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之四十四竟
#1五:原作『三』,據影宋刻本改。
#2風:原作『濕』,據影宋刻本改。
#3各:原脫,據影宋刻本補。下仿此。
#4 一兩:影宋刻本作『二兩』。
#5二分:影宋刻本作『一分』。
#6氣爭言方:影宋刻本作『氣靜瘈瘲』。
#7紫石散:影宋刻本作『紫石煮散』。
#8各五兩:影宋刻本作『各三兩』。
#9二斗:影宋刻本作『一斗』。
#10搗:原作『去』,據影宋刻本改。
#11注:影宋刻本作『法』。
#12瘦:原作『度』,據影宋刻本改。
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之四十五
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閣校理林億等校正
小腸腑方
風虛驚悸第六方
遠志湯,補心治心氣虛,驚悸喜忘,不進食方:
遠志 乾薑 白朮#1 桂心 黃耆 紫石各三兩 防風 當歸 人參 茯苓 甘草 芎藭 茯神 羌活各二兩 麥門冬 半夏各四兩 大棗十二枚 五味子二合
右十八味,□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一。
又方,治中風心氣不足,驚悸,言語謬誤,恍惚憤憤,心煩悶,耳鳴方:
遠志 黃耆 茯苓 甘草 芍藥 當歸 桂心一方無 麥門冬 人參各二兩 獨活四兩 生薑五兩 附子一兩
右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每服八合,人羸服五合,日三夜一。
茯神湯,治風經五臟,大虛驚悸,安神定志方:
茯神 防風各三兩 人參 遠志 甘草 龍骨 桂心 獨活各二兩 白術一兩 細辛 乾薑各六兩 酸棗一升
右十二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治風虛滿,頸項強,心氣不定,不能食方:
茯神四兩 麥門冬四兩 人參 羌活 遠志 當歸 甘草 紫石 五味子各二兩#2 半夏 防風 黃耆各三兩 生薑五兩 酸棗三升
右十四味,□咀,以水一斗三升煮酸棗,取一斗,去棗,內餘藥,煎取三升半。一服七合,日三夜二。
補心湯,治心氣不足,其病苦驚悸汗出,心中煩悶短氣,喜怒悲憂,悉不自知,常苦咽喉痛,口唇黑,嘔吐血,舌本強,不通水漿方:
紫石英 茯苓 人參 遠志 當歸 茯神《深師》 作桂 甘草 紫菀各二兩 麥門冬一升 赤小豆三合 大棗三十枚
右十一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治心氣不足,多汗,心煩喜獨語,多夢不自覺,咽喉痛,時吐血,舌本強,水漿不通方:
紫石英研 茯苓 人參 桂心各二兩 麥門冬三兩 紫菀 甘草各一兩 大棗七枚 赤小豆二十四枚
右九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春夏服佳。
又方,治奄奄忽忽,朝瘥暮劇,驚悸,心中憧憧,胸滿,不下食,陰陽氣衰,脾胃不磨,不欲聞人聲,定志下氣方:
人參 茯苓 遠志 甘草 枳實 當歸 龍齒 桔梗各三兩 半夏 桂心各五兩 黃耆四兩 生薑六兩 茯神二兩 大棗二+枚
右十四味,□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五合,令熟,去滓次內藥,煮取四升。一服八合,日三夜二。
又方,治心氣不足,心痛驚恐方:
遠志 蒲黃一方用菖蒲 人參 茯苓各四兩
右四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分三服。
又方,治心氣不足,腹背相引痛,不能俯仰方:或作傷心湯。
茯神 黃苓 遠志 乾地黃各三兩 麥門冬 石膏各四兩 半夏 附子 桂心 生薑各二兩 甘草 阿膠 糖各一兩 大棗三+枚
右十四味,十二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內糖及膠更煎,取二升二合,分三服。此方與前卷心虛實篇大補心湯相重,分兩別。
小定心湯,治虛羸,心氣驚弱,多魘方:
茯苓四兩 桂心三兩 甘草 芍藥 乾薑 遠志 人參各二兩 大棗十五枚
右八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3。分四服,日三夜一。
大定心湯,治心氣虛悸,恍惚多忘,或夢寤驚魘,志少不足#4:
人參 茯苓 茯神 遠志 赤石脂 龍骨 乾薑 當歸 甘草 白朮 芍藥 桂心 紫菀 防風各二兩 大棗二十枚
右十五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5。分五服,日三夜二。
治驚勞失志方:
甘草 桂心各二兩 龍骨 防風 麥門冬 牡蠣 遠志各一兩 茯神五兩 大棗二十枚
右九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二服,相去如人行五里久再進。
刻瀝湯,治心虛驚悸不定,羸瘦病方:
荊瀝二升 茯神 白鮮皮各三兩 人參二兩 白銀十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
右五味,三味□咀,以刑瀝、銀汁中,煮取一升四合,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