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4-正统道藏太平部

35-正统道藏太平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第58页


  右五味,□咀三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此方與傷寒篇中方相重。
  二物驢毛散,治少小新生中風方:
  驢毛一把,取背前交脊上會中,液取如手拇指大一把 麝香二豆大
  右以乳汁和,銅器中微火煎令焦熟出,為末。小兒不能飲,以乳汁和之,葦筒貯,瀉著咽中,然後飲乳,令入腹。
  茵芋圓,治少小有風癇疾,至長不除,或遇天陰節變便發動,食飲堅強亦發,百脈攣縮,行步不正,言語不便者,服之永不發方:
  茵芋葉 鉛丹 秦艽 釣藤皮 石膏杜蘅 防葵各一兩 菖蒲 黃苓各一兩半 松蘿半兩 蜣螂十枚 甘草三兩
  右十二味,為末,蜜丸如小豆大。三歲已下服五丸,三歲已上服七丸,五歲已上服十丸,十歲已上可至十五丸。
  鎮心圓,治小兒驚癇百病,鎮心氣方:
  銀屑十二銖 水銀二+銖 牛黃六銖 大黃六分 茯苓三分 茯神 遠志 防己 白斂 雄黃 人參 芍藥各二分 紫石英 真珠 防葵 鐵精各四分
  右十六味,先以水銀和銀屑如泥,別治諸藥,和丸,二#4歲兒如麻子二丸,隨兒大小增之。一方無牛黃一味。
  丹參赤膏,治少小心腹熱,除熱方:
  丹參 雷丸 芒硝 戎盥 大黃各一兩
  右五味,□咀,以苦酒半升,浸四種一宿,以成煉猪肪一斤,煎三上三下,去滓,乃內芒硝。膏成,以摩心下,冬夏可用。一方但用丹參、雷丸,亦佳。
  五物甘草生摩膏,治少小新生,肌膚幼弱,喜為風邪所中,身體壯熱,或中大風,手足驚掣方:
  甘草 防風各一兩 白术 桔梗各二十銖 雷丸二兩半
  右□咀,以不中水猪肪一斤,煎為膏,以煎藥,微火上煎,消息視稠濁,膏成去滓,取如彈丸大一枚,炙手以摩兒百過,寒者更熱,熱者更寒。小兒雖無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寒風。
  灸法:
  論曰:小兒新生無疾,慎不可逆針灸之。如逆針灸,則忍痛動其五脈,因喜成癇。河洛關中土地多寒,兒喜病痙。其生兒三日,多逆灸以防之,又#5灸頰以防噤。有噤者,舌下脈急,牙車筋急。其土地寒,皆次舌下去血,灸頰以防噤也。吳蜀地溫,無此疾也。古方既傳之,今人不詳南北之殊,便按方而用之,是以多害於小兒也。所以田舍小兒,任其自然,皆得無有夭橫也。
  小兒驚啼,眠中四肢掣動,變蒸未解,慎不可針灸爪之,動其百脈,仍因驚成癇也。惟陰癇噤痙,可針灸爪之。
  凡灸癇,當先下兒使虛,乃承虛灸之。未下有實而灸者,氣逼前後不通,殺人。
  癇發平旦者,在足少陽;晨朝發者,在足厥陰;日中發者,在足太陽;黃昏發者,在足太陰;人定發者,在足陽明;夜半發者,在足少陰。
  右癇發時病所在,視其發早晚,灸其所也。
  夫癇有五臟之癇、六畜之癇,或在四肢,或在腹內,當審其候,隨病所在灸之,雖少必瘥。若失其要,則為害也。
  肝癇之為病,面青,目反視,手足搖。灸足少陽、厥陰,各三壯。
  心癇之為病,面赤,心下有熱,短氣,息微數。灸心下第二肋端宛宛中,此為巨闕也。又灸手心主及少陰,各三壯。
  脾癇之為病,面黃,腹大,喜痢。灸胃管三壯,俠胃管傍灸二壯,足陽明、太陰各二壯。
  肺癇之為病,面目白,口沫出。灸肺輸三壯,又灸手陽明、太陰各二壯。
  腎癇之為病,面黑,正直視不搖如尸壯。灸心下二寸二分三壯,又灸肘中動脈各二壯。又灸足太陽、少陰各二壯。
  膈癇之為病,目反,四肢不舉。灸風府,又灸頂上、鼻人中、下唇承漿,皆隨年壯。
  腸癇之為病,不動搖。灸兩承山,又灸足心、兩手勞宮,又灸兩耳後完骨,各隨年壯。又灸臍中五十壯。
  右五臟癇證候。
  馬癇之為病,張口搖頭,馬鳴,欲反折。灸項風府、臍中三壯。病在腹中,燒馬蹄末服之,良。
  牛癇之為病,目正直視,腹脹。灸鳩尾骨及大椎各三壯,燒牛蹄末服之,良。
  羊癇之為病,喜揚目吐舌。灸大椎上三壯。
  猪癇之為病,喜吐沫。灸完#6骨兩傍各一寸七壯。
  犬癇之為病,手屈拳攣。灸兩手心一壯,灸足太陽一壯,灸肋戶一壯。
  鷄癇痛之為病,播頭反折,喜驚自搖。灸足諸陽各三壯。
  右六畜癇證候。
  小兒暴癇,灸兩乳頭,女兒灸乳下二分。
  治小兒暴癇者,身軀正直如死人,及腹中雷鳴,灸太倉及臍中上下兩傍各一寸,凡六處,又灸當腹度取背,以繩繞頸下至臍中竭,轉繩向背,順脊下行,盡繩頭,灸兩傍各一寸五壯。
  若面白,啼聲色不變,灸足陽明、太陰。
  若目反上視,眸子動,當灸囟中。取之法:橫度口盡兩吻際,又橫度鼻下亦盡兩邊,折去鼻度半,都合口為度,從額上髮際上行度之,灸度頭一處,正在囟上未合骨中,隨手動者是,此最要處也。次灸當額上入髮二分許,直望鼻為正。次灸其兩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