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4-正统道藏太平部

35-正统道藏太平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第104页

,腹脹滿,食不消化,吐血酸削,四肢羸露,不欲飲食,鼻衄,目眴□□不明,肩頭脅下痛,小腹急,灸二三百壯。
  大腸輸在十六椎兩邊相去一寸半,主風,腹中雷嗚,腸僻泄利,食不消化,小腹絞痛,腰脊疼強,或大小便難,不能飲食,灸百壯,三日一報。
  掖門在掖下攢毛中一寸,名太陽陰,一名掖間,灸五十壯,主風。
  絕骨在外踝上三寸,灸百壯,治風,身重心煩,足經疼。
  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之二十五竟
  #1三:原作『二』,據影宋刻本改。
  #2方: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3方: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4二兩:影宋刻本作『一兩』。
  #5二升:影宋刻本作『 三升』。
  #6稍:原作『彼』據影宋刻本改。
  #7各一兩:影宋刻本作『各二兩』。
  #8二兩半:影宋刻本作『一兩半』。
  #9各二兩:影宋刻本『甘草二兩』,餘藥『 各一兩』 。
  #10各二兩:影宋刻本『升麻、鐵精』各用『一兩』。
  #11二升七合:影宋刻本作『一升七合』。
  #12分五服,溫服:影宋刻本作『分溫三服』 。
  #13所:影宋刻本作『補』。
  #14 各二升:影宋刻本『枸杞根汁』用『 三升』。
  #15各三升:影宋刻本『生薑汁』用『一升』。
  #16右九味:影宋刻本『味』 下有『□咀』二字。
  #17一枚:影宋刻本作『二枚』。
  #18二斤:影宋刻本作『二斗』 。
  #19方: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20 睛:原作『精』,據影宋刻本改。
  #21二十壯:影宋刻本作『二七壯』。
  #22囟會:原作『凶會』,據影宋刻本改。
  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之二十六
  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閣校理林億等校正
  治諸風方
  賊風第三論 方 灸法
  桂枝酒,治肝虛寒,卒然瘡啞不聲,踞坐不得,面目青黑,四肢緩弱,遺失便利,厲風所損方:
  桂枝 芳藭 獨活 牛膝 薯蕷 甘草各三兩 附子二兩 防風 茯苓 天雄 茵芋 杜仲 蒴藋根 白术各四兩 乾薑五兩 躑躅 猪椒葉、根、皮各一升 大棗四十枚
  右十八味,□咀,以酒四斗,漬七日。每服四合,日二,加至五六合。
  肝風占候,其口不能言,當灸鼻下人中,次灸大椎,次灸肝輸,第九椎下是,五十壯,餘處隨年壯。眼暗,灸之得明,二三百壯良。
  大定心湯,心氣虛悸恍惚方。見別卷中。
  乾薑附子湯,治心虛寒風,半身不遂,骨節離解,緩弱不收,便利無度,口面喎邪方:
  乾薑 附子各八兩 桂心 麻黃各四兩 芎藭三兩
  右五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三日後服一劑。
  側子酒,治心寒,或笑或呻口歌方。見別卷中。
  芎藭湯,治卒中風,四肢不仁,善笑不息方:
  芎藭一兩半 黃苓 石膏一用黃連 當歸 秦艽 麻黃 桂心 乾薑 甘草各一兩 杏仁二十一枚
  右十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荊瀝湯,治心虛寒,陰氣傷寒損心,驚掣悸,語聲寬急混濁,口喎冒昧,好自笑,厲風傷心方:
  荊瀝三升 母薑取汁,一升 麻黃 白术 芎藭各四兩 防風 桂心 升麻 茯苓 遠志 人參 羌活 當歸各三兩#1 防己 甘草各二兩
  右十五味,□咀,以水一斗五升,煎麻黃兩沸,去沫,次下諸藥,煮取三升,去滓,下荊瀝、薑汁,煎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白术酒#2,補心志定氣,治心虛寒,氣性反常,心手不隨,語聲冒昧,其疾源厲風損心,具如前方所說無窮方:
  白术切 地骨皮 荊實各五斗 菊花三斗
  右四味,以水三石,煮取一石五斗,去滓澄清,取汁釀米二石#3;用麯如常法,酒熟,隨能飲之,常取半醉,勿令至吐。
  治心風寒方:
  灸心輸各五十壯,第五節兩邊各一寸半是。
  依源麻黃湯,治脾虛寒,厲風所傷,舉體消瘦,語音沉澀,如破鼓聲,舌強不轉而好咽唾,口噤唇黑,四肢不舉,身重如山,便利無度方。見別卷中#4。
  半夏湯,溫中下氣,治脾寒語聲憂懼,舌本捲縮,嗔喜無度,惛悶恍惚脹滿方:
  半夏 大麻仁熬研為脂 生薑各一升 芍藥 茯苓 五味子 桂心 橘皮各三兩 白术四兩 附子五兩 甘草二兩 大棗三+枚
  右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下大麻仁脂,更上火一沸,分三服。
  當歸圓,補脾安胃,調氣止痛,治脾虛寒,身重不舉,語音沉鼓,厲風傷痛,便利無度方:
  當歸 酸棗仁 乾薑各八兩 芎藭 乾地黃 天雄各六兩 地骨皮 黃耆各七兩 大棗二+枚 吳茱萸五合 甘草 秦椒葉 厚朴 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