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取三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羚羊角湯,治氣噎不通,不得食方:
羚羊角 通草 橘皮各二兩 厚朴 吳茱萸 乾薑各三兩 烏頭五枚
右七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又方:
杏仁 桂心各三兩
右二味,為末,蜜丸如棗大,稍稍咽之,臨食先含,彌佳。
治卒噎方:
滿口著蜜,食之即下。
又方:
捻取飯盆邊零飯一粒,食之即下。
又方:
刮舂杵頭細糠,含之即下,神驗。
治諸噎方:
常食乾粳米飯,即不噎。
又方:
末火炭,蜜丸如彈子大。含,少少咽,即下。
又方:
老牛涎棗核大,水中飲之,終身不復噎。
論日:凡療病者,皆以其類。至如治哽之法,豈宜以顱鷀主骨哽,狸虎治魚哽耶?至於竹篾、薤白、嚼筋、綿蜜等事,乃可通為諸哽用耳。
治諸哽方:
取鹿筋,漬之令濡,合而索#3之,大如彈丸,以綫繫之,持筋端吞之入喉,推至哽處,徐徐引之,哽著筋出。
又方:
作竹篾,刮令滑淨,綿裹,內咽中,令至哽處,可進退引之,哽即隨出。
又方:
用綿二兩,以蜜煎,使熱的的爾,從外薄哽所在處,灼瓠以熨綿上。若故未出,復煮一段綿,以代前用者,并以皂莢屑,少少吹鼻中,使得嚏#4,哽出。《肘後方》云:治哽百日不出者。
又方:
煮薤白,令半熟,小嚼之,以綫繫菰中央,捉綫,吞蓬,下喉,至哽處,牽引,哽即出矣。
治哽咽方:
以虎骨末,若狸骨,服方寸匕。
又方:
瞿麥末,服方寸匕。
治魚骨哽方:
顱鷀屎,服方寸匕。
又方:
口稱顱鷀,顱鷀,則下。
又方:
服橘皮湯。
又方:
服沙糖水。
又方:
燒魚網灰,服方寸匕。《必效方》云:取魚網覆頭,立下。
治骨經在喉,眾治不出方:
取飴糖,丸如鷄子黃大,吞之。不去,更吞,漸大作丸,可至十丸止。
又方:
燒虎狼屎,服之。
又方:
吞豬膏如鷄子。不瘥,更吞,瘥止。
治食中吞髮,咽不去,繞喉方:
取亂髮燒末,酒服一錢匕。
治吞錢方:
艾蒿五兩,以水五升,煮取一升。頓服之,即下。
又方:
服蜜二升,即出。
又方:
末火炭,酒服方寸匕。水服亦得。
治吞金銀鐶及釵方:
白糖二斤,一頓漸漸食之,多食益佳。
又方:
吞水銀一兩,再服之。
誤吞鐶及指彊方:
燒雁毛二七枚,末,服之。鵝羽亦得。
誤吞釵方:
曝韭令萎,蒸熟,勿切,食一束,即出。或生麥葉筋縷,如韭法,皆可用,但力意多食自消。
誤吞銅鐵而哽者方:
燒銅弩牙令赤,內酒中,飲之立愈。
誤吞釘、針及箭鏃等方:
但多食脂肥肉,令飽,自裹出。
治誤吞針方:
取懸針磁石末,飲服方寸匕,即下。《古今錄驗》云:今吞針在喉中而服磁石末入腹,若含磁石口中,或吸針而出耳也。
脹滿第七論 方 灸法
論曰:病者腹滿,按之不痛者為虛,按之痛者為實也。夫腹中滿不減,減不驚人,此當下之。舌黃,未下者,下之,黃自去。腹滿時減,復如故,此為寒,當得溫藥。腹滿,口中苦乾燥,腹間有水,是飲。跗陽脉微弦,法當腹滿,不滿者,必下部閉塞,大便難,兩胱下疼痛,此虛寒氣從下向上,當以溫藥服之,取瘥。腹滿轉痛,來趣小腹,為欲自下利也。一云:腹中痛,若轉氣,下趣小腹,為欲自利。
溫胃湯,治胃氣不平,時脹咳,不能食方:
附子 當歸 厚朴 人參 橘皮 芍藥 甘草各一兩 乾薑五分 蜀椒三合
右九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大半夏湯,治胃中虛冷,腹滿塞,下氣方:
半夏一升 大棗二+枚 甘草 附子 當歸 人參 厚朴 茯苓 枳實各二兩 桂心五兩 生薑八兩 蜀椒二百粒
右十二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附子粳米湯,治腹中寒#5氣,脹滿,腸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方:
附子一枚 半夏 粳米各半升 甘草一兩 大棗十枚
右五味,□咀,以水八升,煮米熟,去滓。每服一升,日三服。《 集驗》 加乾薑二兩。
厚朴七物湯,治腹滿氣脹方:仲景云治腹滿發熱數十日,脉浮數,飲食如故者。
厚朴半斤 甘草 大黃各三兩 大棗十枚 枳實五枚 桂心二兩 生薑五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