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蜜亦得。無問新舊必除。
又方:
白附子 杜若 細辛各半兩 辛夷一兩 鷹屎白一合
右五味,為末#15,治取傅之。亦滅瘢痕。
治瘢痕凸出方。
鷹屎白一兩 衣白魚二七枚
右二味,為末,蜜和以傅,日三五度,良。
又方:
鷹屎白二兩 白僵蠶一兩半#16
右二味,為末,以白蜜和,傅上,日三。慎五辛生菜。
又方:
春夏以大麥,秋冬以小麥,好細絹下篩,以酥和封上。
又方:
臘月猪脂四升,煎大鼠一枚,令消盡。以生布揩拭瘢處令赤,塗之,不過四五上。
又方:
以熱瓦熨之。
又方:
以凍凌熨之。
治身及面上印文方:
針刺字上破,以醋調赤土薄之,乾又易,以黑滅即止。
又方:
以未滿月小兒屎傅上,一月即沒。
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之二十一竟
#1洗: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2各一斗:影宋刻本作『各二升』。
#3內: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4頭:原作『芷』,據影宋刻本改。
#5若:原作『木』,據影宋刻本改。
#6各一兩:影宋刻本作『各三兩」。
#7五七枚:影宋刻本作『二七枚』。
#8半兩:此二字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9各二兩:影宋刻本作『各一兩』。
#10以傅:此二字原脫,據影宋刻本補。
#11各三兩:影宋刻本作『各二兩』。
#12一升:影宋刻本作『二升」。
#13三兩:影宋刻本作『一兩』
#14六銖:影宋刻本作『十銖』。
#15為末:此下十字,影宋刻本作『□咀,以酒五合,浸一宿,以羊髓五兩,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滓,小傷瘢上傅之,日三。』
#16一兩半:影宋刻本作『二兩半』。
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之二十二
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閣校理林億等校正
風毒腳氣方
論風毒狀第一
論曰:考諸經方,往往有腳弱之論,而古人少有此疾。自永嘉南渡,衣纓士人多有遭者。嶺表江東有支法存、仰道人等,并留意經方,偏善斯術。晉朝仕望多獲全濟,莫不由此二公。又宋齊之間,有釋門深師,師道人述法存等諸家舊方為三十卷,其腳弱一方近百餘首。魏周之代,蓋無此病,所以姚公《集驗》,殊不殷勤,徐王撰錄,未以為意。特以三方鼎峙,風教未一,霜露不均,寒暑不等,是以關西河北,不識此疾。自聖唐開闢,六合無外,南極之地,襟帶是重,爪牙之寄,作鎮於彼,不習水土,往者皆遭。近來,中國士大夫雖不涉江表,亦有居然而患之者,良由今代天下風氣混同,物類齊等所致之耳。然此病發初得,先從腳起,因即經腫,時人號為腳氣。深師云腳弱者,即其義也。深師述支法存所用永平山敷施連范祖耀黃素等諸腳弱方,凡八十餘條,皆是精要。然學者尋覽,頗覺繁重,正是方集耳,卒欲救急,莫測指南。今取其所經用灼然有效者,以備倉卒,餘者不復具述。
論何以得之於腳
問曰:風毒中人,隨處皆得,作病何偏著於腳也?答曰:夫人有五臟,心肺二臟,經絡所起在手十趾;肝腎與脾三臟,經絡所起在足十趾。夫風毒之氣,皆起於地,地之寒暑風濕,皆作蒸氣,足常履之,所以風毒之中人也,必先中腳,久而不瘥,遍及四肢腹背頭項也。微時不覺,痼滯乃知。經云次傳、間傳是也。
論得已便令人覺不
凡腳氣病,皆由感風毒所致。得此病,多不令人即覺,會因他病,一度乃始發動,或奄然大悶,經三兩日不起,方乃覺之。諸小庸醫,皆不識此疾,饅作餘病治之,莫不盡斃。故此病多不令人識也。始起甚微,食飲嬉戲,氣力如故,惟卒起腳屈弱不能動,有此為異耳。黃帝云緩風濕痹是也。
論風毒相貌
夫有腳未覺異,而頭項臂膊已有所苦;有諸處皆悉未知,而心腹五內已有所困。又風毒之中人也,或見食嘔吐、憎聞食臭,或有腹痛下痢,或大小便秘澀不通,或胸中衝悸,不欲見光明,或精神昏憒,或喜迷妄、語言錯亂,或壯熱頭痛,或身體酷冷疼煩,或覺轉筋,或腫不腫,或□腿頑痹,或時緩縱不隨,或復百節攣急,或小腹不仁,此皆腳氣狀貌也,亦云風毒腳氣之候也。其候難知,當須細意察之。不爾,必失其機要。一朝病成,難可以理,婦人亦爾。又有婦人產後,春夏取凉,多中此毒,宜深#1慎之。其熱悶掣瘲,驚悸心煩,嘔吐氣上,皆其候也。又但覺臍下冷痞,愊愊然不快,兼小便淋瀝,不同生平,即是腳氣之候,頑弱名緩風,疼痛為濕痹。
論得之所由
凡四時之中,皆不得久立久坐濕冷之地,亦不得因酒醉汗出,脫衣靴襪,當風取凉,皆成腳氣。若暑月久坐久立濕地者,則熱濕之氣蒸入經絡,病發必熱,四肢酸疼煩悶;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