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道專心,祈請即驗。鄭□音啼女腳患跛躄,就陽請水濯足,餘以灌庭中枯棗樹,棗樹即生,腳亦隨差。晉簡文既廢世子,而後無息,陽時在第,密為祈請,三更中有黃氣,起自西南。逕墮室爾,夜李太后即懷孝武,冥道之力。
第二十卷云:暨慧琰,昊興餘杭人也。幼出家,為比丘尼,後捨尼為女道士,遂入居天目山,斷穀服食。人有疾急施一符,莫不立愈也。
《列仙傳上》云:太山下,石父賣藥都市,父自言三百歲。後有疫氣,民死者萬計,長史至父所請救,擁朱旛繫黃散以行民間,飲散者即愈,所估亦萬計也。
《列仙傳下》云:昌容者,常山上道士也。自稱殷王女,食蓬蔂根,往往人見之者,二百餘年而顏色如年二十人。能致紫草,賣與染家,得錢以遺孤寡,歷世而然,奉祠者萬家云云。
《神仙傳第三》云:沈羲者,吳郡人也。學道於蜀中,但能消灾治病,救濟百姓也。
第四云:黃廬子者,姓葛,名越。其治病,千里寄名,與之皆愈,不必見病人身也。
第五卷云:沈建者,丹陽人也。善能治病,病無輕重,見建者皆愈也。
第八云:王遙,字伯遼,鄱陽人也。頗行治病,病無不愈。亦不祭祀,不用符水、鍼藥。其行治病,但以一八尺布帕敷地坐,不飲不食,須夾病愈便去。其有邪魅作禍者,遙但晝地作獄囚,口召呼之,皆見其形在獄中,或狐貍鼉蛇,乃斬而焚燒之,病者尋愈也。
第九云:李常在者,蜀郡人也。護病困者三日愈,微者一日愈。其不可愈者,則不往護之。
又云:干君者,北海人也。病癩數十年,百藥不能愈,見市中一賣藥公,姓帛,名和,往問之。公言:卿病可護。卿審欲得愈者;明日鷄鳴時來會大橋北木蘭樹下,當教卿。明日鷄鳴干君往到期處,而帛公已先在焉,怒曰:不欲愈病耶?而後至何也?更期明日夜半時。於是干君日入時便到期處,須臾公來。干君曰:不當如此耶?乃以素書二卷授干君,誡之曰:卿得此書,不但愈病而已,當得長生。干君再拜受書。公又曰:卿歸更寫此書,使成百五十卷。干君思得其意,內以治身養性,外以消災救病,無不差愈,在民間三百餘年,道成仙去也。
《登真隱訣》云:南極南嶽真人左仙公太虛上真君,姓赤,諱中英。初,學道在金華山,忽得疾病困篤,經一十六年,青童授《智慧消魔經》,扶疾諷誦三千遍,都愈也。
《道學傳第七》云:陸修靜,字元德,吳興東遷人也。宋大始七年四月,明帝不豫,先生率眾建三元露齋,為國祈請,至二十日雲陰風急,輕雨灑塵,二更再唱,堂前忽有黃氣狀如寶蓋,從下而昇,高十丈許,彌覆階墀數刻之頃,備成五色,映曖檐榥,徘徊良久,忽復迥轉至經臺上,散漫乃歇,預觀齋者百有餘人,莫不皆見,事奏天子疾廖,以為嘉祥。
又云:孟景翼,字輔明,平昌安丘人也。梁竟陵王遇《靈寶經》一部,看便以擲地,少日便手發疽瘡,痛楚特甚,遂遣馮先生首謝,先生為作悔辭,備加慊疑,雖蒙少差,終為此疾而亡也。
第十八卷云:婁安樂,譙國人也。妻傅氏,患風瘡十餘年,治之百方不差,唯專道門,願得濟兔。宋元嘉七年六月,天暴風雨,安樂兄屋崩倒,傅懼己室方壞,將致頹壓,忽走出中庭,忘己腳疾,於是復常,由其信法故也,豈醫藥之足賴哉!
《玄母八門經》云:仙人趙成子,服五石,石發死幽州上谷玄之山。六年間,忽有一人山行,見此死屍腹爛石出,探而吞之,別去四五年,此石飛出,還入前日死屍之口,屍起成人,面生玉光,此盜石人被五老仙公切齒訶之。此盜五藏寶石之人也。此癩面人也,即面上生癩,比至一門大小遭癩,俱死滅族之也。
《神祝經第一》云:青氣者卒死,赤氣者腫病,黃氣者下痢,白氣者霍亂,黑氣者官事。赤頭鬼持此氣,布行天下,殺其惡人也。
《登真隱訣》云:崔文字,《列仙傳》云太山人,在太山下以藥救病人者,赤君在金華山病十六年,後風消得道也。
《真誥第五》云:風消得道。
《真誥第五》云:風病之所生,生於丘墳陰濕三泉壅滯。是故地官以水氣相激,多作風痺。風痺之重者,舉體不授,輕者半身,或失手足也。若常夢在東北及西北,經接故居,或見靈林處所者,正欲與塚氣相接也。墓之東北微絕命,西北為九危,此皆塚訟之凶地。若見亡者,於其間,蓋其驗也。若每遇此夢者,臥覺當正向上三啄齒而祝之曰:
太元上玄,九都紫天,理魂護命,高素真人,我受上法,受教泰玄,長生久視,身飛體仙,塚墓永安,鬼訟塞姦,魂魄和悅,惡氣不煙,遊魅罔象,敢干我神,北帝打制,收氣入淵,得錄上皇,謹奏玉晨。如此者再祝,祝又三叩齒,則不復夢塚墓及家死鬼。若經常得惡夢不祥者,皆可按此法。於是鬼氣滅也,邪魅散形也。
又云:手臂不授者,沈風毒氣在脉中,結附痺骨,使人然也。宜鍼灸,鍼灸則愈。又宜接北帝,曲折之祝。若行之百過,疾亦消除也。先以一手徐徐按摩疾臂,良久畢,乃臨目內視,嚥唾三過,叩齒三通,正心微祝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