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4-正统道藏太平部

35-正统道藏太平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第150页

母軀,幸得戊己,用牢根株。陽氣上出,汗見於頭,五內乾枯,胞中空虛,醫反下之,此為重虛。脈浮有表無裹,陽無所使,不但危身,并中其母。
  夏脈如鈎,夏脈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也。故其氣來盛去衰,故曰鈎,反此者病。何如而反?其氣來盛去亦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來不盛去反盛,此謂不及,病在內。太過則令人身熱而膚痛,為浸淫;不及則令人煩心,上見咳唾,下為氣泄。
  心脈來累累如連珠,奴循琅玕,曰平,夏以胃氣為本。心脈來喘喘連屬,其中微曲,曰心病。心脈來前曲後居如操帶鈎,曰心死。
  真心脈至堅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澤,毛折乃死。
  夏胃微鈎曰平,鈎多胃少日心病,但鈎無胃日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
  心藏脈,脈舍神。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破□脫肉,毛悴色夭,死於冬。
  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少陰者,心脈也。心者,脈之合也。脈不通則血不流,血不流則髮不澤,面黑如漆柴#1者,血先死,壬篤癸死,水勝火也。
  心死臟,浮之實如豆麻擊手,按之益躁疾者死。
  夏心火王,其脈浮大而散一作弦曰平#2反得弦細而長者,是肝之乘心,母之歸子,為虛邪,雖病易治。反得大而緩者,是脾之乘心,子之乘母,為實邪,雖病自愈。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腎之乘心,水之剋火,為賊邪,大逆,十死不治。反得微澀而短者,是肺之乘心,金之陵火,為微邪,雖病即瘥。腎乘心必癃。
  左手關前寸口陰絕者,無心脈也,苦#3心下熱痛,掌中熱,時時善嘔,口中傷爛,刺手少陽治陽。
  左手關前寸口陰實者,心實也,若心下有水氣,憂恚發之,刺手心主治陰。
  心脈來,累累如貫珠滑利,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病,四至脫精,五至死,六至命盡,手少陰脈也。
  心脈急甚為瘈瘲;微急為心痛引背,食不下。緩甚為狂笑;微緩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有時唾血。大甚為喉介;微大為心痹引背,善相出。小甚為善噦;微小為消癉。滑甚為善渴;微滑為心疝引臍,小腹鳴。澀甚為瘖;微澀為血溢維厥,耳鳴癲疾。
  心脈搏堅而長,當病舌卷不能言;其濡而散者,當病痛渴自已。渴,一作環。
  赤脈之至也,喘而堅,診#4曰有積氣在中,時害於食,名心痹,得之外疾思慮而心虛,故邪從之。
  扁鵲曰:心有病則口生瘡腐爛。
  心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志為喜。喜傷心,精氣并於心則喜。心虛則悲,悲則憂;實則笑,笑則喜。
  時主夏病者,時間時甚。知其源,取其輸,觀其應,審其害。
  病先發於心者,心痛。一日之肺,喘咳;三日之肝,脅痛支滿;五日之脾,閉塞不通,身痛體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病在心,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靜。
  假令心病,北行若食豚魚得之,不者當以冬時發,得病以壬癸日也#5。
  凡心病之狀,胸內痛,脅支滿,兩脅下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虛則胸腹大,脅下與腰背相引而痛,取其經手少陰、太陽舌下血者;其變病,刺郄中血者。
  心脈沉之小而緊,浮之不喘,苦心下聚氣而痛,食不下,喜咽唾,時手足熱煩滿,時忘不樂,喜太息,得之憂思。
  心病其色赤,心痛短氣,手掌煩熱,或啼笑罵詈,悲思愁慮,面赤身熱,其脈實大而#6數,此為可治。宜服闕宜服者藥。春當刺中衝,夏刺勞宮,季夏刺大陵,皆補之;秋刺間使,冬刺曲澤,皆瀉之。此是手心主心胞絡經。又當灸巨闕五十壯,背第五椎百壯。
  邪在心,則病心痛善悲,時眩仆,視有餘不足而調其輸。
  愁憂思慮則傷心,心傷則苦驚喜忌善怒。
  心中風者,翕翕發熱,不能起,心中饑則飲食,食則嘔。
  心中寒者,其人病心如啖蒜齏狀,劇者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如蠱注。其脈浮者,自吐乃愈也。
  心傷,其人勞倦,頭面赤而下重,心中痛徹背,自煩發熱,氣少者屬於心當臍跳手,其脈弦,此為心臟傷所致也。
  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氣少也,血氣少者屬於心,心氣虚者其人即畏,合目欲眠夢遠行而精神離散,魂魄妄行。陰氣衰者即為癲,陽氣衰者即為狂。五臟者,魂魄之宅舍精神之所依託也。魂魄飛揚者,其五臟空虛也,即邪神居之,神靈所使鬼而下之,脈短而微,其臟不足則魂魄不安,魂屬於肝,魄屬於肺,肺主津液,即為涕泣出,肺氣衰者即泣出,肝氣衰者魂則不安,肝主善怒,其聲呼。
  心水者,其人身體腫一作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而躁,其陰大腫。
  真心痛,手足清至節,心痛甚者,旦發夕死,夕發旦死。
  心腹痛,懊憹發作,腫聚往來上下行,痛有休作,心腹中熱,善渴涎出者,是蛔咬也。以手聚而堅持之,無令得移,以大針刺之,久持之,蟲不動乃出針。腸中有蟲蛔咬,皆不可取以小針。
  心脹者,煩心短氣,臥不安。
  凡心脈急,名曰心疝,小腹當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