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右五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五服,日三夜二。劇者多合,渴即飲之。
鉛丹散,治消渴,止小便數兼消中方:
鉛丹 胡粉各二分 甘草 栝蔞根各十分 白石脂《肘後》作貝母 澤瀉 石膏 赤石脂各五分
右八味,治下篩,水服方寸匕,日三,壯人一匕半。一年病者一日愈,二年病者二日愈。渴甚者夜二服,腹痛者減之。丸服亦佳,每服十丸。傷多令人腹痛。張文仲云:腹中痛者,宜漿水汁下之。《備急方》 云:不宜酒下#2,用麥汁下之。《古今錄驗方》云:服此藥了,經三兩日,宜爛煮羊肝#3肚,空腹服之,或作羹亦得,宜常淡食之,候小便數鹹苦#4,即宜服蓯蓉丸兼煮散將息。蓯蓉丸及煮散方,見《外臺》第十一卷中。
茯神圓方:《集驗》名宣補丸,治腎消渴,小便數者。
茯神 黃耆 人參 麥門冬 甘草 黃連 知母 栝蔞根各三兩 菟絲子三合 蓯蓉四兩 石膏 乾地黃各六兩
右十二味,為末,以牛膽三合,和蜜丸如梧子,以茆根湯服三十丸,日二服,漸加至五十丸。
酸棗圓,治口乾燥內消方:
酸棗一升五合 酢安石榴子乾,五合 覆盆子 葛根各三兩 栝蔞根 茯苓各三兩半 麥門冬四兩 石蜜四兩半 桂心一兩六銖 烏梅十枚#5
右十味,為末,蜜丸。口含化,不限晝夜,以口中津液為度,盡復取含,無忌。
治消中,日夜尿七八升者方:
右用鹿角炙令焦,末,以酒服五分匕,日三#6,漸加至方寸匕。
又方:
葵根如五升盆大兩束《外臺》云五大斤,以水五斗,煮取三斗,宿不食,平旦一服三升。
又方:
漚麻汁服一升佳。
論曰:強中之病者,莖長興盛,不交精液自出也。消渴之後,即作癰疽,皆由石熱。凡如此等,宜服豬腎薺苨湯,制腎中石熱也。又宜服白鴨通湯。方見下解石毒篇。
豬腎薺苨湯方:
豬腎一具 大豆一升 薺苨 石膏各三兩 人參 茯神一本作茯苓 磁石綿裹 知母 葛根 黃苓 甘草 栝蔞根各二兩
右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五升,先煮豬腎、大豆,取一斗,去滓下藥,煮取三升,分三服,渴及#7飲之。下焦熱者,夜輒合一劑,病勢漸歇即止。
增損腎瀝湯,治腎氣不足,消渴,小便多,腰痛方:
羊腎一具 遠志 人參 澤瀉 桂心 當歸 茯苓 龍骨 乾地黃 黃苓 甘草 芎藭各二兩 五味子五合 生薑六兩 大棗二十枚 麥門冬一升
右十六味#8,以水一斗五升,先煮羊腎,取一斗二升,次下諸藥散,取三升,分三服。
治下焦虛熱注脾胃,從脾注肺,好渴利方:
竹葉切,三升 甘草三兩 栝蔞根 生薑各五兩 麥門冬 茯苓各四兩 大棗三+枚 小麥 地骨白皮各一升
右九味,□咀,先以水三斗煮小麥,取一斗,去滓澄清,取八升,去上沫,取七升,煮藥取三升,分三服。
治渴利虛熱,引飲不止,消熱止渴方:
竹葉切,二升 地骨皮 生地黃切,各一升 栝蔞根 石膏各八兩 茯神一作茯苓 萎蕤 知母 生薑各四兩 生麥門冬一升半 大棗三十枚
右十一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四服。
地黃圓,治面黃、手足黃,咽中乾燥,短氣,脈如連珠,除熱、止渴利、補養方:
生地黃汁 生栝蔞根汁各二升 牛羊脂三升 白蜜四升 黃連一斤,為末
右五味,合煎令可丸如梧子大。飲服五丸,日二,加至二十丸。若苦冷而渴,渴瘥即宜別服溫藥。
治渴,小便數方:
貝母六分,一本作知母 茯苓 栝蔞根各四分 鉛丹一分 雞肶胵中黃皮十四枚
右五味,治下篩,飲服方寸匕,日三。瘥後常服尤佳。長服不絕,則去鉛丹,以蜜丸之,用麥飲下。
治渴利方:
右用生栝蔞根三十斤,切,以水一石,煮取一斗半,去滓,以牛脂五合,煎取水盡,以溫酒先食服如鷄子大,日三。
治渴,小便利,復非淋者方:
右用榆白皮二斤,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每服三合,日三。
又方:、
小豆蕾一把,搗取汁,頓服三升。
又方:
薔薇根水煎服之,佳。《肘後》以治睡中遺尿。
又方:
三年重鵲巢燒末,以飲服之。《肘後》以治睡中遺尿。
又方:
桃膠如彈丸大,含之咽津。
又方:
蠟如鷄子大,以酢一升,煮二沸,適寒溫頓服之。
論曰:凡人生放恣者眾,盛壯之時,不自慎惜,快情縱欲,極意房中,稍至年長,腎氣虛竭,百病滋生。又年少懼不能房,多服石散,真氣既盡,石氣孤立,-惟有虛耗,唇口乾焦,精液自泄;或小便赤黃,大便乾實;或渴而且利,日夜一石;或渴而不利,或不渴而利,所食之物皆化作小便。此皆由房室不節之所致也。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