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頭眩短氣,溫溫悶亂欲吐者方:
防風 白术 知母 桂心各四兩 芎藭芍藥 杏仁 甘草各三兩 半夏 生薑各五兩
右十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古今錄驗方》無半夏、杏仁、芎藭,用附子二枚,為八味。
羌活湯,治中風,身體疼痛,四肢緩弱不遂,及產後中風方:
羌活 桂心 芍藥 葛根 麻黃 乾地黃各三兩 甘草二兩 生薑五兩
右八味,□咀,以清酒三升、水五升,煮取三升。溫服五合,日三服。
防己湯,治風歷節,四肢疼痛如槌鍛,不可忍者方:
防己 茯苓 白木 桂心 生薑各四兩 甘草三兩 人參二兩 烏頭七枚
右八味,□咀,以苦酒一升、水一斗,煮取三升半。一服八合,日三夜一。當覺焦熱,痹忽忽然,慎勿怪也。若不覺,復合服,以覺乃止。凡用烏頭皆去皮、熬令黑乃堪用,不然,至毒人,宜慎之。《千金翼》不用苦酒。
治濕風,體痛欲拆,肉如錐刀所刺方:
附子 乾薑 芍藥 茯苓 人參 甘草 桂心各二兩#12 白术四兩
右八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13,日三服。一方去桂心,用乾地黃二兩。
大棗湯,治歷節疼痛方:
大棗十五枚 附子一枚 甘草一尺 黃耆四兩 生薑二兩 麻黃五兩
右六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服。
犀角湯,治熱毒流入四肢,歷節腫痛方:
犀角二兩 羚羊角一兩 前胡 黃苓 梔子仁 射干各三兩 大黃 升麻各四兩 豉一升
右九味,吹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治歷節諸風,百節酸痛,不可忍方:
松脂三十斤,煉五十遍,酒煮十遍。不能五十遍,二十遍亦可。煉酥三升,溫和松脂三升,熟攪,令極調勻。旦空腹酒服方寸匕,日三。數數食麯粥為佳,慎血腥、生冷物、醉果子。百日已後瘥。
松節酒,治歷節風,四肢疼痛猶#14如解落方:
松節三+斤 豬椒葉三十斤,細銼,各用水四石,煮取一石
右二味,澄清,合漬乾麯五斤,候發,以糯米四石五斗釀之,依家醞法四酘,勿令傷冷熱。第一酘時下後諸藥:
柏子仁 天雄 萆薢 芎藭各五兩 秦艽六兩 人參 茵芋各四兩 防風十兩 磁石十一兩#15,末 獨活十二兩#16。
右十味,□咀,內飯中炊,如常酘法,酘足訖,封頭四七日,壓取清。適性服之,勿至醉吐。
石膏湯,逐風毒方:
石膏雞子大三枚 雞子二枚 甘草一尺 麻黃三兩 杏仁四十枚
右五味,□咀,以水三升,破雞子內水中,烊令相得,內藥,煮取一升,服之。覆取汗,汗不出,燒石熨取汗出為佳。
治歷節風方:
松膏一升,酒三升,浸七日。每服一合,日再,數劑愈。
又方:
松葉三十斤,酒二石五斗,漬三七日。服一合,日五六度。
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之二十六竟
#1各三兩:影宋刻本作『各二兩』。
#2白木酒:影宋刻本作『白术釀酒』。
#3二石:影宋刻本作『一石』。
#4見別卷中:影宋刻本『中』下有『方本闕』三字。
#5各二兩:影宋刻本作『各一兩』。
#6十二銖:影宋刻本作『十一銖』。
#7二十四銖:原『十』下脫『四銖』二字,據影宋刻本補。
#8二斤:影宋刻本作『一斤』 。
#9各:原脫,據文義補。下同。
#10三兩:影宋刻本作『二兩』 。
#11二斗:影宋刻本作『一斗』。
#12各二兩:影宋刻本作『各三兩』。
#13二升:影宋刻本作『三升』 。
#14猶:原作『由』,據影宋刻本改。
#15十一兩:影宋刻本作『十二兩』。
#16十二兩:影宋刻本作『十五兩』。
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之二十七
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閣校理林億等校正
治諸風方
偏風第四 方針灸法
防風湯,治偏風,甄權處療安平公方:
防風 芎藭 白芷 牛膝 狗脊 萆薢 白术各一兩 羌活 葛根 附子《外臺》作人參 杏仁各二兩 薏苡仁 石膏 桂心各三兩 麻黃四兩生薑五兩
右十六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一劑覺好,更進一劑,即一度針,九劑九針即瘥,灸亦得。
針風池一穴、肩髃一穴、曲池一穴、支溝一穴、五樞一穴、陽陵泉一穴、巨虛下廉一.穴,凡針七穴即瘥。
仁壽宮備身患腳奉敕:
針環跳一穴、陽陵泉一穴、巨虛下廉一穴、陽輔一穴,凡針四穴,即能起行。
大理趙卿患風,腰腳不隨,不能跪起:
針上命一穴、環跳一穴、陽陵泉一穴、巨虛下廉一穴,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