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強者攻其右,血變而止。治癲疾者,常與之居,察其所當取之處,病至視之有過者即寫之,置其血於瓠壺之中,至其發時,血獨動矣,不動灸窮骨二十壯。窮骨者,尾骶也。
骨癲疾者,頷齒諸輸分肉皆滿,而骨倨強直,汗出煩悶,嘔多涎沫,氣下泄,不療。
筋癲疾者,身拳攣急,脉大,刺項大經之本杼,嘔多涎沫,氣下泄,不療。
脉癲疾者,暴仆,四肢之脉皆脹而從,滿脉盡刺之出血;不滿俠項灸太陽,又灸帶脉,於腰相去三寸諸分肉本輸;嘔多涎沫,氣下泄,不療。
治癲者,病發而狂,面皮厚敦敦者死,不療。
凡癲發則臥地,吐涎沬無知,若強掠起如狂,及遺糞者,難療。
癲疾脉搏大滑,久自已;脉沉小急實死,不療;小牢急亦不可治;虛可療,實則死矣。
厥成為癲疾,五臟不平,六腑閉塞之所生也。厥成為癲,故附厥於此條也。陰衰發熱厥,陽衰發寒厥。
論曰:黃帝問曰:厥之寒熱者何也?岐伯對曰: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問曰:熱厥必起於足下者何也?對曰:陽氣起於足五#1趾之表,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故陽勝則足下熱也。問曰:寒厥必起於五趾而上於膝者何也?對曰:陰氣起於五趾之裹,集於膝,而聚於膝上,故陰氣勝則從五趾至膝上寒。其寒也,不從外,皆從內也。厥或令人腹滿,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遠至斗日乃知人者,何也?陰氣盛於上則下虛,下虛則腹滿,腹滿則下氣重上而邪氣逆,逆則陽氣亂,亂則不知人。巨陽之厥,腫首頭重,足不能行,發為眴仆。陽明之厥,癲疾欲走呼,腹滿不得臥,面赤而熱,妄見而妄言。少陽之厥,暴聾,頰腫而熱,脅痛,髀不可以運。太陰之厥,腹滿脹,後不利,不欲食,食則嘔,不得臥。少陰之厥,舌乾溺赤,腹滿心痛。厥陰之厥,小腹腫痛,腹脹,涇沒不利,好臥屈膝,陰縮腫,胻內一作外熱。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上寒下熱,先刺其項太陽,久留之,已則火熨項與肩甲,令熱,下冷乃止,所謂推而上之者也。上熱下寒,視其虛脈而陷下於經絡者取之,氣下而止,所謂引而下之者也。刺熱厥者,留針反為寒;刺寒厥者,留針反為熱。刺熱厥者二陰一陽,刺寒厥者二陽一陰。所謂二陰者,二刺陰也;所謂二陽者,二刺陽也。
論曰:溫病熱入腎中亦為痙,小兒病癇熱盛亦為痙。凡風瘖暴尸厥及鬼魘不寤皆相似,宜精察之,故經言久厥則成癲,是以知似也。
論曰:癲病有五:一曰陽癲,發時如死人,遺溺,有頃乃解;二曰陰癲,坐初生小時臍瘡未愈,數洗浴,因此得之;三曰風癲,發時眼目相引,牽縱反急強,羊嗚,食頃方解,由執作汗出當風,因以房室過度,醉飲飽滿行事,令心氣逼迫,短氣脈悸得之;四曰濕癲,眉頭痛,身重,坐熱沐髮,濕結腦,汗未止得之;五曰馬癲,發時反目口噤,手足相引,身皆熱,坐小時膏氣腦熱不和得之。
治五癲方:
銅青 雄黃 空青 東門上鷄頭 水銀各一兩 茯苓 豬苓 人參 白芷 白斂 白薇 石長生各二兩 卷柏 烏扇各半兩 硫黃一兩半
右十五味,為末,以青牛膽和著銅器中、於甑中五斗大豆上蒸之,藥成,丸如麻子,先食服三十丸,日再夜一。
虎睛圓,治風#2癲掣瘲,口眼張大,口出白沫,或作聲,或死不知人方:《千金翼》 名大鎮心丸,主諸癇所不療者。
虎睛一具,酒浸一宿而炙之 鬼箭羽 露蜂房各#3二分 獨活 遠志 細辛 貫眾 麝香 白斂一作白薇 升麻 白蘚皮各三兩 牛黃 防風 秦艽 防葵 龍齒 黃苓 雄黃 山茱萸 乾地黃一方乾薑 防己 茯苓 鐵精 鬼臼 人參 大黃 銀屑各四分 茯神 石膏 天雄各五分 寒水石六分 蛇蛻皮一尺
右三十二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五丸,日再,稍加至二十五丸,神方。
凡癲發之候,其狀多端,口邊白沫,動無常者,治之方:
秦艽 人參 防葵一作防風 茯神一作牡丹 甘草各二兩 鉛丹一兩#4 貫眾一枚
右七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
雄雌圓,治風癲失性,顛倒欲死,五癲驚癇方:
雄黃 雌黃 真珠各一兩 鉛二兩,熬令成屑 丹砂二分#5 水銀八分
右六味,為末,以蜜搗三萬杵,丸如胡豆大。先食服二丸,日二,稍加,以知為度。《古今錄驗》云:療五癲,牛癩則牛嗚,馬癲則馬嗚,狗癲則狗嗚,羊癲則羊嗚,鷄癲則鷄鳴。病五癲狂病者,腑臟相引,盈氣起,寒厥不識人,氣爭育方#6吐沫,久而得蘇者。
續命風引湯,治中風癲眩,不知人,狂言,舌腫出方:
麻黃 芎藭 石膏 人參 防風各三兩 桂心 甘草 獨活各二兩 防己 附子 當歸各一兩 杏仁三+枚 陳薑五兩,一本無陳字
右十三味,□咀,以酒三升,水一斗,合煎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紫石散#7,治大人風引,小兒驚癇瘈瘲,日數十發,醫所不療者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