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青童君曰:凡朝禮之儀,亦得心拜而已,上元之品,清旦嚴裝,一時燒香畢,聽坐進飲粥。心中又一時,燒香畢,進食,自後誦經,聽進飲食臥息,養神通炁,至子時。又一時燒香,此三時悉上元生炁之時。故行道求仙之會,世所以一時三願,願問九歸於九玄之禮也。
九日燒香都畢,清旦入室,朝禮如法。還向東長跪,叩齒九通,稱玄都大洞三景弟子小兆真人某嶽先生臣某甲等稽首再拜,上啟上元太真空洞九玄太虛高上玉皇、三十九帝、二十四真、高聖玉晨、太上大道君、四司五帝、萬道元始上聖至極天尊,臣等好道樂仙,志騰九玄,上詣上真,以今月某日於某郡縣鄉里中關啟齋直,燒香誦經,思神念真,行道求仙。或合神丹,隨意所言。修行事竟,所啟上清高上三寶領仙侍郎、五方五帝監靈大夫、典齋使者、飛仙、天仙、地仙、五嶽四瀆四方臥察真官,靈仙謁還,真宮進品上仙,加爵祿秩隨品署真,當如太真之儀。令臣等行道得道,求仙得仙,合丹成丹,鍊金成金,分身變化,七十四方下降之緑軿,飛行上清,騰景九天,日月同暉,三寶齊輪。惟蒙至上臥映丹情,臣學法未備,俯仰之格多不合儀,進止犯科,或為四司所糾,五帝所執,千愆萬罪,惟蒙赦貸,哀原未悟。臣等五體真仙隨功上詣玄都,受秩還臣身中,同升飛行太空。謹以啟聞,伏須告報,臣某誠惶誠恐,稽首再拜。
建齋之日,當輪金真玉光九天之信,置於五方,以招神致靈。
無上祕要卷之五十七竟
巷五十八至六十四原缺
無上祕要卷之六十五
專誠品
真君曰:秀玄栖標者,雖山河崩潰而不虧志,道存真者,雖寒熱飢渴猶不廢,此一往之至也。或因風以投間,或挾魅以結痾,持一切撥之而勿取,昔之道非今道也。靈悟苟殊百隙,其如予何?人聞之,亦足以檢撲。
真君曰:昔莊伯微少時好生道,常以入時正西北向,別目握固,想見崑崙積二十一年,後服食入山中學道,猶存此法,當復十許年後閉目乃奄,見崑崙存之不止,遂見仙人。仙人授以金液之方,遂得道,猶是精感道使之然也。
定錄君曰:昔有一人好道,而不知求道之方,唯朝夕拜跪,向一枯樹輒云:乞長生,如此二十八年不倦,枯木一旦忽然生華,華又有汁,甜如蜜,有人教令食之,遂取此華及汁並食。食訖即仙,如是用心精感之至,枯木枯能生此紫華甘津,況三秀之靈阿,五芝所播植而不數,恭山岫洗,拔滓穢者良可悲也。
昔有傅先生者,其少好道,入霍山石室中積七年,而太極老君詣之,與之木鑽,使穿一石盤,厚五尺許,云:穿此盤便當得道。其人晝夜穿之,積四十七年,鑽盡石穿,遂得授神丹,方昇太清,為南嶽真人。此有志之士也。子其識之。
昔有劉少翁,曾數入華山中拜禮向山,如此二十年。遂忽一旦得見西嶽丈人,授其仙道。
昔有一人,數旦旦詣河邊拜河水,如此十年。河侯河伯遂與相見,與其白璧十雙,教授水行不溺法。此人見在中嶽得道。
左慈初來亦勤心數拜禮靈山,五年許得深進洞玄。
右出《真誥》
是時南圃丹霍之阿比室有精進賢者王福度有女名曰阿丘曾,厥年十六時,在浴室中浴香湯自洗,見含光明曲照,疑有不常,出宇登樹南向,望見道真神精煒爍,容景煥日。女意歡喜,叉手作禮,遙稱名丘曾,今遭幸會,身睹天尊,歸身十方天中之天,願賜禁戒,遵承法文,拔諸惡根,早得轉輪,改為男形,萬劫之後,冀得飛仙,五帝魔王見女發心大願,恐過魔界,因化作五帝老人往告女曰:我受十方尊神使命,來語汝靈寶法典。吾道方行法,使仁愛慈孝為本,如聞汝父當出汝身,已受人言,不可得違,宜先從之,違父之教,仙无由成。女答魔言:我前生不幸,宿無因緣,功德未充,致作女身,晨夕悔念,誓守一心,用意堅固,出於自然,生由父母,命歸十天,誠違父教,不如君言。魔見女執心秉正,不可得干,於是便退。丘曾自云:道既高邈,無緣得暢,仍聚柴登墻焚燒我身,冀我形骸天中之天,願得時暢,如之散塵,便投身火中,紛爾無著,身如擲空。俄頃之間,已見女身化成男子,徑至道前。
右出《洞玄玉訣經》
柔弱品
老子曰:天下柔弱,莫過於炁,炁之柔弱,莫過於道。道之所以柔弱者,包曩天地,貫穿萬物。夫柔之生剛,弱之生強,而天下莫能知其根本所從生者乎!是故有以无為母,无以虛為母,虛以道為母。自然者道之根本。
右出《西昇經》
夫水之為物,柔弱通也。平靜清和,心無所操,德同天地,澤及萬物,大無不包,小無不入,金石不能障,敝山陵不能壅塞。其避實歸虛,背高趣下,浩浩蕩蕩,流而不盡,折衝漂石,疾於風矣。廣大无疆,脩遠大道,始於无形,終於江海,昇而為雲,降而為雨,上下周流,無不施與,消而復息,生而復死。是故聖人去耳去目,歸志於水,體柔守雌,去高就下,去好就醜,受辱如地,含垢如海,恬澹无心,蕩若无已,變動无常,故能與天地終始。
右出《妙真經》
知其雄,