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4-正统道藏太平部

35-正统道藏太平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第235页

,小便自利,食飲如故,是其證也。從作勞汗出,衣裹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者方:《古今錄驗》名甘草湯。
  甘草二兩 乾薑三兩 茯苓 白朮各四兩
  右四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腰中即溫。
  腎著散方:
  杜仲 桂心各三兩 甘草 澤瀉 牛膝 乾薑各二兩 白朮 茯苓各四兩
  右八味,治下篩,為粗散。一服三方寸匕,酒一升,煮五六沸,去滓,頓服,日再。
  治腰痛不得立方:
  甘遂 桂心一作附子 杜仲 人參各二兩
  右四味,治下篩,以方寸匕內羊腎中,炙令熟,服之。
  治腰痛方:
  萆薢 杜仲 枸杞根各一斤
  右三味,□咀,好酒三斗漬之,內罌中,密封頭,於銅器中煮一日,服之,無節度,取醉。
  杜仲圓,補之之方:
  杜仲一兩#35 石斛二分 乾薑 乾地黃各三分
  右四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日再。
  丹參圓,治腰痛并冷痹方:
  丹參 杜仲 牛膝 續斷各二兩#36 桂心 乾薑各二兩
  右六味,為末,蜜丸如梧子。每服二十丸,日再夜一。禁如藥法。
  獨活寄生湯,腰背痛者,皆是腎氣虛弱,臥冷濕當風得之,不時速治,喜流入腳膝,或為偏枯,冷痹,緩弱疼重,若有腰痛攣腳重痹急,宜服之。方見別卷中。
  治腰脊苦痛不遂方:
  大豆三斗,熬一斗,煮一斗,蒸一斗,酒六斗,瓮一口,蒸令極熱,豆亦熱,內瓷中,封閉口,秋冬二七日,於瓮口作孔,出取,服五合,日夜二三服。
  又方:
  地黃花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鹿角去上皮取白者,熬令黃,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特禁生魚,餘不禁。新者良,陳者不任服,角心中黃處亦不中服。大神良。
  又方:
  羊腎為末,酒服二方寸匕,日三。
  又方:
  三月三日收桃花,取一斗一升,井花水三斗,麯六升,米六斗,炊之一時,釀熟去糟。每服一升,日三服。若作食飲,用河水。禁如藥法,神良。
  治丈夫腰腳冷,不隨,不能行方:
  上醇酒三斗,水三斗,合著瓮中,溫漬腳至膝,三日止。冷則瓷下常著灰火,勿使冷。手足煩者,小便三升,盆中溫漬手足。
  腰腎痛導引法:
  正東坐,收手抱心,一人於前據躡其兩膝,一人後捧其頭,徐牽令偃臥,頭到地,三起三臥,止便瘥。
  針灸法:
  腰腎痛,宜針決膝腰勾畫中青赤路脈,出血便瘥。
  腰痛不得俯仰者,令患人正立,以竹柱#37地度至臍,斷竹,乃以度度背脊,灸竹上頭處,隨年壯。灸訖,藏竹勿令人得知。
  腰痛,灸腳跟上橫文中白肉際十壯,良。
  又,灸足巨陽七壯,巨陽在外踝下。
  又,灸腰目窌七壯,在屍上約左右是。
  又,灸八窌及外踝上骨約中。
  腰卒痛,灸窮骨上一寸七壯,左右一寸,各灸七壯。
  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之五十九竟
  #1生之:原作『主』,據影宋刻本改。
  #2俠:影宋刻本作『□』,屬上讀。
  #3今:原作『金』,據影宋刻本改。
  #4忘:原作『志』,據影宋刻本改。
  #5苦:原作『若』,據影宋刻本改。下一『苦』字同。
  #6苦:原作『若』,據影宋刻本改。
  #7腎中風:此下缺文,影宋刻本有『闕』字。
  #8腎中寒:此下缺文,影宋刻本有『闕』字。
  #9苦:原作『若』,據影宋刻本改。
  #10月:影宋刻本作『日』。
  #11腹:原作『便』,據影宋刻本改。
  #12各三兩:按『杏仁』以上六味,影宋刻本作『各一兩』。
  #13車前子切,二升:影宋刻本作『車前草一升』。
  #14生地黃:『地黃』二字原空缺,據影宋刻本補。
  #15各二兩:影宋刻本作『各一兩』。
  #16淡竹葉:影宋刻本作『淡竹茹』。
  #17各: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18大麻子:按上十七味,影宋刻本無『乾山藥、茯神、五味子、沉香末』,有『杜仲、側子各五兩,丹參八兩,乾薑三兩』。
  #19腑:原作『腎』,據影宋刻本改。
  #20日二服:影宋刻本作『日三』。
  #21餘:原作『徐』,據影宋刻本改。
  #22失:原作『大』,據影宋刻本改。
  #23各二兩:影宋刻本作『各一兩』。
  #24各三兩:影宋刻本作『各二兩』。
  #25肌:原作『饑』,據影宋刻本改。
  #26二兩:影宋刻本作『三兩』。
  #27知:原作『止』,據影宋刻本改。
  #28人參:影宋刻本『人參』用『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