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4-正统道藏太平部

35-正统道藏太平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第287页

br>  治腹中有鐵方:
  白折炭刮取末,井花水服三錢,過再服。
  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之七十二竟
  #1服:影宋刻本作『復』。
  #2浴:原作『欲』,據影宋刻本改。
  #3方寸匕:影宋刻本『匕』下有『日三服』三字。
  #4諸水迷脯:影宋刻本作『漏水沾脯』。
  #5中:原作『牛』,據影宋刻本改。
  #6加: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7毒: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8三升:影宋刻本作『二升』。
  #9各二分:影宋刻本作『各一分』。
  #10芥:影宋刻本作『芹』。
  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之七十三
  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閣校理林億等校正
  解毒并雜治方
  解五石毒第三論 方證
  論曰:人不服石,以庶事不佳。惡瘡、疥癬、溫疫、瘧疾,年年常患,寢食不安,興居常惡,非止己事不康,生子難育。所以石在身中,萬事休泰,要不可服五石也。人年三十已上可服石藥,若素肥充,亦勿妄服;四十已上,必須服之;五十已上,三年可服一劑;六十已上,二年可服一劑;七十已上,一年可服一劑。
  又曰:人年五十已上,精華消歇,服石猶得其力。六十已上轉惡,服石難得力,所以常須服石,令人手足溫暖,骨髓充實,能消生冷,舉措輕便,復耐寒暑,不著諸病,是以大須服之。凡石皆熟煉用之。凡石之發,當必惡寒、頭痛、心悶,發作有時,狀如溫瘧。但有此兆,無過取冷水淋之,得寒乃止,一切冷食,惟酒須溫。其諸解法備如後說。其發背疽腫,方見別卷。
  又曰:凡服石人,甚不得雜食口味,雖百品具陳,終不用重食其肉,諸雜既重,必有相賊,聚積不消,遂動諸石。如法持心,將攝得所,石藥為益,善不可加。余年三十八九,嘗服五六兩乳,自是以來深深體悉,至於將息節度,頗識其性,養生之士,宜留意詳焉。然其乳石必須土地清白光潤,羅紋烏翮一切皆成,白#1可入服。其非土地者,慎勿服之,多皆殺人,甚於鴆毒。紫石、白石極須外內映徹,光摩皎然,非此亦不可服。寒石五石更生散方,舊說此藥方上古名賢無此,漢末有何侯者行用,自皇甫士安已降有進餌者,無不發背解體而取顛覆。余自有識性已來,親見朝野仕人遭者不一,所以寧食野葛,不服五石,明其大大猛毒,不可不慎也。有識者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今但錄主對以防先服者,其方以從煙滅,不復須存,為含生害也。
  葱白豉湯,鍾乳對木,又對栝蔞,其治主肺,上通頭胸。术動鍾乳,胸塞短氣。鍾乳動木,頭痛目疼。又鍾乳雖不對海蛤,海蛤能動鍾乳,鍾乳動則目疼短氣。有時木動鍾乳,直頭痛胸塞,然鍾乳與木為患不過此也。雖所患不同,其治一也。發動之始,要有所由,始覺體中有異,與上患相應,宜速服此方:
  葱白半斤 豉二升 甘草三兩 人參三兩#2,《外臺》用吳茱萸一升
  右四味,□咀,先以水一斗五升,煮葱白作湯,澄取八升,內藥煮取三升,分三服,纔服便使人按摩搖動,口中嚼物,然後仰臥,覆以暖衣,汗出去衣,服湯熱歇,即便冷淘飯燥脯而已。若服此不解,復服甘草湯方#3:
  甘草三兩 桂心二兩 豉二升 葱白半斤
  右四味,合服如上法。若服此已解,肺家猶有客熱餘氣,復服桂心湯方:
  桂心 麥門冬各三兩 人參 甘草各二兩 豉二升 葱白半斤
  右六味,合服如前法。此方與次#4後散發身體生瘡麥門冬湯方用重,分兩小異。
  杜仲湯,硫黃對防風,又對細辛,其治主脾腎,通主腰腳。防風動硫黃,煩熱,腳疼腰痛,或嗔忿無常,或下利不禁。防風、細辛能動硫黃,而硫黃不能動彼。始覺發,便服此方:
  杜仲三兩 枳實 甘草 李核仁各二兩 香豉一升#5 梔子仁十四枚
  右六味,合服如上法。
  若不解,復服大麥奴湯方:
  大麥奴四兩 甘草 人參 芒硝 桂心各二兩 麥門冬半斤
  右六味,合服如上法。若服此已解,脾腎猶有餘熱氣,或冷,復服人參湯方:
  人參 乾薑 甘草 當歸各一兩 附子一枚
  右五味,合服如上法。
  生麥門冬湯,白石英對附子,其治主胃,通主脾腎。附子動白石英,煩熱腹脹。白石英動附子,嘔逆不得食,或口噤不開,或言語難,手腳疼痛。始覺發,宜服此方:
  生麥門冬四兩 甘草 麻黃各二兩 豉二升
  右四味,合服如上法。不解,更服大黃湯方:若煩,加細辛五兩。
  大黃三兩 豉二升 甘草二兩 梔子仁二十枚#6
  右凡五味,合服如上法,頻服得下便止,不下服盡。若熱勢未除,視瞻高而患渴,復服栝蔞根湯方:
  栝蔞根 大麥奴各#7四兩 甘草二兩 豉二升 葱白半斤
  右五味,合服如上法。稍稍一兩合服之,隱約得一升許,便可食少糜動口。若已解,胃中有餘熱,復服芒硝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