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4-正统道藏太平部

35-正统道藏太平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第226页

三兩 大黃 防風 麥門冬 吳茱萸 黃苓各一兩 生薑四兩 杏仁四十枚
  右十二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深師方》云:若脅下滿,加大棗十二枚。此利水亦佳#7。
  旋復花湯,治胸膈痰結,唾如膠,不下食者方:
  旋復花 細辛 前胡 甘草 茯苓各二兩 生薑八兩 桂心四兩 半夏一升 烏頭五枚#8
  右九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薑椒湯,治胸中積聚痰飲,飲食減少,胃氣不足,咳逆嘔吐方:
  薑汁七合 蜀椒三合 桂心 附子 甘草各一兩 橘皮 桔梗 茯苓各二兩 半夏三兩
  右九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內薑汁,煮取二升。分三服,服三劑佳。若欲服大散、諸五石丸,必先服此湯及進黃耆丸佳。一方不用甘草。
  薑附湯,治痰冷澼氣,胸滿短氣,嘔沫,頭痛,飲食不消化方:
  生薑八兩 附子四兩,生用,四破
  右二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四服。亦主卒風。
  撩膈散,治心上結痰飲實,寒冷心悶方:
  瓜丁二+八枚 赤小豆二七枚 人參 甘草各一分
  右四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二。亦治諸黃。
  斷膈湯,治胸中痰澼方:
  恆山三兩 甘草 松蘿各一兩 瓜蒂二十一枚
  右四味,□咀,以水、酒各一升半,煮取一升半。分三服,後服漸減之。得快吐後,須服半夏湯。半夏湯方見前篇。
  松蘿湯,治胸中痰,積熱皆除方:
  松蘿二兩 烏梅 梔子各十四枚 甘草一兩 恆山三兩
  右五味,□咀,以酒三升,浸一宿,平旦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頓服之,亦可分二服。一服得快吐,即止。
  杜蘅湯,主吐百病方:
  杜蘅 松蘿各三兩 瓜丁三七枚
  右三味,□咀,以酒一升二合#9 漬二宿,去滓,分二服。若一服即吐者,止;未吐者更服,相去如行十里久,令藥力盡,服一升稀糜即定。老小用之亦佳。
  蜜煎,主寒熱方:
  蜜五合 恆山 甘草各二兩#10
  右三味,取二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去滓,內蜜五合。溫服七合,吐即止;不吐更服七合。勿與冷水。一方用甘草半兩。
  又方:
  蜜二合 醋八合
  右二味,調和,平旦頓服,須臾猥猥然欲吐,值之。若意中不盡,明旦更服。無不大嘔,安穩。
  治卒頭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風,其痛是胸膈中痰厥氣上衝所致,名為厥頭痛,吐之即瘥方:
  單煮茗作飲二三升許,適冷暖,飲二升,須臾值即吐,吐畢又飲,如此數過,劇者須吐膽乃止。不損人,而渴則瘥。
  葱白湯,治冷熱膈痰#11,發時頭痛,悶亂欲吐不得者方:
  葱白二七莖 桃葉一把,一作枇杷葉 真珠 恆山 烏頭 甘草各半兩
  右六味,□咀,以水、酒各四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內珠,每服一升,吐即止。
  大五飲圓,主五種飲:一曰留飲,停水在心下;二曰僻飲,水澼在兩脅下;三曰痰飲,水在胃中;四曰溢飲,水縊在膈上、五臟問;五曰流飲,水在腸間,動搖有聲。夫五飲者,由飲酒後及傷寒飲冷水過多所致,方:
  蓯蓉 遠志 苦參 藜蘆 烏賊骨 白術 甘遂 大黃 石膏 栝蔞根 桔梗 半夏 紫菀 前胡 五味子 芒硝 桂心 芫花 當歸人參 貝母 茯苓 芍藥 大戟 葶藶 黃苓各一兩 甘草 恆山 薯蕷 厚朴 細辛 附子各三分 巴豆三+枚
  右三十三味,一為末,蜜和丸梧子大。飲服三丸,日三,稍稍加之,以知為度。
  旋復花圓,治停痰澼飲,結在兩脅,腹脹滿,羸瘦不能食,食不消化,喜唾,乾嘔,大小便或澀或利,腹中動搖作水聲,腹內熱,口乾,好飲水漿,卒起頭眩欲倒,脅下痛方:
  旋復花 桂心 枳實 人參各五兩#12 甘遂三分 吳茱萸 細辛 大黃 黃苓 葶藶 厚朴 芫花 橘皮各四分 乾薑 芍藥 白朮各六分 茯苓 狼毒 烏頭 譽石各八分
  右二十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二,後加,以知為度。《延年方》無白朮、狼毒、烏頭、譽石、細辛、黃苓、厚朴、昊菜萸、芫花、橘皮、甘遂,有皂莢、附子各二分,蜀椒、防葵、杳仁各三兩,乾地黃四分。
  中軍侯黑圓,治澼飲停結,滿悶目暗方。黑又作里。
  芫花三兩 巴豆八分 杏仁五分 桂心 桔梗各四分
  右五味,為末,蜜丸如胡豆。每日服三丸,稍增,得快下止。
  順流紫圓,治心腹積聚,兩脅脹滿,留飲痰澼,大小便不利,小腹切痛,膈上塞方:
  石膏五分 代赭 烏賊骨 半夏各三分 桂心四分 巴豆七枚
  右六味,為末,蜜丸如胡豆。平旦服一丸,加至二丸。《胡洽》有藜蘆、蓯蓉、當歸各三分。《范汪方》無石膏、半夏,有當歸一分,茯苓三分,蓯蓉二分,藜蘆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