於劉蔣村結茅,與靈陽李公三人同處。· 既而心地圓通,大得其妙。七年丁亥,重陽束遊海上,師與靈陽共居暢道。十年庚寅春,馬譚劉丘四真將至,師及李靈陽時寓終南太平宮。留錢於貨羹之家,謂曰:今日當有丘劉譚馬四仙客至,可善待之。良久四人果至,貨羹人邀之曰:公輩豈非丘劉譚馬邪。四人相視而笑曰:汝何由知之。曰:和李二師已留羹錢矣。四子嘆異,食畢往見,圻然相得。師嘗命畫工寫真,托虎而睡,眾莫能曉。秋九月初師忽覺道體違和,丹陽命長春侍。疾至十四日,偷然順化。四子葬于劉蔣菴側。畫梵虎睡者,乃頂表歸期在寅年也。升仙之後,有臨潼張公久患風疾。眾醫莫效,將屬績之際,夢師至門,告以治療之方。問其姓名,曰:吾終南和玉蟾也。覺而其疾少愈。用其所告之劑,疾果頓差。張就菴設齋建亭,以酬其惠。謐曰:玉蟾普明澄寂真人。今一祖庭石刻尚在。
靈陽真人
師姓李氏,京兆終南縣人。聰明特達,學問淹該。天德問遇異人點化,自是落魄,不問家事。視富貴若浮雲,遠名利如栓桔。徜徉泉石,以道自樂。韜光晦邇,素厭人知。故終身不告人名字,里人但以李真人呼之。至大定三年,與重陽祖師洎玉蟾和公同結茅于劉蔣居之。其於鉛汞龍虎之學,多賴重陽指授。七年丁亥夏重陽束遊海上,師與和公止居劉蔣修身接物。重陽至汴,寄之以詩云傳語。和公與李公首先一志,三人同其為交契可知矣。迨十年春重陽升仙于汴梁,丘劉譚馬四真入關,待二師以叔禮。是年秋玉蟾亦假化,師與眾真同處。二十八年春正月長春丘君奉語赴闕,拜別之際師囑曰:重陽謂汝必能大開玄教,今其時矣。萬一審自保愛,來春鶴馭早還,吾專俟汝為喪主。秋八月長春得旨還終南,是冬盤桓山陽淮洛之間。明年春二月西歸,過鄂郊秦渡鎮道眾請留數偶。先旬日前師無恙,絕粒不食,眾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