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方:
桂心半兩 白石英 麥門冬 枳實 白鮮皮 貝母 茯神 檳榔仁 天門冬各二兩半 車前子二兩#11人參 前胡 橘皮 白薇 杏仁各一兩半 郁李仁三兩 桃仁五分
右十七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以竹葉飲服十丸,日二,加至三十丸。
竹葉飲法:
竹葉 紫蘇子各一升#13 紫菀 白前各二兩 百部 甘草 生薑各三兩
右七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下前丸,藥盡更合。
人參湯,安食下氣,理胸脅,并治客熱方:
人參 麥門冬 乾薑 當歸 茯苓 甘草 五味子 黃耆 芍藥 枳實各二兩#13 桂心三兩 半夏一升 大棗十五枚
右十三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每服九合,從旦至晡令盡,皆熱服,慎勿冷。
海藻橘皮圓,下氣,治風虛支滿,膀胱虛冷,氣上衝肺息奔,令咽喉氣悶往來方:
海藻 橘皮 白前各三分 杏仁 茯苓 芍藥 桂心各五分 蘇子五合 棗肉 桑根白皮 昆布各二兩 吳茱萸 人參 白朮 葶藶各一兩
右十五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丸,日二,加至十五丸,以利小便為度。
治氣上方:
硇砂 細辛 牛膝各等分
右三味,末。氣發,酒服方寸匕,後三日忌酒,餘禁如藥法。
治上氣方:
上酥一升 獨頭蒜五顆
右二味,先以酥煎蒜,蒜黃出之,用生薑汁一合,共煎令熟。空腹溫服一方寸匕。
治上氣嘔吐方:
芥子二升,為末,蜜丸。寅時以井花水服如梧子七丸,日二。亦可作散,空腹服之。及有酒浸服。并治臍下絞痛。
治勞氣方:
小芥子三升,搗末,絹袋盛,酒三斗浸之,密封七日,去滓。溫服半升,漸至一升半,得方更合。忌如藥法。
治上氣三十年不瘥方:
大棗 杏仁各一百枚 豉一百二+粒 蜀椒二百粒
右四味,先搗杏仁、豉令熟後,內棗、椒更搗,為丸如棗核大。含,稍稍咽之,日三夜一。
治積年上氣不瘥,垂死者方:
莨菪子熬令色變 熟羊肝薄切,曝乾
右二味,各搗,等分,以七月七日神酢拌令相著。夜不食,空腹服二方寸匕,須拾針,兩食間以冷漿白粥二匕止之,隔日一服,永瘥。四十日內,得煮飯汁作蕪菁羹食之,已外一切禁斷。
下氣方:
生薑五兩 小麥一升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頓服。
又方:
大棗二七枚 紫蘇莖葉切,一升
右二味,以酒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水煮亦得。一方加橘皮半兩。《肘後方》無棗,用橘皮。
治氣方:
桃皮二斤,去黃者,□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瘥止。
又方:
酒服驢脂二合,日二,瘥止。
又方:
黃牛乳二升,煎取一升,和生乳一升。空腹服之,日二。
又方:
驢乳,初服三合,三日後,日別五合#14,後至七合,七日後至一升。忌葵菜、豬、魚、油等。
又方:
尿空腹服,百日即止,治一切病。
又方:
烏牛尿,空腹服,日再,至三升止。
補氣虛逆方:
大棗三升 甘皮去脉,十具 乾薑二兩 乾地黃八兩
右四味,治下篩,酒四升,漬棗三宿,灑出棗,取酒為炊汁,將棗內甑中,微火蒸,令棗膏,入釜中酒裹,煎酒令餘二升許,候甑中棗只留皮核在,乃止火,貯器中,將前散及熱下,攪之令調,大略與糖相似。以酒服二合,日再。此方非止補氣,亦通治一切短氣,并形體贏瘦,甚良。
大補氣方:
乾地黃五兩 甘草 秦椒各一兩 乾薑 昆布 地骨皮各四兩 白朮 桂心 人參 厚朴 海藻各三兩 羊腎一具,去膏,四枚 羊肚一具,治如食法,去膏膋
右十三味,治下篩,內羊肚中,合腎縫塞肚口,蒸極熟為度,及熱,木臼合搗,取肚、腎與諸藥為一家,曝乾,更搗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
白石英散,明目,利小便,治氣及補五勞七傷,無所不治方:
煉成白石英十兩,白石英無多少,以錘子砧上細磽,向明選去魘翳色暗黑黃赤者,惟取白凈者為佳,搗,絹下之,瓷器中研令極細熟,以生絹袋於銅器中水飛之,如作粉法,如此三度,研訖,澄之,漸漸去水,水盡至石英,曝得乾,看中有粗惡不凈者去之,取中央好者,在下有粗惡者亦去之,更研堪用者使熟,白絹袋子盛,著瓷碗中,以瓷碗蓋之,於三斗米下蒸之,飯熟訖出取,懸之使乾,更以瓷器中研七之為成 石斛 蓯蓉各六分 澤瀉 茯苓 橘皮各一兩 菟絲子三兩
右七味,治下篩,總於瓷器中,研令相得,重篩。酒服方寸匕,日二,不得過之。忌猜、魚、鵝、鴨、蒜、冷、酢、滑。
補傷散,治肺傷,善泄咳,善驚恐,不能動筋,不可遠行,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